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燕华
笔者去某初中参加同课异构活动(内容为牛津英语8A Unit6 Reading1),这次活动让我脑洞大开,对我的教学从此有颠覆性的改变。
1. 学习要求的改变和创新
前置学习包含以下两部分:(1)问题初解:呈现背景知识,介绍残奥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了解残奥会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途径了解、关注残奥会。(2)单词及重要知识点:要求所有的学生读教材,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单词、短语、句子,允许向同伴请教或查字典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薄弱一点的学生,至少要会拼读单词、理解它们的意思。
这一块的自主学习首先改变了我们先呈现生词、短语,而是让学生找生词、找难点,自己主动去理解知识点,不理解的或难掌握的寻求同伴或翻阅字典求得帮助;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对薄弱学生要求至少要会拼读单词、理解单词含义,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学会用英语解释单词意思,这一点对培养孩子用英语思维很有帮助。这一点切合中考看英文释义写单词的题型。
2. 课堂活动以“问题伴学”形式出现
问题一:Do you know the volunteer Liu Ming well? 引导学生从分析刘明参加残奥会志愿者活动的经历和感受两方面来介绍。可以写一篇小短文,也可以以采访他人的形式、还可以通过完成表格的方式来了解刘明。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或喜欢的方式呈现他们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学习薄弱的学生,也能把完成表格这一任务完成得很好。问题的提出不仅比较开放,还分层次设计。
问题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通过这个问题,教师检查学生对残奥会了解多少?教师不再通过设计小问题进行提问,而是让学生设计问题。此时的教师就像高级设计师,只是做了顶层设计,每个学生都像设计师,他们来设计细枝末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庞大的设计团队。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深刻理解教材,能够提出问题,还要熟练运用语言表达问题,学生设计的问题有创新,思维含量很高。
问题三: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 这一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还可以对文章思想教育的升華。有的学生概括了本堂课中学到的知识点,有的概括了一些重要句型,还有的同学概括了学习刘明的助人为乐精神,学习运动们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等运动精神。学生们的表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放光彩。这样问题的设计学生有话说,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在本堂课中学到知识,学生也敢说,因为都是他们自己真实想法或感受。
3. 学习归来初步尝试
在一般过去时教学中,初步尝试用导航式的教学方法。教材中,用六张表格,一页版面呈现了一般过去时。首先,我让学生自读表格,问题:从表格中,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开始七嘴八舌,有的说动词过去式,有的说否定句,有的说一般疑问句,有的说was跟在单数后面,were 跟在复数后面等等。
肯定同学们说的都对,只是只讲到其中一点。但是为什么用六张表格呢?它们间有什么内在关系吗?学生们陷入沉思。接下来让他们小组讨论,同时提出能不能用两点概括六张表格。有的组说陈述句和疑问句,有的组说肯定句和否定句,还有的说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表格中这一点没有呈现,根据他们的学习经验概括出来的),还有的说was/were 的肯定句和否定句。
最后,笔者提醒学生在学习一般现在时的时候,课本上分为两个单元。有的学生就想到了be动词和行为动词。然后,我请同学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本部分将要学习的内容。终于理清了知识结构,大部分组都把图正确的表达出来了。本堂课要学习be动词和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以及它们肯定、否定和疑问句。
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思维是混乱的,知识是零散的。这堂课,直接让学生寻找主要的语法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关系,搭建知识结构,这让他们记忆深刻啊!因为是他们自己讨论的结果,是他们自己费了一番周折才学到的东西。
总之,知识犹如浩瀚的海洋,依靠教师课堂45分钟的时间,只能教给他们冰山一角。,我们教师负责做一个优秀设计者,设计好教学进度、设计好课堂问题、设计好巩固练习、设计好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等,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集团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