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术创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体系及其经验启示

2020-08-13 07:21魏丽娜张炜林成华
高教探索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绩效评估

魏丽娜 张炜 林成华

摘 要:近年来,推动学科交叉会聚成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举措,交叉学科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而从事这类跨学科研究的教师绩效评价问题也日益凸显。交叉学科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的特殊性与不确定性,也引发了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体系改革的急迫性。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是美国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典型案例,目前已经形成了集“教师联合聘任制度、教师在线协作网络、交叉学科委员会评议体系、创新多元评价矩阵”四者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体系。文章详细分析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的改革举措和指标体系,并从“交叉学科研究保障、成果与利益分配机制、资助与评估机构设置、评价方法与数据实施”四个方面反思其实践特色,试图为我国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启发。

关键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经验启示

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以美国“曼哈顿计划”为标志,科学研究日益呈现出复杂性、开放性、交叉性的巨系统特征,以知识会聚为特征的交叉学科研究在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交叉学科研究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很多大学成立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并积极实施各类跨学科研究项目,从事这类交叉学科研究的教师绩效评价问题日益凸显。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是对交叉学科教师绩效成果进行价值判定,通过设置评价性绩效和发展性绩效促进交叉学科教师的科教创新。相较于传统单一学科的教师绩效评价,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比如较高的协商成本、教师成果归属界定等。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是美国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其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体系。本文翔实分析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根据自身特色和条件,以“交叉学科战略”为发展定位和目标,具体推行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的策略与运作模式。

一、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体系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于1885年,是美国规模最大且享誉盛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卓越成就得益于现任校长迈克尔·克劳(Michael Crow)。上任十多年来,克劳竭尽全力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打造成新兴交叉学科大学。通过一系列改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成功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面向社会重大挑战,启动大型交叉学科研究项目并成立数个交叉学科研究院,[1]探索以主题研究和学科群为驱动力的交叉学科改革。比如,为了空间探索这一宏大主题,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将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地球科学、行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打包成学科群,随即成立地球与空间探索学院。[2]由于交叉学科战略的实施,学校在短短的十多年内迅速崛起,2015至2019年连续三年被U.S.News & World Report评为美国最具创新力大学,学校的发展战略转向开展更多的交叉学科研究和进行交叉学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3]

(一)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策略

发展战略对大学的改革进程具有强烈的指向性作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交叉学科战略”组织变革中,实施一系列战略措施以加强会聚研究。在推动交叉学科战略的长期实践过程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逐步营造出以“学科融合、跨界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主体的会聚科学大环境:以学科会聚为中心,打破学科与研究之间的壁垒,推动不同学科理论、技术与研究方法的融合,形成整体论基础上的学科融合;以利益相关者为沟通渠道,会聚重大科学问题的关涉利益方,建立有效协同的合作关系网络,发挥合作伙伴的优势和作用,促进跨界融合和整合创新;以资源会聚为合作载体,建立会聚研究平台型合作机制,推动信息、资金、人才、空间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共享,降低学术创新成本,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在交叉学科战略指导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形成了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理念模型(图1),并制定了明确的交叉学科教师评价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1:构建以联合聘任制为主的交叉学科教师灵活聘任制度。发起交叉学科教师联聘程序,设置联聘理解备忘录,并在联聘教师的评价激励和薪酬方面建立支持性政策。

实施策略2:设立专业的交叉学科项目资助委员会和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委员会。建立交叉学科研究的预算与费用分摊政策,完善联聘教师的项目资助与绩效考评体系。

实施策略3:创新交叉学科教师评价矩阵,完善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科研、团队协作、社会服务四大维度创新交叉学科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强化多元主体的协同评价,发挥创新评价矩阵的重要作用。

实施策略4:开发交叉学科在线协作网络,推动交叉学科团队治理结构建设。与校教育中心共建校-院两级教师合作网络以推动教师交叉学科研究合作。引入合作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跨系交叉学科领域的矩阵型学术体系,推动面向未来的交叉学科团队治理结构建设。

(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流程与工具

为吸引更多教师参与交叉学科研究与教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构建了有效的评价模式(表1),从评价组织、评价数据、评价审查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流程。

1.组织驱动:构建分层、分类绩效评价机构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打破以往教师的院系单一隶属关系,明确提出各学院可以申请联聘,并专门设立多层次的绩效评价机构。一是在各学院内部特设交叉学科专家委员会和人事常务委员会,主要负责对交叉学科教师的合作主体、合作绩效进行评定。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学院自主在全校范围内招募,覆盖文科、工科、理科等各学科代表,人事委员会由院內教师自发形成,主要配合交叉学科委员会进行交叉学科教师任命和绩效评定。二是在学校层面设立人事常务委员会,主要协同各学院对交叉学科教师的人事调动。其成员主要由校内长期从事交叉学科研究、具有丰富评岗经验的教授组成,长期关注交叉学科研究的青年教师也可以轮流担任委员会成员职务。三是在学院与学院之间建立理解备忘录,理解备忘录将记录各院系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定原则和晋升考核标准。各学院可以就绩效评价过程中的流程与方法进行协商,同时制定交叉学科教师定期反馈计划,以推进理解备忘录的优化与完善。

2.数据驱动:建立主观、客观、自我评估数据库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立了多维度的评估数据库,以确保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要从客观数据、主观数据、自我评估数据三个维度对教师绩效数据进行收集。一是定制在线评估系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评估教师的交叉学科活动。在线系统用于在线记录交叉学科教师的交叉学科研究活动,记录内容将被定量分析,以测算教师研究活动的跨学科性。不同部门的评审人员可以远程登录协作系统,浏览和比较所有教师的记录,根据教师的成果和表现给予教师交叉学科激励。二是利用交叉学科量表,由资助委员会和评估委员会组织评估教师的合作概况。资助委员会定期评估教师绩效,发现教师交叉学科研究与评价过程中的障碍,持续优化评价程序。三是利用自我评估数据,让教师进行交叉学科合作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数据也称为自我报告数据,主要借助线下问卷收集教师的自我报告。

3.审查驱动:展开以效用为中心的反馈评估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依据教师在线系统的表现情况,制订个性化评估准则并不断完善。评估委员会形成交叉学科教师个性化评估报告,供教师完善与参考。交叉学科教师任期内的所有评估报告和数据均不对外开放,但在不损害教师利益的情况下,评估委员会也会分享关键信息给教师,如相关的审理流程和意见。基于数据反馈,一方面,教师可以反思和改进其教研活动,调整自己在交叉学科研究中的角色和定位;另一方面,评估委员会依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师的任命,提出更加个性化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评估委员会将依据评估反馈不断完善教师的活动准则,提高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双向透明度。透明的审理流程将进一步提升评估者、管理者以及交叉学科教师的信心,也将激励教师将交叉学科研究与协作活动记录关联在评估系统上。

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实行教学与科研管理的矩阵组织模式,教学由院系管理,科研由独立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管理。教师可以根据科研项目需要进行自由的学术研究,在校内多个研究单位或学科组织受聘任职并进行绩效考核、职级晋升与自由流动。同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采用教学科研分类评价机制,主要从科研、教学、协作连通性、社会服务四个方面构建了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及相应权重如表2所示。

(一)科研成果评价:四维创新性评估矩阵

由于交叉学科教师涉及的学科范围广、产出的成果多样,为了有效测量和判定研究成果的类型和层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专门开发四维科研评估矩阵(表3)。在科研成果判定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将科研指标分为高被引论文、科研活动、专利与著作成果以及非传统研究成果四类,每类科研指标都有对应的评审标准,评审标准又被分为主要成果、标准成果、次要成果和支持性成果四个层次。[4]在科研指标评价中,作者贡献程度的分级认定是最大的难点。针对分级认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施行两大方法,一是对于传统撰写论文、创作作品的团队,采用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作者方法;二是将作者分为主要作者、次要作者和支持作者,主要作者可以以团体形式出现。对于认定方法的选择,依据以下原则:如果主要作者的贡献能够被明显分级,则使用第一、第二、第三作者的列表;如果主要作者的贡献分级不明显,那么可以使用团队共同创作。团队共同创作的情况,作者的排序主要由作者自行决定,但作者必须提供具体的佐证材料。交叉学科评估委员会将进行最终的级别评判,存在争议的则综合各个评审专家的打分进行判定。

(二)教学能力评价:经验认定和同行评议

交叉学科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和教学工作质量两项指标,评价方式采取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相结合。学生评教是高校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核心方法之一,但在交叉学科领域,教学工作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和整合性。为了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也为了增进交叉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学习,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将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结合起来。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考核上,主要关注教学经验、教学讲述技能、承担的主讲课程数量、承担的交叉学科课程数量、交叉学科教学中的交叉学科知识整合程度、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等方面的考核。在对教师研究生培养的考核上,主要关注对学生的关心程度、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是否能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等指标的考核。由于教学成果评价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因此交叉学科评估委员会在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这也是委员会成员选取标准较高的重要原因。

(三)协作连通性测量:交叉学科教师合作网络评估

与传统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最为不同的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对交叉学科教师间的合作网络进行了测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认为,交叉学科研究离不开教师间的学习和沟通,教师合作的强度将对教师科研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交流和团队协作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权重比例高达20%。在团队协作评价中,评价指标包括学科组织、科研组织、科研成果三个维度,具体的测量对象覆盖科研论文、专利、著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等。在测量方式上,学校主要借助在线评估系统获取教师合作数据,包括教师的合作学科数量、科研成果的跨作者数量、教师合作沟通的连接强度等指标;在连通性强度判定上,主要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工具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化的分数和结果。

(四)社会服务评价:交叉学科教师创新性评估

在交叉学科领域,教师间的合作进一步促使资源共享和异质性知识整合,因而双方基于共同目标往往会创造出更好的科研成果。一方面,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叉学科合作能促进教师的学术创新绩效,从而提升教师对学院、学校的学术贡献;另一方面,教师与产业等异质性高的主体合作将会进一步提升产学研绩效,并且更容易产生非传统科研绩效。交叉学科领域教师的绩效成果不仅仅体现在论文、项目等科研活动中,也体现在科技成果創新、社会服务贡献等多元指标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要关注交叉学科教师的两项社会服务贡献指标:产业收入和校-院两级工作贡献,两项指标占权重的10%,是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的补充性指标。在校-院两级工作贡献指标中,主要关注教师的原始创新成果、重大学术成果贡献、科技知识产权贡献等,这是非传统贡献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指标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创新性。在产业收入指标中,主要关注教师获得的横向项目数量及其经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这表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同时也关注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我国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现状与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建设,在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和推动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组织不专业、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一)评价体系缺乏顶层设计,教师和科研成果的归属性仍不明确

当前,我国缺乏促进交叉学科教师评价的顶层制度设计,交叉学科教师聘任制度不完善,规范管理体系滞后,内生动力不足。[5]一方面,我国交叉学科教师聘任体系尚不完善,现有教师大多通过“双聘”进行交叉学科研究,既隶属于学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又属于各自所在院、系,使得交叉学科教师可能存在既游离于所在院系绩效评价体系外,又得不到跨学科研究平台足够重视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各院、系对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基于传统学科的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考核评价体系造成交叉学科教师在聘任和职称评定中处于弱势地位,经常存在教师的跨学科成果得不到足够重视的问题。[6]此外,由于交叉学科合作的复杂性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导致成果知识产权等纠纷或产生学术評价方面的“搭便车”现象。[7]如何区分跨学科成果中教师的个人贡献与团队成就的问题已成为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的难题。

(二)评价机构公信力不足,研究成果的跨学科性难以测量

交叉学科研究项目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人员,有着显著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漫长性等特征。[8]一方面,较高的学术风险以及资金成本,使评估专家对交叉学科研究评审意见趋于保守。另一方面,现有交叉学科研究成果仍以传统计量学和同行评议方法进行评价,由于交叉学科具有多学科、学科范围跨度大等特征,导致现有同行专家的遴选标准和公信力不足,进而造成研究成果的跨学科性难以测量。同时,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产生要求不同学科教师相互交流、合作、沟通意见,教师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才会逐步考虑不同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从这个角度上看,教师合作的跨学科性是促进交叉研究成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目前评价机构对教师合作的跨学科性测量仍然重视不足。

(三)评价指标维度单一,缺乏激励教师创新的发展性指标

当前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的评价指标仍过度定量化、单一化。[9]从指标结构上看,现有指标体系缺乏对交叉学科评价的独特标准、有影响力的交叉学科期刊、对联合署名的作者贡献认定标准和激励教师创新的发展性指标。从指标导向上看,交叉学科研究的绩效评价指标缺乏灵活性,评价导向仍然趋向于科研绩效,尚未将教学绩效等贡献性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科研评价也未能兼顾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目前,我国学校管理者更多的还是将教师评价看作是检验教师工作是否达标的手段,忽略了评价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现有绩效评价体系不能有效满足高校教师专业提升与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交叉学科研究绩效与其薪酬、晋升和聘任的关联度不强。在充满压力与竞争的环境中,为求“自我保全”,教师难以获取并分享交叉学科研究中关键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不利于交叉学科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

四、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的特色与启示

借助于系统可持续的交叉学科发展战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交叉学科教师构建了更有利于研究与合作的组织架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获得的政府科研经费逐年上涨,在全球的影响力亦稳步增强。在我国,深化基础研究,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改革亦成为众多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议题。在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上,我国仍然有许多需要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习的地方。

(一)制定交叉学科战略规划,构建交叉学科研究保障体系

发展战略对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指向性作用,我国高校应更加注重交叉学科研究的顶层设计,注重从战略和组织上为交叉学科教师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交叉学科研究基金,为交叉学科教师提供资金保障和评奖评优支持。将交叉学科研究基金同自然科学基金与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并行,对涉及自然、人文学科间交叉及自然学科内交叉的研究项目予以稳定支持。此外,积极与社会联动,引入第三方财政收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与协会的协同作用,保证交叉学科基金的可持续性。[10]二是制定交叉学科教师激励政策,指引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针对重大、重点交叉领域的扶持以及基础性交叉学科的建设,根据教师学科交叉的申请将其划分为基础性、重点、重大交叉学科研究,按其类别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支持。同时建立教师指导制度,加快促进跨学科教师从自身专业领域到跨学科性质的科研的转化,全方位指导教师的发展。三是以人为本,推动交叉学科的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传授学生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与实践的能力,为教师的交叉学科研究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交叉学科教师成果认定机制

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相比,我国大学交叉学科研究起步并不晚,但在交叉学科研究实施和绩效评价设计上始终缺乏系统的机制和清晰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未来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完善交叉学科教师聘任制度,充分考虑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通道。在制定交叉学科教师聘任制度时,应着重考虑交叉学科教师在职称职级方面的晋升通道。[11]通过对教师交叉学科研究成果进行评级和展览,扩大优秀交叉研究成果的曝光度,予以教师交叉学科研究荣誉奖励。[12]二是明确研究成果的认定机制和协商机制,量化考核标准,实施分类考核。尽可能将考核指标转化为可量化操作的数据,使考核结果容易比较和评价。对不同职务的教师要实行分类考核,对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及其完成情况,决定其考核的等级。针对交叉学科合作成果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贡献认定问题,应当充分发挥交叉学科评估委员会及交叉学科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自评和他评两个方面完善成果分配。三是设计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均衡教学、科研、团队协作等指标,科学设计指标权重和结构,兼顾教师个人贡献和团队贡献,协调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着眼于教师未来的发展。

(三)设立专业的评价组织机构,协同交叉学科教师的资助与评估

推进我国大学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突破点就是加强交叉学科教师评估委员会和资助委员会的建设,通过交叉学科专家委员会来总结实践经验,强化研究和制度建设。具体而言,可以借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两项策略:一是在学校层面成立专门的交叉学科评估委员会,专司跨学科团队监督、检查、协调以及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明确委员会规章制度,实行清晰透明的日常监督和检查。评估委员会应明确交叉学科教师的绩效评定标准及评定方式,并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科文化和专业特点指定评估原则和评估方式,协调各方矛盾,使各方权责一致。[13]二是设立交叉学科资助委员会,负责交叉学科研究资源保障,为交叉学科教师提供相对应的科研奖励、评奖评优等支持。健全校-院两级交叉学科研究的预算与费用分摊政策,实行中层、顶层设计,先期以学校为主体划分不同的交叉学科经费给各学院,之后由各学院和研究所再划分出交叉经费给院内相关项目,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四)开发多元评价方法及数据,持续推进教师合作效果的跟踪评价

评价数据获取是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的关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数据收集上值得我们借鉴。一是构建多维评价数据库,科学设计主观数据、客观数据在绩效评价中的比例。开发多元化的追踪评价工具,从专业评估、同行评估、自我评估等方面,全面反映教师合作效果。在推进评价的过程中,保证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公开,使多方利益主体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和获取评估信息,以此促进内外部主体的监督与问责。二是开发交叉学科在线协同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叉学科绩效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借助在线协同系统,对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交叉学科已有研究成果、不同学科校内同行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提取和比对,分析交叉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帮助教师寻找可能的合作空白,提高合作研究的效率。

五、小结

高校交叉学科研究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当下,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贯彻落实“双一流”建设、构建开放式一流学科体系的重要途径,而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是推进交叉学科和跨领域协同创新、促进重大成果产生和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的重要抓手。交叉学科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价需要充分考慮学科组织和人事的多重属性,协调利益相关者和资源分配的关系,采取灵活多样的绩效评价方式。如何设计交叉学科教师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导教师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Fischman J.Arizonas Big Bet:The Research Rethink[J].Nature,2014,514(7522):292-294.

[2]ASU.About Michael M Crow[EB/OL].[2019-06-27].https://president.asu.edu/the-president.

[3]Jack Stripling.As the Crow Flies[EB/OL].[2019-06-18].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 2010/07/16/crow.

[4]Rikakis T .Innovative Faculty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Incentivizing High-impact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C]// 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IEEE,2009.

[5]魏巍,刘仲林.国外跨学科评价理论新进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4):20-25.

[6]耿益群.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教师绩效评价的原则、途径与特点[J].现代教育管理,2017(4):41-45.

[7]余诗诗.高校跨学科平台及其教师的评价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3.

[8]郑文涛.“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60-166.

[9][12]林成华,徐瑞雪,王雅莉.密歇根大学交叉学科教师联合聘任制的经验与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2):40-48.

[10]沈瑞林.发达国家大学教师聘任制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49-152.

[11]Pharo E J,Davison A,Warr K,et al.Can Teacher Collaboration Overcome Barriers to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in a Disciplinary University? A Case Study Using Climate Change[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2,17(5):497-507.

[13]Van Hartesveldt C,Giordan J.Impact of Transformativ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Graduate Education on Academic Institutions,Workshop Report.[J].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08:52.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绩效评估
延安时期的《边区群众报》与现实启示的研究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基于环境CGE模型的水污染税政策绩效评估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的多视角研究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