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
刘少奇(1898-1969)
习近平总书记在刘少奇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就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职责。”刘少奇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正是刘少奇一生勤政为民的座右铭。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63岁高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湘江西岸对宁乡县委副书记何长友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吃饭、穿衣和住房问题,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呢?”刘少奇的儿子曾动情地感慨:“我的父亲刘少奇坐在国家主席这把椅子上,心里头装的是老百姓的小日子。”
1958年开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错误思想泛滥一时。老百姓吃饭成了大问题,这让刘少奇寝食难安、疾首痛心。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刘少奇一身青布衣、一双粗布鞋、一把油纸伞,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回到家乡湖南进行了44天的农村调查。4月2日,下着大雨,吉普车一路颠簸艰难前行。刘少奇望着窗外,不禁感慨万千:离开家乡快40年了,按季节应是青山堆翠、花红柳绿了,可眼下,四面山头光秃秃的,农民的住房被拆得七零八落,剩下许多断壁残垣。当汽车行驶到宁乡县东湖塘的王家湾时,附近有一块“万头猪场”的招牌,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下车察看,却发现万头猪场的院落里没几头猪,猪圈又脏又乱,臭气熏天。西头猪栏粪泥坑中看见两三头猪,毛深皮厚,骨瘦如柴,无精打采。刘少奇当即决定:调查从这里开始。他临时决定在猪场的饲料房里住下来。国家主席这一住就是6天6晚。房子没有天花板,夜里气温低,瓦缝不时有冷风窜入。随行人员用雨布遮住破烂不堪的窗户,又拆下两块门板,搭起个临时床铺。工作人员出去想找点稻草铺床,竟然一时找不到,鱼米之乡竟找不到稻草?!刘少奇感到了农村问题的严重性。
猪场有煮猪潲的伙房和锅灶,从长沙带了些大米,负责伙食的同志找了好几个屋场,买了一把莴笋炒了两个菜,一个是莴笋头切片小炒,一个是莴笋叶做汤。一菜一汤,这就是国家主席回乡吃的第一顿晚餐。晚饭后,刘少奇来到后面一个小山坡去看情况,山上的树很少,被砍了很多。下山时,刘少奇在地上看到一小堆细条粪便,应该是小孩子的粪便。刘少奇蹲下来,捡起一根树枝,拨开粪便,发现里面尽是树皮和草根等粗纤维,一粒粮食都没有,刘少奇眉头紧锁:“农民吃饭成了问题啊!”在接着的调查中刘少奇了解到,这几年全县因饥荒带来病变的人数很多,因饥饿、因疾病、因修水库死亡的人数也不少。
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能够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从来不在人民面前摆任何架子;他有事找群众商量,群众有话也愿意同他说。”
1961年4月12日,刘少奇在省委书记张平化的推荐下,来到湘江支流的捞刀河畔——湖南省的“红旗大队”即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蹲点调查。他想看看这个地方的情况会不会好一点。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就住在天华大队的大队部,一住就是18天。
开始几天,因为有基层干部授意,支部书记矢口否认队里有病人,群众也不敢讲真话。4月15日,刘少奇又一次召开干部和社员们座谈会,他诚恳地说:“我们这次下来,是来当群众的小学生的,你们一定要讲真话,讲心里话。好话、坏话都要听,就是骂我们的话,包括骂我这个国家主席的话也要听,要把基层最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中央。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老百姓面前,年过花甲的国家主席取下自己的蓝布帽,露出满头白发,毕恭毕敬地向乡亲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诚恳地向乡亲们道歉:“看到乡亲们生活这么苦,是我国家主席的工作没做好,我心里很难受,我对不起大家!”“各级干部都有责任,主要责任在中央,重要责任在我!”他和蔼地给大家开香烟,社员彭叔仪激动得双手颤抖,手中的香烟掉到了地上。刘少奇帮他捡起来,又划燃火柴帮他点燃香烟,并和言细语地问他公共食堂到底好不好。刘少奇的诚恳与真心,终于打开了老百姓的话匣子。
当刘少奇了解到社员的真实想法,他告诉乡亲们:“公共食堂可以办,也可以不办。办得好就办,办不好就散。不办公共食堂还是社会主义。”接着刘少奇认真听取先期到达的中央工作组的情况汇报,就直接找农民谈话。他采取走村串户、约人谈话、田头聊天、临时检查、实地观察、走访老农、慰问病人等方式。每每看到荒芜的田园和挖野菜的孩子,他就忧心如焚。刘少奇不辞辛劳地翻山越岭,一家家上门,揭开农民家的锅盖,亲口品尝当作口粮的糠粑粑和野菜汤;拉开农民家的碗柜,却发现油盐坛子只有盐没有一滴油。天华的现实震撼着刘少奇的心。他当机立断:天华大队的公共食堂可以自行解散!责令当地干部从外地调来铁锅,分发到每户社员家。
农民的住房问题也是刘少奇调查中发现的诸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他深入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后,提出了“农村要还房于民”的意见。
1961年5月3日至9日,刘少奇回到了已阔别近40年的花明楼乡炭子冲。调查中,刘少奇发现宁乡县农村的房屋损毁严重,社员乱住的户达40%至60%,无房户被赶得走投无路。为此,他愧疚不安,多次向群众当面检查道歉;要求干部刻石立碑,今后不再犯“五风”错误;指示各级各单位尽快解决好农民的住房问题。后来刘少奇在旧居召开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提出把自己的房子分给乡亲们住。他严肃而诚恳地当众宣布:“旧居纪念馆不办了,把房子分给无房的社员住。”后来联合工作队和花明楼公社很快把房子全部分配给无房的12户社员共31人居住。
5月9日下午,刘少奇从宁乡黄材水库修建工地视察返回县城,路过双凫铺黑塘仑,听到路边屋里传来伤心的哭泣声,他和王光美走到这户人家,关切地问哭泣的妇女。妇女边哭边诉说着:“食堂散了,大家要回原屋,大队限我今天腾出房子,我往哪里搬啊!”“你的房子呢?”一位随行的同志问。“土改时分了五间正屋,一间杂屋,可是房子前两年被拆了。”在场的大队会计向刘少奇介绍了妇女的情况。刘少奇对会计说:“你告诉大队书记,不要让她搬,就说是我说的。县委会有个文件下,鸟必有窝,人必有屋呀。”傍晚,刘少奇和王光美回到县城,住县委机关一间电话会议室里。晚饭后,他找来主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何长友,让他汇报全县社员的住房情况。何长友汇报说:“全县原社员住房70多万间,前两年大搞“茅屋洗澡”(即用茅屋的茅草沤肥)拆掉一批;大炼钢铁拆掉一批;大办公共食堂,强调集中又拆掉一批,这样共拆掉了15万多间,社员住房减少了20%多。现在还有5%以上的社员住房被公社、大队、企业占有。公共食堂解散后,社员要求住原屋,一动引起百动。”
刘少奇听了百感交集,严肃地对何长友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吃饭、穿衣和住房问题,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呢?”刘少奇要求县委立即起草一个解决当前社员住房纠纷的文件。当晚,县委立即组织人员草拟文件,并把刘少奇强调的几点作为文件的主要内容,这就是:一、重申党的政策,公社、大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平调社员的房屋一律要退还,并应先退给被平调或被拆毁房屋的社员;二、社员搬家,要经社员大会决定,大队统一安排,公社批准;三、在现在条件下,暂不提“屋归原主”的口号,社员与社员之间,不应当直接进行房屋借租和购买;四、现有土地、劳动力、自留地一律不动;五、社员住房解决后,要确定产权、发证。文件初拟出来后,已是次日凌晨两点,刘少奇又亲自作了仔细的审阅和修改,并作了如下批示:“何长友同志,此件我作了一些修改,是否妥当,请酌定。此件是否印发或在电话会上通知各公社、各大队,也请你酌定。将此件立即报告省委。”经过刘少奇亲笔审阅的这份县委文件《关于解决当前社员住房的意见》很快下发到各公社、大队。接着中共湖南省委转发了这个文件,同时,刘少奇还派人将此文件送到在杭州的毛泽东审阅,后来批准在全国执行,这份文件对当时解决和防止房屋纠纷的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刘少奇与时传祥亲切握手
刘少奇一生以人民勤务员自勉,以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刘少奇在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两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他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时刻将人民群众记挂在心上,时刻把自己定位成“人民勤务员”。
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出席了全国群英劳模大会。会议结束以后,刘少奇径直来到一位老工人面前,一把握住他的手说:“你就是老时吧?”这位老工人一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连连点头。老工人名叫时传祥,是北京一个掏了十几年大粪的环卫工人。解放前,他过的是“吃马路,睡马路,铺着地,盖着天,脑袋枕着半块砖”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但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还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受到刘主席的接见,这一声亲切的老时,怎能不让他激动万分呢?
刘少奇握着掏粪工人的手,关心地问起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时传祥高兴地回答:“现在 (生活)条件好多了,大伙干劲十足,过去用轱辘粪车每天才拖8桶,现在改用汽车运,每天能拖93桶呢。”老工人几句淳朴的话让刘少奇笑开了。当了解到时传祥识字很少,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刘少奇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先进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光工作好还不够,各方面都要好。”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送给他,嘱咐他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这位憨厚的老工人捧着钢笔一时不知所措。这时候,刘少奇再一次紧紧握住他结满厚茧的手说:“老时啊!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分工不同,但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席这番暖心窝的话,不禁让这个受尽磨难也没叫过苦、流血流汗也没流过泪的铁汉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1960年4月,刘少奇乘坐一艘中型客轮出三峡,考察了葛洲坝坝址后,沿江而下。那天晚上,刚过宜昌,突然碰上难以预料的龙卷风,顿时风吼雨至,浊浪排空,轮船剧烈地颠簸摇晃起来。在探照灯的光柱下,发现江上的几条小渔船陡然跃起,又被大浪压下去。这突如其来的风暴使渔民们惊慌失措,叫喊着、呼救着……轮船上的随行人员议论纷纷:有人说必须快去救人;多数同志认为,轮船偏离航道有危险,上级给他们的重要任务是保证国家主席的安全,只能迅速通知其他过往船只来救……在这千钧一发的险情面前,正在舱内批阅文电的刘少奇知道这些情况后,当机立断说:“就因为是国家主席坐的船,更应该首先抢救人民!”
船员们见刘少奇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了,立即奋不顾身投入到这场抢险的搏斗中。经验丰富的老舵手把稳航向,克服浪涛的推力,让船侧身擦过浅滩;水手们用链索把自己固定在船栏上,探身舷外,把落水者拉上甲板。舱里,刘少奇不安地站起身,在舷窗前来回踱步,左顾右盼。外面,令人目眩的探照灯正在四下扫射,巨涛咆哮着滚来,重重地摔在甲板上,江面上一只只小渔船像是飘荡的树叶。刘少奇又命令为小渔船挡风。轮船横在江心,截住渔船,用缆绳牢牢系住……清晨,风停雨过,江面上又恢复了平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两个落水渔民下船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缆绳解开了,小渔船也一条条散去,渔民们望着客轮渐渐远离,不住地挥手致意……这些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的渔民们,此刻似乎忘却平日生活的艰辛,甜甜的滋味填满了每个人的心窝。有这样的主席,他们将战胜所有狂风恶浪,老百姓的小日子必将好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刘少奇同志是心系人民、廉洁奉公的光辉榜样。”刘少奇的为民情怀不仅体现在为国为民的宏大追求与卓越贡献中,也蕴含于对自己严、亲属严、子女严的“微小细节”与“家长里短”中。刘少奇告诫自己的亲友:“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个人小家庭服务。我手中有点权也是真的,但这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只能用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1961年回乡调研的刘少奇夫妇同姐姐话别
1961年回乡调查期间,刘少奇去赵家冲看望同胞姐姐刘绍德。那天忽然下起雨来,公社的同志劝他不要去,八里远的地,不通公路,又下着雨,路很不好走。有人建议把大姐接到炭子冲来,姐弟俩在老屋里见面会更有氛围。刘少奇不同意,他说长幼有序,我虽然当了国家主席,但在姐姐面前还是弟弟。在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中,大姐和他感情最好。童年时期,刘少奇一直由大姐照顾,干活时,大姐总是把他用布带绑好驮在自己的背上,吃饭时,大姐也总是把好吃的偷偷埋在碗底,留给他这个最小的弟弟。这种在孩提时代建立起来的感情刻骨铭心,大姐是他除母亲之外最亲最爱也最让他牵肠挂肚的人。一场大雨使田间的小路满是泥泞,刘少奇穿着胶鞋打着雨伞艰难地行走着。停停走走,好不容易来到赵家冲,工作人员想进去通报一声,少奇不让,他说:“离开家乡几十年才回来,应该是弟弟进屋给姐姐请安才是。”当看到年过七旬一副病态的大姐时,刘少奇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姐姐跟前,动情地说:“姐,我看你来了。”姐姐的视力不太好,当她看清楚站在眼前的确实是自己的弟弟时,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顾一个劲儿地叫着他的乳名:“九满,九满。”看到姐姐家里一贫如洗,得知姐夫因为饥荒活活饿死,刘少奇心情十分沉重。他满怀歉疚地把礼品递给姐姐:“姐,这点东西,您留着,一餐加一点儿吧!”大米五斤,饼干两斤,糖果两斤,猪油一斤,盐蛋九个。这,就是一个国家主席送给姐姐的全部礼品。刘绍德实在是穷怕了,也饿怕了,手中的礼品还没来得及放下,她就急切地问弟弟:“老弟啊,我吃完了这些东西,再到哪儿找你呀?”刘少奇心头一紧,身为国家主席,给自己忍饥挨饿、风烛残年的姐姐加把米,这能说过分吗?可是,还有炭子冲、宁乡县的父老乡亲,乃至全国人民都在等着加把米啊!他宽慰姐姐:“姐,全国人民都在等着加把米啊!现在是暂时困难时期,您过得艰难,大家都过得艰难啦,咬紧牙关挺过这段时期,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刘少奇的几个子女都还很小,在学校吃饭住宿。刘少奇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多次建议,让孩子们回家吃住,改善一下,但他并未同意,而是坚持让子女们在学校与同学们同甘共苦。刘少奇认为“让孩子们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是有好处的,等到他们为人民办事的时候,将会鞭策他们为人民办事做得更好,再不让人民吃不饱饭”。“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1967年4月9日,刘少奇把子女叫到身边,叮嘱他们:“将来,我死了以后,你们要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像恩格斯一样。大海连着五大洋,我要看着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你们要记住,这就是我给你们的遗嘱。”“你们要记住:爸爸是个无产者,你们也一定要做个无产者。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永远跟着党,永远为人民。”
刘少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作报告时指出:“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重温刘少奇的“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一位伟大领袖爱民之心可鉴,为民之心可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殷切嘱托,花更多时间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坚定不移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