欣赏与期待

2020-08-13 07:22余学文
江河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章

余学文

何谓好文章?说道理要一箩筐。我喜欢简单的表达:让人一读有所得的文章便是好文章。比如一篇优秀的散文,总会在某些方面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或以优美的语言悦人眼目,或以纯真的情感扣人心弦,或以深邃的意境让人留连,或以新颖的哲理启人心智,如此等等,无一不是美的享受。近读女作家颜巧霞的散文集《在缝隙里明媚生长》《为爱而生,优雅而立》,便常有这样的获得感。

令我驻目动情的首先是那些描写亲情的文字。大概是因为这些篇章具备了散文最重的元素,即真情实感。代表作要数《最后的柳暗花明》。小弟结婚要花大钱的事,重石似地压在母女的心上。万般无奈中,母亲想起父亲生前的交代:儿子结婚需要时把树卖掉。至此,一家人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全篇紧紧围绕父亲生前种树,母亲卖树展开,写得集中、精炼,有记叙,有描写,有回忆。描写用诗一样的语言:“我们长,那些活了的树儿也长,它们发疯似地长,一晃眼都长过我们的头顶去了。”“绿荫围绕成墙,掩映着青砖青瓦的房”。回忆童年那段,则为我们营造了亲切而温馨的艺术情境。全文显然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寓意。父亲留下了树,更是留下了爱。父爱如山!可贵的是作者能把直白的概念化为可感的形象,使文章颇具文学性。值得商榷的是,文章开头那句话(“爷爷生前是个赌徒,什么都没给父亲留下”)似可删去。原因我不说。丫头自己思量去。

《他替你来爱我》也是一篇好文章。我很佩服,作者把看似平常、几近琐碎的生活小事也能写得十分动人。她是如何做到的?首先是叙事方式选择得好。全篇以女儿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口吻娓娓道来,使人有一种亲切感。其次是比照和移情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父亲生前给她买了自行车,也常替她修车。现在,她想明天一早去修车,起来一看,公公已主動替她修好了。父亲生前欣赏、关心她的写作,如今公公同样时时关心与鼓励。因为承载了两个父亲的爱,因而这两件小事便有了沉甸甸的情感份量。正因为有了前面这种比照,篇末那句话才分外动人心扉:“他一定是替你来爱我的,他在我心目中就跟你一样的。”对天上人深切的怀念,对眼前人由衷的感激,两者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始终笼罩着温馨的氛围。全文没有一句议论。还用得着议论么?真情在文字中流淌,道理自在其中:平常的生活,简单的小事,一旦浸透了亲情,就显得无比珍贵,因而也就值得倍加珍惜。

描写爱情和婚姻的故事占据很大的篇幅。这里边也是佳作多多,珠玉满盘。我喜欢《堤岸》新颖的立意,《那块胎记,那根弦》的诗意叙述,《爱是平常日子的光》里温暖情意的诉说,《风起荷荡漾》里花好月圆的甜美,《你的影子剪不断》里无奈和凄美的呈现。无论甜美还是凄美,都蕴含着作者对个体生命的深切体验,而其中引伸出的格言、警句式的哲理,更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和思想上的启迪。

更令人感佩的是作者对烟火凡尘中普通女性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描写。在生活的压力和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她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总是那么坚毅从容。毫无疑问,是社会底层艰苦生活的长期磨难造就了她们这种可贵的品性。对蕴藏在普通群众中伟大的生存力量,作者以悲悯的情怀,赞赏的笔调,发出由衷的礼赞。在《说不准,天上又要挂太阳》一文中,来自农村的出租户遭遇不幸,儿子病了,儿媳跑了。在困境面前,儿子“消沉得好似一摊烂泥”,可是老妈妈却一如既往地大声说话,兴冲冲地忙碌。她满怀信心地对邻居和儿子说:“没事,病休养休养会好的,老婆没了,再找一个,关键要有精气神,说不准,天上又要挂太阳!”在一家人勤奋努力下,果然驱散了阴霾,又迎来了响晴天:儿子又娶了媳妇,一家人有了梦想中的大房子和好日子。“天上又要挂太阳”是作者从生活中捡拾到的群众口语,用在这里很贴切,作题目,显主旨,生动形象。其他文章中这类鲜活的语言也不少,说明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有语言的敏感,且能慧眼识珠。

《在缝隙中明媚生长》无疑是又一篇佳作。在这里,作者的上述能耐又有新的展现。水泥天井裂开一道狭长的缝,缝隙中长了野草。这景象太平常,料想许多人都见过,但不会太留意。而巧霞留意了,说不定她发现时还伴随一阵惊喜。经历丧夫之痛且有病魔缠身却仍然顽强、乐观地生活着、劳作着的母亲,不就像这缝隙中坚韧生长的野草么?作者于此找到了文眼,思想有了形象的寄托,文思也就顺畅自如了。奋斗者最美丽。看作者笔下的野草是个多么明媚的形象:“它绿叶葱笼,头上顶着两朵小花,鹅黄色,明艳艳的,招人眼。”这就对了,文学就是要用形象说话。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谈作者的散文不能不说说她的语言。巧霞的语言有特色,简洁、生动,尤其是白描手法和比喻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短篇散文不能像小说那样咨意铺陈,所以白描手法是最佳选择。请看作者对时髦女郎的描写:“她从红色的敞篷跑车上,娉婷走下······模特般纤瘦笔直的腿,蜂腰,清白的鹅蛋脸,长发及腰。”(见《镜花水月》)再看痞相:“他利落地撕开包装,抽出一根含在唇边,打火机‘啪的一声点燃了香烟,烟在他唇边上像磁铁吸附,要掉不掉。”(见《堤岸》)在动态中工笔写人,寥寥数语,神情毕肖。鲜活的比喻更是俯拾皆是:寂寞就如钟摆的滴嗒声;秋葵的种子钻出土,冒出婴儿般娇嫩的绿;她的口语像出闸的水一般流畅;小船像一尾鱼在河里向前游去;我看到他扛木梯就仿佛一只小小的蚂蚁在搬一个大青虫。相似的事物类比,很像;不相似的也能比(寂寞与钟摆,人与蚁,木梯和大青虫),初看不像,细品也像——形不像意象。所有这些,都是作者想象和联想的生动演示。

鲁迅先生说过,批评要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才与作者有益。本着这一精神,我想指出几点不足之处。

巧霞是讲故事的能手。集子中大都讲得很好,但也有些故事平淡无奇,重叙述轻描写,缺乏情境的营造和氛围的渲染,因而也少有值得玩赏的韵味。也有在一篇中罗列两三个故事,显得平板、单调。这种拼盘式的结构,很难集中笔墨将故事写深写透,也难在文中造成迭宕起伏之势。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此言精当,道出为文之要领,值得作者深长思之。

题材领域似可进一步拓宽。像社会生活一样,大自然也是文学创作的丰富源泉。它那万千气象曾引发了多少中外作家的诗情!屠格列夫笔下的俄罗斯草原多美!我国古代许多诗人、词家也无比热爱大自然,他们把日月山川、花鸟虫鱼揽入怀中,化作新妍的意象,借以抒发美好的情怀,写出无数动人的诗篇。难怪泰戈尔说,“艺术家是大自然的情人”。我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巧霞的集子里看到两篇仅有的专门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写得很好。《扮春》文词清丽,颇有童话色彩;《开花的智慧》描写细致,蕴含人生哲理。说明作者有向这一领域进军的潜力。要注意的是,散文不论写什么,写意不可太甚。像上述两篇,我更喜欢《扮春》。还是那句话:多让形象说话。

创作到一定的程度,大都会面临一个如何突破的问题。作家冯唐有言:“写作从20分到95分相对容易一些,之后再想奔着100分就特别难了。”冯唐是有一定成绩和经验的中年作家,他这么说当是甘苦之言。巧霞是否到了这个阶段?我说不清,但突破自我、更上层楼的愿望肯定是有的。那么,从95分到100分这段征程为何特别难?又到底难在哪里?冯唐未说,我则想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他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所说的话似乎能回答这个问题。他说:“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里的“文不可学而能”的“学”是模仿的意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言可证。他说:“东坡词旷,稼轩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意思是只有养成苏、辛那样的心胸,才能写出他们那样旷达,豪放的词;一味模仿,就词学词,犹如东施效颦。“文者,气之所形”的“气”,是指一个人的气质和精神。作者认为文章是一个人气质外化的形态,而气质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获得,途径主要是增学养,多游历,多经历,扩心胸,长见闻。苏辙和王国维所说同陆游的“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所见略同。然而正是这种比“文内之功”更难的修炼可助你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颜巧霞是位聪明而又勤奋的年轻作家,我们有理由期待她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此,赠一联以资鼓励:文路迢迢需精进,青峰巍巍待攀登!

责任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文章
一袋干粮
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写人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细腻、感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文章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