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容,段陈霞
(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精神四科,重庆 400038)
在当前的临床上,精神疾病是常见多发性疾病,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中超出17%,甚至一些国家将其列入不可治愈疾病范畴。针对于当前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较多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的方式,尽管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在出院后患者的病情恢复得分、依从性较差,需要长期服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此次研究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采用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精神疾病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2.2±1.1)岁,病程3-20年,平均(12.1±0.1)年;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3-64)岁,平均(41.8±1.3)岁,病程3-20年,平均(12.5±0.2)年。对比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选择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的是观察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MOAS 指标、者WHQOL-100 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此次研究;伴随严重器质性障碍疾病者。纳入标准: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不伴随严重器质性障碍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药物服药指导,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并给予健康指导,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2.2 观察组:选择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①医护人员需做好记录,观察患者的病情,主要为精神状态和性格特点,从而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②因精神疾病患者特殊性,需关注其心理需求,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向患者家属了解发病反应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同时还需实施关于治疗措施的排斥行为心理疏导,按照患者的病情的变化,提升精神疾病者治疗依从性。且在进行具体的心理护理中,应当选择温和的态度,亲切语言,按照患者的病情的实际情况,有效缓解其心理不良情绪,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斥性[2-3]。③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通常会有情绪激动的异常反应的出现,医护人员需积极的观察跟踪,当发现异常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亟需为其实施治疗措施,缓解紧张的情绪和过激行为。同时需致力于增加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勇于面对病情。
语言沟通。在和患者沟通时,应增强其对病情康复及好转的治疗信心,激励其积极配合治疗,更好提升进度。医护人员还需多和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起融洽的关系,避免激起患者的抵触情绪,以及恐吓和威胁的方式,甚至于病情恶化的情况出现,选择温和的语气,提升沟通效果,更有效进行语言沟通。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交流中,需保证沟通时语气尽量要温和,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保持严肃化,促使其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便于让患者接受[4]。除此之外,当患者有态度异常的出现,应注意情绪和对沟通的接受程度,坚定转变沟通方式。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MOAS 指标、者 WHQOL-100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组间满意率对比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相较于对照组25例(69.44%),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35例(97.22%)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 MOAS 指标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攻击自己他人和语言攻击等指标均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 MOAS 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 MOAS 指标比较( )
0.30±0.02 1.40±0.71组别 例数 攻击自己 攻击物品 攻击他人 语言攻击观察组对照组36 36 0.19±0.04 0.60±0.11 0.24±0.01 1.70±0.44 0.10±0.04 2.11±0.25
2.3 两组 WHQOL-100 量表评分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理、躯体、心理功能及总量表等均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 WHQOL-100 量表评分比较( )
49.58±3.11 32.67±2.40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总量表观察组对照组36 36 87.56±2.77 71.34±4.12 48.31±4.10 39.44±2.38 121.23±3.15 87.14±2.94
精神疾病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精神无能、行为异常等障碍特征,当前依旧缺失有效的方式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较多患者选择药物的方式进行精神调节,但是会造成疗效无法确定,病情比较复杂。在恢复阶段会增加其心理负担,无法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则会逐渐加重患者的病情[5]。
所以医护人员需要以患者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实施护理工作,更加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做好充足的准备,进行和谐融洽的相处,促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6]。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绪、表情等,详细记录疾病情况等,加强心理疏导作用,从而消除患者的排斥行为,从心理产生安全感,为后期治疗提供了基础保障[7]。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25例(69.44%),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35例(97.22%)更高;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攻击自己他人和语言攻击等指标均显著较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理、躯体、心理功能及总量表等均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疾病患者,采用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护理效果,保证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