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二病区
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不同癌症分期的患者在患病期间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早期癌症患者大约产生30%的疼痛感,晚期癌症患者则会产生60%-90%的疼痛感,其中大约一半的患者会产生剧烈疼痛[1]。癌性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压力,更有严重者会使其失去生活的信心,易诱发自残、自杀等情况。随着疼痛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疼痛护理工作也慢慢的开始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国际上已经将疼痛纳入人体生命体征指标之一,并且可利用人体的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等各项指标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我国也已在2011年开始开展“癌痛规范治疗示范病房”,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审[2]。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其中提出,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实现信息的共享性,统筹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业务规范和信息共享安全管理体系,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我院也开始逐步实现疼痛评估管理信息化,这一手段不仅可以节省医护人员的数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还可改善手工记录的弊端,借助计算机高容量、庞大的数据库来进一步完善患者疼痛评估管理的信息化[3-4]。
本院现已将此平台开通,本平台能够自动存储癌症患者的疼痛数据,并兼具对患者的疼痛数据进行评估、记录、监督、查阅的功能。本文通过对癌性疼痛评估管理信息化进行分析,初步探究本信息化平台在科学化、信息化和共享化中存在的优缺点。
大多数癌症患者都可面临着“癌症爆发痛”,随着癌症患者的不断增多,癌症患者的爆发痛越来越受到医学研究者的重视,癌痛管理逐渐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爆发痛是最严重的一种癌痛,患者在疼痛几周或几个月之后,常常会造成长时间的失眠状态,很多患者因受不了剧烈的疼痛感,精神几近崩溃,失去生活的信心。目前一般学者认为[5]:在基础疼痛控制相对稳定和药量充足的前提下,自发的或有相关的可知或不可知的触发因素可引起的短暂的剧烈的发作。
患者若不及时用药,会有以下影响:①正常的生活活动受到限制,常会食欲不振;②睡眠质量不佳,常常失眠,从而会进一步加快消耗患者体能;③长时间处在疼痛感下,易产生抑郁感、恐惧感,逐渐发展会产生丧生的念头。爆发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自身的身体、心理及精神,对家庭社会也产生巨大的压力。
据我们了解,全球肿瘤患者中爆发痛的总体发生率是65%,全国则是69%。详见图1。
据统计[6],爆发痛自发的发生率约占全球肿瘤患者总体的20%-60%;被触发而引起的爆发痛约占50%-60%;因治疗药物作用终末失效引起的爆发痛约占17%-30%;通常患者产生爆发痛和背景痛在同一部位上;平均每天发作四次左右;约有40%-50%的患者是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15-50min左右;约有92%的患者短暂发作爆发痛的程度为重度以上;且大多数的疼痛产生均是不可预测的;癌性爆发痛与患者自身的慢性痛没有必然的联系;75%的患者对自身的疼痛控制并不满意。此外,不同癌症癌性暴发痛均具有一定的伴随症状,如结肠癌患者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症;肝癌患者伴有钝痛、恶心、乏力、腹胀、肝脏肿大等症;也有的患者可伴随低血压、端坐呼吸、恶病质、恶心、肺部肿块等症状。
我科对癌性爆发痛患者治疗的一般目的为:降低爆发痛的发作次数;降低每次爆发痛的强度;减少疼痛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最终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的治疗原则为:尽早;尽快;足量;个体化给药;超前给药。
在给药的同时,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一般的护理流程详见图2。
疼痛评估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安慰报告:当接收到患者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安慰,正确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并取较舒适体位,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防止受伤,一旦发生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②评估: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包括: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程度、诱因、以前和目前对于持续性疼痛的治疗及其疗效(依据为2005年美国疼痛学会指南及EAPC推荐的全面疼痛评估法),以此推测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疼痛综合征的起源。我科采用VAS评估方法以及Wong--Baker面部表情评估法进行评估,前者指:通常为一条10cm 的长线,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标记出代表疼痛程度的点,0到标记点的距离即为疼痛强度的分值。后者为:让患者选择能够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表情;③落实措施:首先将评估结果告知医生作为参考,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根据给药途径给药、熟练掌握药品知识(包括吗啡控释片要指导患者整片吞服,不能嚼碎或者掰开服用;注射用药应准确选择部位,避开有硬结、瘢痕、炎症和患有皮肤病的部位进针;直肠及皮肤给药多用于不能经口服用的患者,应准确掌握给药部位);④观察:止疼效果:给药后5-10min即可开始观察,患者在服药后可能会出现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精神错乱、尿储留、身体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⑤再次评估:根据以上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了解止疼效果,处理不良反应,并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⑥记录:本次爆发痛的时间、部位、诱因、程度、评分、伴随症状、活动情况,应用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疼痛干预后再次评估的结果,疼痛未缓解,提醒医生及时处理,纳入各班次交接内容。⑦反馈:最后将信息反馈给医生。
以上均采用电脑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级、管理。
疼痛的信息化管理是将疼痛的控制转变为疼痛的管理,其组成人员由专业医师为主体向护理人员转变。护理人员在疼痛管理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患者疼痛状态的评估者,也是止疼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同时还起着协助其他专业人员的作用,也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引导和教育。一般的管理流程为:入院、疼痛评估、建立疼痛档案。
疼痛的信息化管理一般的意义为[7-8]:督促护士主动、自觉学习疼痛评估;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指导患者更好进行自我评估与自我护理,变被动为主动;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对病情了解更为详细,给患者以安全感和信任感;所有的护理措施均详细明确,一目了然,能更好的、更及时的将患者的情况反馈给医生,使医生能准确的调整治疗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小;对疼痛患者一直追踪到出院,对住院患者的服药情况及止痛效果较为清楚;对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图1:肿瘤患者疼痛发生率
图2:一般的护理流程
疼痛评估系统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极大功能性、快捷性、规范性,但也不可忽视疼痛评估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需要建立确实可行的信息平台,以确保疼痛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安全可行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