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会艳
现代教育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并不断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出现,如何利用差异化的课堂教学,灵活实施教育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育界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关注也空前增加。因此,教师为了回应各界人士对于教育的关心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育中迫切需要改革的就是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笔者教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无法有效地消化理解,而有些学生却总感觉课堂的学习进度过慢,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能力要求。教学进度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之间很难实现和谐统一。导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会感到更加困难,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收获甚微。因此,教师应该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差异将同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级别,并根据他们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接受程度对其进行教学。这种教育方法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该方法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方向上的支持,学生的自我激励机制得到了有效发挥,有利于解决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 中学英语的分层教育概述
中學英语的差异化教育的实施,主要需要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特点,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以这些特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划分,从而实施针对性比较强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潜力。差异化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的特质有深入的了解。尤其英语这门科目的表现与个人的语言能力有关,并且由于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因此显然需要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手段。此外,中学英语的差异化的教育为那些对英语学习感到吃力,缺乏兴趣的学困生提供了学习英语的新方法与新思路,同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快慢班”教育的弊端,为那些英语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思路,也为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的契机,最重要的是,在差异化的教学手段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尊重,中学英语的差异化教育的一般做法是以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参考,将学生分为多个层级,或者在整个学年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重新组织划分多个班级。中学英语的差异化教育通常要求掌握以下原则: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差异化的练习和任务,差异化的评估考核。
2.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中学英语教学模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和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多学校和教师的英语教学手段是达不到能力培养的要求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以达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满足每个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并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差异化的课堂教学:设定科学的分级教育目标。例如,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而缺乏基础的学生则需要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在设置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应该主要以基础性的英语知识为主,以帮助学生轻松使用英语。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语言氛围的营造很重要。教师应该注意把控英语学习的课堂气氛,创造出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积累,多练习
3. 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的差异化意味着教师要划分出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安排上不应该过于死板。教师从备课阶段开始就应该贯穿差异化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指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课堂作业,以及课堂设计的层次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能力较强的学生主要专注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去,对于基础知识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则强调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此外,有必要安排必要的教学补充手段,例如课外研究小组,以加强对各级学生的指导,促进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过渡,以优化整个学生群体。
4. 灵活对学生进行升降层级
差异化教学的初衷是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成长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使他们能够自愿学习。学生都会有心理认知,因此选择一个级别时,学生有时会高估或低估自己,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来建立一个级别提升或下降的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在测试中的表现情况,可以将学生提升为A级或升级为B级。如果学生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则进行降级处理,这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5. 总结
简而言之,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手段和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展开,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梁荟萍.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亚太教育, 2019(09).
[2]陈恺. 初中英语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