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医可
(嵩县中医院,河南 嵩县 471400)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是心脑血管常见的疾病,据《201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调查显示占城市居民疾病死亡率首位[1]。 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论证和指导下,通过老一辈的经方,结合笔者临床经验、观察和研究总结出胸痹的基础病机为虚和瘀,多因气虚血瘀而致病。2011年9月—2016年4月,笔者采用通痹方加减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1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嵩县中医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8例,女13 例;年龄平均(55.50±6.35)岁;病程平均(12.1±4.2)月。对照组31例,男17 例,女14 例;年龄平均(54.60±8.45)岁;病程平均(13.1±3.4)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劳力型心绞痛:由于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自发型心绞痛: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力型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为硝酸甘油缓解。本型未见酶学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型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力型心绞痛合并存在。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及自发型心绞痛常统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气虚血瘀证标准。心胸闷痛、动则加重为主症,痛有定处、心悸、乏力为次症。舌脉:舌质暗红,舌下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①符合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未经其他治疗,或经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1个月以上,症状仍反复者;③年龄18~65岁;④患者均自愿参加本试验。
①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颈椎病、肺心病、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及过敏体质者。
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由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014,20 mg/片),20 mg/次,1 d 2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由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246,10 mg/片),10 mg/次,1 d 1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60684,100 mg/片),100 mg/次,1 d 1次,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由珠海同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7288,12.5 mg/片),25 mg/次,1 d 2次,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痹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葛根15 g,三七15 g,丹参15 g,川芎15 g,当归12 g,枳壳10 g,鸡血藤15 g,水蛭15 g,郁金9 g,地龙15 g。加减:痰浊型,加瓜蒌15 g、夏枯草12 g、牡蛎10 g;阴虚型,加生地黄30 g、麦冬30 g、白芍10 g,沙参12 g;气阴两虚型,加麦冬30 g、天冬30 g;阳气虚衰型,加熟附子15 g、干姜9 g;瘀血痹阻型,加红花12 g、延胡索15 g;阴寒凝滞型,加桂枝10 g、炮姜10 g。1 d 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两组均以治疗15 d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随访判定疗效。
按照《心脑血管疾病研究》[4]标准。显效:主、兼症全部消失或治疗前后证候改善≥70%者。改善:治疗前后证候改善50%~<70%者。无效:治疗前后证候改善<50%者。加重:治疗前后证候超过治疗前者。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对比 例
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低血压2例;治疗组出现2例恶心。两组对比,经卡方分析,χ2=3.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痛”“心痛”范畴,主要是因为血脉痹阻、心脉失养、不通则痛,发病与饮食不当, 或者寒邪入体,可能与患者的情志不调有关,致病机制比较复杂,但归结于瘀阻心脉。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益气活血与通脉疏络。通痹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为补气要药,补益心气,扶正固本,《神农本草经》言其“补虚”,《本草求真》言其为“补气诸药之最”,尤善补脾肺之气,《本经逢源》谓:“黄芪能补五脏皆虚……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黄芪能补五脏之虚,五脏强健,各尽其用,痰瘀得除,长于补气,且亦通调血脉,通行津血,流行经络,逐瘀破癥。据有关报道:黄芪提取物主成分黄芪皂甲、α-酪氨酸能双向调节血压、改善心功能[5],保护心肌细胞,抗氧自由基损害[6]及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本草拾遗》云:“生者破血。”取其祛瘀和脉之功。葛根中主要成分为葛根素[7],其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可使正常和痉挛状态的动脉血管扩张,并能对缺氧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耗氧量。两者合用,能补气行血,祛瘀通络,使气旺血行,经络通畅,共为君药。臣以郁金活血通脉;地龙行经通络;水蛭“性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当归、鸡血藤、三七补血活血,化瘀通络。佐川芎、枳壳行血调气以助消瘀,使气血调畅,补而不滞。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心、活血化瘀之效,使心气得补,血疲得消,瘀滞得化,脉络得通,而胸痹心痛得除。
气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气血失和、气血同病是心血管病的基本中医病机,从气血论治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全身的精血依赖于心气的推动和固摄,心气充盛,可使精血循脉按道周而复始运行,而且不致溢出脉外;心气不足,鼓舞推行而无力,必致精血不运而为瘀血。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再有《灵枢·经脉篇》记载:“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暗,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能量代谢障碍、凝血/抗凝失衡、血恶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紊乱等。既往研究提示以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减轻损伤,改善内皮功能、抑制重构、改善心脑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本研究采用的通痹方可改善能量代谢、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调节凝血功能和血细胞黏附因子表达、改善血管结构及内皮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治疗后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对照组(P<0.05),并不良反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