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730050
骨科伤口情况多样,有暴力性骨折所形成的伤口,也有修复治疗性的伤口以及复发性创伤。除了专业的治疗,护理工作对治疗恢复的辅助价值也相对较高。本文采集82例骨科患者,分析运用护理干预后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收的82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从24岁至65岁,平均(43.87±18.75)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从25岁至67岁,平均(44.15±17.26)岁;基本资料上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信息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有对比研究意义。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细节如下:
1.2.1 环境管理
做好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内合理的温度与湿度,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控制在20℃至25℃之间,湿度保持50%-60%[1]。保持病房无菌化管理,定时消毒清洁,防控医源性感染。
1.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工作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要了解患者心理综合状况,包括其焦躁、郁闷的原因[2]。尤其是可能与伤口疼痛有关的问题,要及时了解。让其了解疼痛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处理,避免其情绪躁动导致的疼痛敏感性提升。要让其意识到良好平稳的情绪有助于更好的治疗恢复,要保持必要的沟通。如果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可以每天保持10分钟的针对性沟通干预,甚至可以让其进行必要的负面情绪宣泄来释放内心压力[3]。要多提供成功案例来达到其积极的心理暗示效果。
1.2.3 体位护理
要做好患者体位管理,避免不良的身体体位导致伤口压迫、牵扯性的疼痛。患者可能会存在于多发性骨折以及骨关节移位等情况,在治疗与护理工作中需要充分了解其情况,然后做好对应的体位管理以及个性化处理[4]。要做好患者伤口护理管理,做好伤口情况评估,针对不同情况做对应的伤口护理。伤口护理中要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标准,避免医用物品交叉使用。要严格管控治疗室、手术室的进出人员,避免交叉感染。尤其在进行有关伤口护理操作换药等处理中。需要更为严格标准。
1.2.4 其它护理
做好饮食管理,避免患者摄取辛辣刺激的饮食,多食用西红柿、菠菜、鱼肉等,促使其伤口更好的恢复。要做好必要的功能训练,避免出现压疮与下肢静脉血栓等问题。要辅助其做好定时的翻身叩背,可以进行必要的放松按摩等,促使身体血液循环通畅,提升身体舒适度。指导其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具体进程与内容依据患者个体情况所需。
分析各组操作后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伤口愈合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与丁级。甲级为伤口红肿热痛情况消除,其周围组织没有萎缩,机体功能正常,日常活动恢复正常;乙级为伤口红肿热痛消除,没有周围组织萎缩,疤痕仍旧有突出隆起状况;丙级为疤痕有皮屑与瘙痒情况,伤口附近有粘连问题,没有感染;丁级为各方面指标都没有达标。其中甲乙丙三级标准的比例之和为伤口愈合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很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很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的集合。
运用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运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在伤口愈合率上,观察组90.24%,对照组78.05%,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各组患者伤口愈合结果[n(%)]
表2: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n(%)]
见表2,在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上,观察组95.12%,对照组80.49%,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具体内容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每个患者以及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都不同,没有统一有效的办法,更多情况下需要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具体情况而灵活处理。日常需要积累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在使用时则可以灵活的调整。伤口护理工作虽然属于一个相对较具体较小的护理工作内容,但是其操作也考验着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包括护患沟通互动能力,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护患关系的建立。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同时能够有效的引导患者执行具体操作,要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与行为。
总而言之,护理干预应用在骨科伤口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升伤口愈合效果,优化患者护理满意度,整体状况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