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两会时期的楼市判断

2020-08-12 09:08蔡为民
理财周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信贷政策退场购房

蔡为民

(提要)除非信贷政策大幅放宽,否则仅依靠自用型的购买要使楼市呈现“价量齐扬”之态势,难如登天。

5月底结束的全国两会,创造了不少与以往大不相同的记录,对后续经济、金融乃至房地产,均将带来深远影响。

不设“GDP增速”的隐形压力更大

长期以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当年GDP增速目标,如:2019年为6%~6.5%,结果为符合预期的6.1%,但今年则没有设定增速目标。之所以如此,既有政治、国际与中国台湾和香港问题解决之考虑,也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因此“不设定GDP增速”,保持弹性以应变。

另外,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使中央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加上其他“铁公基”等公共支出,合計将向市场释出8万亿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M2(广义货币)增速重新站上双位数、创40个月新高的11.1%,余额达209.35万亿元,融资规模存量达265.22万亿元,便可以理解。

“购房保值”的“冲动”正在形成

历经数年的打压楼市,本次两会对楼市格外开恩,过去经常“挂在嘴边”的房地产税、调控、房价上涨压力……等敏感字眼没有出现,显示因应当前疫情冲击下的国内外局势骤变,针对房地产之调控有望松动。

尤其近期“杭州5万人抢959套新房”“北京二手房5月份成交量创新高”“上海新房5月成交量创44个月来新高”……各地“捷报”频出,更加使“房地产将进入牛市”的乐观情绪迅速蔓延。

但实情果然如此?我看并不尽然,或只能说当前形势纯属“阶段性有利于房地产”。

亦即眼下的楼市荣景是“三降”——降准、降息、降风险偏好所形成。降准、降息不用多解释,不管是房企与消费者的资金成本都得到实惠,而由此导致的通胀压力(包括“M2效应”),亦有助提升市场“购房以保值”之冲动。

自住者购房后即退场

所谓的“降风险偏好”,指的是在整体经济形势不明朗或欠佳的情况下,投资与创业都难以达到获利预期,因此多数人会“战略退缩”,宁愿选择风险相对偏低、“至少还有居住功能”的房地产作为避险工具。这显然有利于楼市销售。

惟必须要知道的是,在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之“大政方针”引导下,加上信贷政策未大幅松绑,进入楼市的资金有限,主要以自用(首购+换房)为大宗,这样的需求在庞大的供应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此类型“长期持有”的购房者,其“进场之日即为退场之时”,不会再投入资金到市场,与投资、投机反复进出市场所形成之“乘数效应”,及其资金流量、动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换言之,除非信贷政策大幅放宽,否则仅依靠自用型的购买要使楼市呈现“价量齐扬”之态势,难如登天。

“涨捂跌扶”是楼市调控最高境界

当然,以上论述并非指明楼市荣景不可持续或即将陷入困境,毕竟,房地产虽然不再是“唯一”,但至少还担当排名第一的“经济引擎”,重要性不言可喻。

事实上,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家庭负债率”已达50%、唯恐触及“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央对房地产“呵护”备至,便同样在情理之中,故而对其走势之控制可以用“涨不上去、跌不下来,涨要捂、跌要扶,既怕涨、更怕跌”来形容。

总之,在中短期大多数楼市板块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以投资为目的之购房,必须慎重,慎选标的(“专家时代”已来临),毕竟“随便买随便赚”的大好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以自住为目的之购买,要赶快出手,因为政策调控,当前一二线城市房价的相对稳定,一旦政策松绑,房价虽未必出现“报复性反弹”,但温和上涨仍可以预期。

猜你喜欢
信贷政策退场购房
互联网背景下房地产网络营销模式分析——以HD“线上购房”为例
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债务融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退好人生的每一个“场”
退场的姿势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调整及风险防控
付款不及时卖家将房卖出,能否解除购房合同?
职业打假者还不到退场的时候
政府“团购房”何以变身非法建筑
秦皇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信贷政策指引
你会怎样对待“沉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