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飞
1888年,已满18岁的光绪皇帝即将大婚。究竟选谁当皇后,慈禧太后早已心中有数;只是皇帝择偶的程序必不可少,于是,她就安排了几名秀女供光绪皇帝选择,其中包括她的侄女叶赫那拉氏。按照清宫惯例,皇帝把手中的如意送给谁,就表明选择谁当皇后。当光绪皇帝正准备把如意送给自己中意的人(即后来的珍妃)时,慈禧太后大喝一声,吓得光绪皇帝只好遵从慈禧的暗示,把如意送给了叶赫那拉氏。
有人心满意足,有人却违背心意,人的命运竟然因为一件小小的如意而被改变。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如意究竟有什么用,为何频频出现在宫廷之中呢?
如意通常由金、银、铜、玉、竹、骨以及陶瓷等材料制成,长约一二尺,头部多为灵芝或云朵形状,有时会镶嵌各种颜色的宝玉石,中部弯曲呈流线型,便于手握把玩。
关于如意最早的史料记载出现在唐代房玄龄等人所著的《晋书》中,但民间出现这种物件的时间明显要早得多。
如意究竟是怎么来的?历史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如意源于上古时代的兵器,既可防身,又可指挥作战;也有人认为,如意可能是佛教法器,是印度舶来品……不过,这些观点都难以让人信服。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意源于笏板。所谓笏板,指的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用来记录皇上的旨意以及自己准备上奏的事项。笏板多由玉石、象牙或者竹子等材料制成。如果从形状以及材质上来看,如意确实与笏板有相似之处,而且如意上面也经常刻有文字。所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更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一种观点认为,如意原本是用来挠痒痒的,因为用它能够触碰到人的背部等一些用手摸不到的地方,很是“如人之意”,因而,民间俗称它为“痒痒挠”“不求人”“搔背爬”,等等。2019年12月,我国学者孔令欣在《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通过器型对比、历史演变、文化源流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对如意的来源提出了十分新颖的观点,认为它来源于古代服饰上重要的配件—带钩,古人用它束紧衣物,功能类似于今天的皮带扣。
无论如意最初的功能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它的材质之贵重、外观之优美,使它逐渐从一种实用工具演变为陈设和装饰用品,甚至成为古代美男子的标配,深受人们喜爱。
到清代,我国古人对如意的追捧程度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制作出的如意,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制作工艺更为高超,既有以金银镶嵌宝玉石的单镶如意、三镶如意、五镶如意、镂空如意、浮雕如意、平雕如意,又有用整块翡翠、珊瑚、玛瑙、水晶雕刻而成的整玉如意(图①②),造型千变万化,花样不断翻新。
原本如意就具有称心如意、吉祥如意等象征意义,人们又在如意上面雕刻各种具有寓意的花纹和图案,更赋予了它无限的魅力,如通过雕刻数只蝙蝠、数颗仙桃,象征多福多寿;用首尾相接的鲶鱼象征年年有余;用颗粒饱满的谷穗象征岁岁丰收……
清代时,如意既是宫廷必不可少的陈设和装饰用品,又是王公大臣收藏赏玩的手把件和攀附权贵的贵重礼品。每逢皇帝登基、大婚、寿辰或重要节日,如意往往成为王公大臣首选的贡奉礼品。
据史料记载,清代大贪官和珅被抄家时,所获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其中仅如意就有4000多件,大部分为镶玉如意,观之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有趣的是,历史上的和珅竟然是因为向嘉庆皇帝敬献如意而弄巧成拙的。据《清史稿》记载:“朕(嘉庆)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结果,这就成了和珅被诛杀的罪状之一。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人不懂中国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和汉字谐音的内涵,很难理解中国人对如意的偏好。1793年,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乔治·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抵达中国,使团提交的礼品清单中包括很多代表当时西方最高科技水准的礼品,如望远镜、地球仪、蒸汽机等。乾隆皇帝也回赠给英国国王和马戛尔尼很多礼物,其中就包括一件玉如意。对此,马戛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乾隆皇帝让我把这件名叫‘如意的礼物带给英王。它是一种刻着花纹的白色石头,长一尺半。中国人觉得这是一件名贵的礼物;而在我看来,这东西并不值钱。”
现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将近3000件如意,绝大部分都制作于清代。2003年7月30日,故宫博物院精选出各式如意200余件,在景仁宫举办了一场展览,让观众一饱眼福。
如今,有部分如意展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中长期展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金累丝万年如意(图③)。远远望去,它像一朵盛放的巨大的金色花朵;当你走近之后才发现,这其实是由整整60件如意围起来的圆形图案。其中每一件如意均长42.7厘米,柄宽5.4厘米,头部最宽处为11.3厘米,以黄金为主要材质,用累丝镶嵌工艺制成,上面用绿松石分别镶嵌出“甲子”“乙丑”“丙寅”等干支记年和“万年如意”字樣。据史料记载,这是1770年王公大臣为庆贺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所献的贡品,共计耗费黄金1361两。每一位来此参观的人都被这些如意的精美工艺深深折服,更对当时的奢华感慨不已。
除了可以赏玩外,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构思,有些如意还被赋予了实用功能。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藏有一件金錾花卉纹嵌珠宝如意(图④)。从表面上看,它是一件三镶如意,长58厘米,头部宽16.5厘米,通体錾刻复杂的花纹,中部略微上凸,表面以珍珠为花芯、碧玺为花瓣、翡翠为叶片,组成精致的花卉图案,周围辅以红、绿、蓝等各色圆形宝石颗粒,宝石用量多达上百颗,看上去珠光宝气,晔晔照人;实际上,这件如意可作为香薰使用,其首、中、尾三部分都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盖,用合页与器身相连,里面可以放置香料,设计极其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上述两件如意都是镶玉如意的典型代表,金为主材,玉为点缀,主次分明,相得益彰;不过,这种如意制作工艺繁杂,对细节的要求很高。相比之下,整玉如意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玉料本身,以整块翡翠、和田玉雕琢的如意显然要比镶玉如意贵重许多。现如今,如意仍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各种仿古样式层出不穷,古色古香,具有一定的观赏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