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影
一、背景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但男强女弱,性别刻板印象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社会发展。儿童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性别角色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落实性别平等教育,减少或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小学教育不能缺位。
二、教学目标
1. 欣赏并展现自己的长处,接纳自己。
2. 积极参与家庭事务,乐于分享与家人互动的经验和感受。
3. 察覺性别特质的刻板化印象,明白男女间有能力、爱好等的不同,没有性别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
打破僵化的性别刻板印象,认同性别平等。
四、课前准备
准备活动针线、娃娃、奶瓶等材料,图片、视频等素材。
五、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家庭角色分工——初探“性别刻板印象”
师:上周,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观察你的家庭生活中有哪些家务劳动,你们家庭成员是怎样分工的。
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表达家里成员各做哪些家务活。根据学生的回答,不难发现,妈妈做饭拖地、照顾孩子较多,而爸爸负责修理电灯、下水管道等工作较多。
师:为什么大部分同学的妈妈负责做饭、拖地等工作?爸爸负责修理电灯、搬运重物?
学生纷纷就爸爸、妈妈的性别特征进行回答,因为妈妈比较细心、认真,爸爸力气大、勇敢,等等。
设计意图:性别刻板印象在生活中影响巨大,孩子们觉得妈妈就是负责家务劳动精细活,爸爸就是理所应当干重活。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环节,了解孩子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大概认知,便于调整后面的教学内容。
环节二:“穿针引线”大比拼——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男女搭配,各小组进行“穿针引线”比赛,固定时间内看谁穿得又快又多。
结果肯定既有男生获胜,也有女生获胜。在竞赛结束后,根据结果让学生讨论此类家庭事务的专长是否和特定的性别特质有关。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认为女生做得更好的事情,其实男生也能做得很出色。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打破“穿针引线”女生一定做得比男生好的刻板印象,让学生知道,男女有能力不同,没有性别之异。
环节三:七嘴八舌大讨论——举证“性别刻板印象”
教师抛出几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辨析。
1. 别看女生现在成绩好,上中学以后就不如男生了。
2. 男生适合踢足球、打篮球,女生适合跳舞、弹琴。
图片举例:花木兰代父从军,张衡发明地动仪,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郎朗成为世界有名的钢琴家,郭晶晶荣获世界跳水冠军。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事例辩证男女生间有能力、爱好不同,但这不是性别的差异,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再以名人名家的实例举证,说明男女都能非常卓越,为社会、为世界做出贡献。
环节四:“我家有个小宝贝”活动——体验性别平等
教师在教室中模拟家庭环境,先让学生思考二胎宝宝的诞生会增加哪些家庭事务,妈妈坐月子期间,家务事该如何分配等问题,以此引出“体验当家”。
各小组必须男女生混合编组,让男生女生都参与家庭事务,在“体验当家”中,感受男女只是存在身体体能、生理特征、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的不同,不存在性别的差异。我们在生活中和社会分工中也应根据个人长处来合理分工,这样,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这样的实际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照顾新生儿的辛苦和快乐,明白照顾婴幼儿并非只是母亲的责任,而是全家人的责任,而家庭事务工作也都不应该依据性别特质加以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