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优化办法

2020-08-13 06:56曾云超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高校

摘 要:当代大学生处于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各种潮流思想不断对学生们进行冲击,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不仅需要持之以恒,还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但是党建工作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调动多方力量,从多个角度发力,而且党建工作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索,不能“纸上谈兵”,要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文章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工作质量提升的优化办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优化办法

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高校中的党建工作对于学校发展以及学生的思想教育都尤为重要。另外党建工作不仅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作风,以及纪律制度建设等具有促进和提高作用。但是不可否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只有正视问题的客观存在,才能更好的提出优化办法,为高校党建创造提升路径。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及内涵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含

高校不仅是一个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还是树立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大学相对于之前的教育形式更加开放,加上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所以说高校是学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高校党建工作首先是思政教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学生党员在党组织内要系统化的进行学习党史党纲,了解党的根本性质,以及对于寻找客观事物的看待角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与党走的越来越近,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并将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是以思政教育为主体,同时也要符合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觉悟高度,并积极推广党的日常工作,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此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1]。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特点

党建工作学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等方面具有非常明确地指导意见,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党员积极性,还能打造全面发展的社会新青年。党建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党员更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管理工作,在思想上树立典范形象,并构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带动学生党员身边的人,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另外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思想需求为主要服务目标,以党建工作带动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以教育和服务为主要宗旨,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形式培养学生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在走入社会前树立远大目标,同时加强党性理论与实践工作的运用结合,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现行党员,并在高校学习和生活期间,逐步完善其综合能力,并更好的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2]。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组织工作不到位

组织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但是部分高校在組织工作方面要有很大提升空间。第一,高校内的学生党员日常党建活动较少,由于学生也分布在不同年级,常常是各忙各的学业,没能定期组织活动,对于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也不够了解。第二,高校党组织中的教师没能起到带头作用,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程度不够深入,很多时候甚至是“散养”状态,而学生则自控力不足,没能向党组织及时进行思想汇报。第三,党支部的组织与日常管理一般是由学生干部向指导员进行汇报,学生的实际权利范围较小。

(二)党务活动较少开展

党务工作是围绕党的建设而进行的一系列具体的党内管理活动,是提高党员觉悟以及党员先进性的重要环节,党务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党员提高学习效率,了解党理论的内涵,但是要保证党务活动在一定的频率和密度之上,否则对学生党员的影响效果甚微。现在高校中党务活动并不多,首先是部分学生的党务工作能力和组织水平有限,而且也没有真真意识到党务活动的积极意义,其次是开展的党务活动质量不高,从而造成了党员群体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党建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练习不紧密

所有学生党员都在进行着党建工作,只是质量和效率上具有区别,但是其具体工作内容大多数都是党员内部的自我完善活动,没有根据现有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延伸,另外很多高校内的党支部也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日常生活进行了明确分割,党建工作更多的是放在了思想建设上,而且高校日常管理也有相应的部门,党支部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抽调进行专门管理[3]。

(四)党建工作经验不足

高校党支部中大部分人员都比较年轻,常常是辅导员带领,但是同学们入党时间比较短,在党建方面的工作经验稍显不足,而且很多大学生还处于认知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虽然具有很强的上进心,但是在党员的培养、管理等方面还缺少相关经验。由于每年的入学季和毕业季的客观原因存在,高校党支部的人员流动也非常大,党员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当有了一定经验后就面临着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及找工作等诸多事物缠身,无暇顾及党建工作,而新成员又难以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影响力。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优化办法

(一)树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的学生党建工作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不能“墨守成规”,解放思想、结合时代发展,调整和创新理念是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先导,这也就要求学生党员要对党建工作重新审视,重新规划工作方案,选择新的角度、做出新的判断,树立新的思想。首先学生党员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历程中所承担的历史角色,以及大学生的未来社会责任,未来社会需要多元化人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肩负着国家复兴、民族复兴的众人,只有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文化素质才能将党的理念传承下去。其次党建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平稳推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最多,而且各种文化和思潮也在不断冲击现代高校内的学生思想,在党建工作中的思政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符合目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摸索,抓住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注重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兼顾党建工作大局。最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使命感,要将学生作为教育和服务的主体看待,结合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由于时代变化太快,很多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在不断转变,但是党建工作始终都是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并为学生在迷茫中提供更多的帮助[4]。

(二)注重吸收和培养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的“反光镜”,从当代青年的思想境界上就可以看待我国未来的光明前景。我党在成立初期也是由有志青年所组成的,在那个抗争年代思想先进的青年志士前赴后继的投奔革命就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希望,在现代和平年代,需秉承和平发展的理念进行党务工作,但是需要大力发展青年一代入檔,为党组织提供“新鲜血液”,同时青年一代的思想与行为也关乎着国家的命运以及民族的发展战略方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理应承担培养高素质党员的重任,尽可能的将优秀的同学吸收到队伍中来。首先,高校党组织要抓住入党时机和入党主动性,重视高校学生的入党积极性,有标准的挑选入党积极分子,尤其对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要系统性的考察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为学生的政治信仰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党组织也要为学生的入党做好考核准备工作,采用多角度培养方式,促其快速成长,已复符合党员要求。其次,纵观我党的发展历史,在党员的接收与吸纳过程都不是采用多元化模式,无论在革命党时期还是执政党时期,都是以思想先进、服务群众为主要考察方向,高校中的党员选拔也要注重其思想觉悟,而并不能以成绩和分数进行单一评价,目前很多高校将入党发展与成绩挂钩,这么是明显的党务管理僵化现象,党组织要积极回应学生的入党热情,解放思想,转变固有观念,吸纳不同类型的人才加入。最后,高校要转变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方式,根据时代性的需求,党员的发展要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注重培养效率,将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生要尽早培养其成熟度,在短时间内吸收到队伍中来[5]。

(三)打通党建工作的互通渠道

党建工作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背景进行调整和优化,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特点,并要学生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学生党员模范形象。首先要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制作相关的网站以及手机APP,建设“党风学习”、“党建课堂”、“党务管理”等板块,以符合学生习惯的方式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其次目前软件是学生了解世界、互相交流的重要渠道,鼓励学生党员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先关媒体平台,并通过这些平台将党务工作、党建学习内容以及社会正能量更多的传播出去,实现学生群体的线上与线下交流,打通党建工作的互通渠道,增大党员的影响力。最后,要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很多学生党员缺乏党建工作积极性,针对这样的现象可以构建科学规范的激励制度,定期或者按需评选优秀党员、先进党建工作者,以树立典型性为主要策略增强学生的工作动力,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活动保障,确保评选的正常运行。

四、结语

高校党员群体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思政教育、团结同学、宣传政策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当下的高校党建工作还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只有客观的认识到工作上的不足,才能够更好的提出解决办法,看待问题要以客观求是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以多维度的视角进行审视,注重学生党员的吸纳和培养,打通网络与线下互通渠道,并充分发挥激励政策,有效引导高校党建工作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红飞,刘钊,徐滋琪.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深度融合机制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43-45.

[2] 彭晓峰,张爱辉,王宏力.论新时代高校院(系)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3):90-94.

[3] 赵新强,张宇.高校基层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融合的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0(11):297.

[4] 王国鹏.开放教育办学体系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34-37.

[5] 黄玉平,夏湘.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山西青年,2020(11):201-202.

作者简介:曾云超(1982- )男,四川蓬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党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探究
以“中国梦”引领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及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