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瑶 李月云
(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及社会权力的扩大,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姚晨在《星空演讲》中进行的一场演讲讲述了女性在职场上的尴尬与困惑,也展现了女性在职场上的困境与挣扎,引发广大职场女性的共鸣。女大学生作为求职就业中的相对弱势群体,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需要具有发展理念的专业职业咨询和人文关怀,予以提升自我就业竞争力。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实现了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是女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家庭幸福,也是社会公平、民主、正义、进步的重要表现,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
互联网时代带来就业新气象,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社会、政府、高校关注和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平等就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有助于稳定高校秩序,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女性建设人才,还在于能促进女大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过渡,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有利于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就业观,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自觉制订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就业,并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取得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当代女大学生处于社会文化转型期,女大学生就业主动意识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和自我实现意识增强。从自身角度而言,认清形势,紧跟就业政策,整合有效资源积极就业。对高校而言,理性看待女大学生“过渡就业”现象,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方法,推动女大学生就业理念的顺势转换、价值导向的追求向上、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整合多重应对策略,为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困境,赋予新力量和新思维。
对于新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设计了问卷,针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问卷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依然处于劣势,以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相等的两位不同性别的学生使用相同简历进行求职,女性成功几率明显降低。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自身学历不高,用人单位婉拒、性别偏见、用人单位不接受零经验三种。而在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缺少经验、缺少社会资源、自身压力过大。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面临就业难的情形下,58.8%的女大学生选择过渡就业的方式,如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降低自身择业标准寻找相应的见习机会;24.6%的女大学生选择进修考研的途径,增强自身知识能力,提高个人学术修养;11.4%女大学生选择海外留学,规避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风险,留学深造,提升学历和个人就业竞争力;5.2%的女大学生打算凭借自身实力,进行创业。
本文通过主观抽样的方式从问卷调查的对象中选择了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四个案例呈现了女大学生“过渡就业”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追踪调查,探究“过渡就业”这一现象背后的心路轨迹和就业选择的真实情况及生存图景。在访谈过程中记录和研究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及生存场景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收集被询问者的建议。
W同学,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人,父母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条件较好,在校担任班级团支书,大四时原本准备考研,在备考期间因为感情纠纷没有正确处理好影响了自身状态,于是主动放弃考试。因为家乡所在地有著名旅游景区,毕业后回到家乡,借助家庭人脉关系找到一份在景区上班的工作,工作压力小、工作内容简单,与大学时代争强好胜的女学霸形象大相径庭,毕业后的选择出乎老师和同学的预料。经家人介绍,毕业后半年内结婚生子,丈夫工作稳定,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在家庭稳定以后,重新备考,考取当地开发区公务员。纵观中国的传统文化,男性被更多地赋予了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角色,女性则被看成“相夫教子”的典范,这是儒家文化用以规范女性行为的伦理纲常,女性就应该在家庭这个狭小的环境里,并从“相夫”和“教子”的成就中获得自己的成就感,追求有限的情感满足和人生价值[2]。就业作为女大学生联结社会的渠道,不仅满足个人生存需要、也是赋予个人生活要义的重要途径,个体在理解工作与社会的关系、融入社会、被社会所接纳的同时,也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应有的力量。当代女大学生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努力寻求平衡点,在家庭本位中实现完整自我,在社会情境下表述自我的利益诉求。
C同学,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父母务农。在校担任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班级团支书。毕业时考研失败,选择了在一家零售店行业打零工作为过渡工作,以工资收入作为经济基础后盾进行二次考研,二次考研失败,回家乡滁州一家私立幼儿园工作,一边从事幼儿教育一边备战第三次考研,终于达成心愿,考上研究生。毕业后,由于在校期间学生干部的相关经历,就业目标异常明确,回到安徽省高校从事行政或辅导员工作。省内高校招聘时,经过几次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笔试能力稍弱,从我三次考研的经历就可以看出,在后来参加几所高校招聘考试时也是因为笔试成绩比较靠后,无缘面试。虽然很难过,但我还是把高校作为我就业的最佳选择目标,我父母也很支持我的选择。”最终,C同学成功应聘省内某二本学院的组织部工作。
C同学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工作助理、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可以说,对学生工作非常熟悉,也很擅长。家庭背景无法带给她更多的支撑,她的三次考研经历是自我向上不断流动的。家庭社会资本(社会交往网络、权力、关系)在子女的教育获得及教育回报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3]。对于家庭社会资本较低的学生要想实现阶层的跨越,读书依然是改变命运的强有力路径。
“校漂族”作为常人眼中的非优秀毕业生,会有被认为能力欠缺,前景黯淡。这里的“校漂族”根据家庭资本及个人独立性的选择,呈现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学校宿舍或学校附近租房居住,依然保持完整的校园生活,以食堂-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一种是在社会上谋职,用来支付考研的生活支出成本。作为未能达到预期就业目标或考研目标的学生,90后大学生将“二战”“三战”作为自己的选择,并不认为有丢脸之嫌,反而将再次考研的经历作为追求高学历,对自我严格要求、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校漂或待业在家的经历成为就业路径上的充实有益经历。在创新创业课堂演讲环节上,以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为题,要求提到难能可贵的职业品质即坚韧,不少同学提到马云三次高考的经历,认为马云的成功离不开他在学业上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C同学对于自身的能力、素质、家庭背景有着清晰的认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了自身的科学定位,在职业目标选择上合理评估、动态管理,具备提升自我效能,修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这与其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提早唤醒职业准备意识,在学生活动组织中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紧密相关。由于对自身的能力、行为、预期结果持有乐观信念,有动力因素和达成路径思维,坚持自我职业的希望水平,C同学最终实现了个人期待的职业目标。
L同学,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人,父母和弟弟皆在南京打工,刚入大学把就业目标城市锁定在南京,大四时备考研究生,原打算先通过读研提升学历,然后到南京工作。但考研失败,毕业后回到家乡马鞍山下属乡镇的私立学校当教师,继续考取教师编制。经过努力,第二年考取了当地中学的教师编制。但她依然对这一现状不满意,于是继续报考江苏某小城市的教师编制。同时,继续进修,考取了杭州师范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现在已经考取南京的教师编制。在教师这一行业,经过个人的主动努力,在由弱到强的不同组织间转换,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L同学由于将个人目标发展城市定在了家人打工的新一线城市,一开始并不顺利,毕业时接连受到考研失败、考编失败的双重打击。在自我目标的设定下,充分发挥心理资本的主观能动性,刺激自我发奋图强,在实现就业目标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能力,达到人职匹配。
大学生心理资本是指大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并积极影响择业就业和人生发展的心理要素,包含乐观、希望、韧性、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等维度,具有积极导向、可测量管理、可干预开发等特征[4]。女性先天的生理条件决定女性个体在处于逆境和面对困难时的复原能力,即心理韧性较强。心理韧性处于高层次时,代表个体在面对就业、职场压力时能够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进行灵活处理,因此,应充分挖掘女性的心理韧性资源。职业成就动机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个体努力方向及努力程度,在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和就业心理倾向的指引下,可帮助女大学适当疏解压力,L同学在职业成长路径中充分显示了个体自觉与主动性的力量,坚持信念、激发成就动力、驱动自身行动。
D同学,安徽怀宁县人,家里从事水饺加工行业。上大学后,开起了网店,根据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将货品定位在过季、清仓的名牌衣服上。“别人看的是商品,而我着重的是消费心理”,她有自己的营销理念。大学毕业后开始在上海做模特经纪人,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工作待遇,于是辞职回乡帮助父母打理生意,运用所学的新闻学专业知识,注重品牌打造,设手工专柜,创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业绩,成为远近闻名的水饺西施。
时代在变化,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大学生自由化就业的形式多样化,以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为典型代表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和“隐形就业”的人数规模也在增多。90后女大学生追求个性,喜欢弹性工作制,通过撰稿、摄影、做微商、开淘宝店、从事家教辅导等实现了时间与空间比较自由的隐形就业。各种新兴行业的兴起,平台就业带来的隐性就业工作岗位也在日益增多。
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尤其鼓励将创新创业行为与所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多元化方式就业呈现,多元化就业思维给女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及积极的借鉴意义,成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的有力保障。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青年创业正当时,创业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5]。
南开辅导员代晓妍直播成网红,她选择大学生经常使用的、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直播,增强就业指导的时代感。为有效推进毕业班就业政策宣讲会,解决毕业班学生在校时间不一、参与度不高的老大难问题,她以抖音APP直播等学生便于接受的形式融入,在集中解决毕业生各类疑难问题的同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有效提升就业指导的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形式的同时,要确保内容为王,传递信息的有效性和思想性,发挥思想的引导性。做网红,依然要坚守教师本位,提升品味,讲清政策和理论,让学生有获得感。
在信息过载背景下,用户面临着对于有效价值资讯的需求和信息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们面对信息严重过载的同时,也深感优质内容的相对稀缺[6]。通过新媒体形式传播价值引领要素,讲好就业故事,力争打造自媒体时代的精品案例。以新颖的形式运用网络平台给予就业指导新的内涵,同时,为网络环境的净化打造一股清流。
“互联网+”时代运用新媒体开展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应当更加注重探索新型育人模式,拓展育人空间,创新教育手段,提供更加灵活新颖的方式。针对女大学生的性格特性和心理特征,当下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时应当注重选取针对学生特性的新媒体载体,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互动即时性、包容开放性兼具的新媒体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做好职业发展咨询,女大学生在接收就业信息的同时,可以积极发布个人思想理念,表达个人职业发展诉求。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引导者和受教者实现平等双向交流,传播方式打破原有静态、单一、模板的既定模式,以动态,互动、个性化的形式呈现。
新媒体形式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就业指导中忽视性别差异的现状,也丰富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空间内容。新载体为就业指导者对学生实施动态的关注、对学生的利益诉求进行深切的了解提供了有益的解决方案,并针对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深层次指导,应用新媒体于就业指导工作中,创建个性化职业指导系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女大学生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选择提供咨询,为女大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职业准备提供帮助。新媒体沟通交流平台供学生分享交流,表达个人的思想愿望与价值诉求,彰显女大学生个人价值,克服就业的随机性,有效避免职业的盲目选择,从而更加符合女大学生的个体需求。
在校学习期间,女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投入充足的精力,考试成绩相对于男生来说居于优势,在各类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笔试环节居于上风,但在面试环节的淘汰率偏高。因此,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成为提高就业率的有力保障环节。第二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延展,在体验式学习模式指导下,以各类学科竞赛、文体竞赛为载体,增强课程学习的互动性。通过各类比赛赢取学习机会,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仅在校内教学课堂上习得的知识是枯燥的,缺乏趣味性和实操性,第二课堂的现场就是最佳的活力教学现场,在现场演练中历练,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和沟通能力,同时,可以带来理论的反思,具备课堂学习无法比拟的真实体验感和切肤的理解力。通过各类比赛中涌现出大量典型人物的大力宣传,运用讲座、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不仅成功教育了女大学生,同时,也积极实施抗挫教育。校友资源的挖掘,可使女大学生在模仿与激励中学习、规划、成长。学生干部经历对一个人就业软实力的培养毋庸置疑。大学生学生干部经历有助于肯定自我,提前体验成功,创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视野,各种学生干部的经历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可帮助女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职业目标的实现是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融入,女大学生更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意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将自我直觉理论融为个体主动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
在深入挖掘个体特质的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主体性的确立,创造性地发挥和可持续性地发展,首先,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其次,推动大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数字原住民时代的女大学生更是需要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由于女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受待见”与女大学生就业的高“期望值”形成鲜明的对比。女大学生应积极发挥个人的主动能动性,扬长避短。针对慢就业现象,学校要加强引导,抓住时间成本,在校期间培养自己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打造自己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发挥女性先天的语言优势、性格特质,寻求职业资源发展支持系统,厚积薄发,同时,正确处理好婚姻和事业的关系,力争在事业上实现更强的竞争力。
新形势下,高校应进一步开展完整的职业咨询支持,进一步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完善女大学生个性求职支持系统,进一步打造职业指导金课,引导女大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做好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设立职业选择自助服务,提升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发挥高知女性劳动力的能力优势,打造女性幸福职业生存场景,为女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