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规范化管理

2020-08-12 09:06杨丽萍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

杨丽萍

摘要:目的:对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及感染监测方案予以探讨。方法:主要选取了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强感染预防,健全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制度,对血液净化室感染情况予以监测。结果:医院各项指标在观察后得知,合格率相对较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感染几率。结论:做好感染监测与血液净化室的规范化管理,对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具有极大的控制和预防作用。

关键词: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感染监测

前言:现阶段在对尿毒症患者予以治疗时,通常会在血液净化室进行。由于尿毒症患者大幅度增加,人数以高达百万之多。在患者发病后会引发诸多不良症状,包括低蛋白血症、并发贫血等,出现医院感染现象增加,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较为痛苦,并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鉴于此,本研究将对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与感染监测方法予以进一步探讨,选取了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患者总人数为150例,这些患者全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最大者与最小者分别为76岁与20岁,(48.9±6.4)岁为1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在本研究中,患者治疗间亲属陪同,全部确认为肾脏疾病,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均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并签属了同意书。这些患者中除肾脏病外既往体健;对其他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予以排除。

1.3治疗方法

每个星期对患者实施三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主要采用的血滤机为日本东丽牌、血透机为瑞典金宝牌、血透机为-8000日本东丽牌,并选取了聚砜膜APS系列作为透析器。

2结果

通过本研究患者实施一年的观察得知,感染发生率为2.00%,仅仅有3例患者,其中1例为临时深静脉置管所致,另外2例为长期深静脉置管所致。与前年的研究数据5.24%相比,降低效果较为显著。这发生感染的3例患者中,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的有2例,待好转后行拔管处理。这150例患者均以好转,无死亡患者,治疗有效。

3讨论

3.1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前提就是对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保证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第一,建立科室感染监控组。对血液净化室的各项指标予以监测,并在感染控制登记本上予以详细记录,小组成员包括质控护士、护士长以及科主任;第二,加强培训全科医护人员感染知识。通过专家授课、多媒体课件以及学术讲座的方式,提升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技能以及消毒隔离等专业知识,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第三,环境管理。当前血透病室环境据相关调查显示,存在能见水平较低及肉眼不可见的HBV感染。因此,患者及医护人员在预防感染过程中,应换上每日消毒过的专用鞋在进入透析治疗室。随处放置快速干手消毒液,随时更换手套。减少探视人数,减少净化室内人员走动。对于患者血液或体液对医护人员衣服造成污染,应及时处理或更换,以此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几率。第四,患者的管理。对于血液透析中接受治疗的传染病患者,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管理。在治疗期间严格开展筛查传染病工作,及时找到传染病患者。在患者首次接受治病前,需要进行梅毒螺旋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丙肝抗体以及乙肝表面抗原。若检查结果为阳性,应准备相关的器材、物品以及透析机。患者还需要在后期进行复查,每三个月一次。透析治疗患者若在急诊接收,应做好消毒工作,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将传染病患者与非传染病患者的透析仪器、床位分开,保持安全距离,在感染区使用一次仪器后,需要及时进行消毒;第五,留培人员管理。结合患者病情决定留陪人数。例如,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应禁止家属留陪,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留陪家属在其治疗护理期间应暂时离开,以此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第六,管理医疗废物。一般来说医疗废物在血液净化室共有三种,分别为化学性、损伤性以及感染性,在实际管理中,要遵循规定流程,进行分类处理操作。完成回血后,应对管路、透析器以及穿刺针进行分别放置,保证包装的完整性,不存在损坏情况,于最短时间送到规定地点。在实施检查后,对于呈阳性的传染病患者,需要用含氯消毒液对其污染的血液、体液污染物进行浸泡后清洗。第七,复用透析器处理规范。只有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才能保证透析器的复用,消毒剂要有强效的杀菌效果,浓度与时间足够。保证透析前能迅速降解副产品,完全清除细菌,以此损害透析膜,污染环境。每次使用后要对储存箱进行清洁消毒,保证标识清楚,将使用消毒液经常擦拭储存柜,保证消毒效果。

3.2醫院感染监测方法

第一,消毒管理水处理系统。透析治疗是否存在并发症以及效果是否良好直透析用水质量息息相关。反渗水pH值正常范围在5至7,电导率正常值10US/mL。每个月进行1次反渗水细菌培养,达到标准,反渗水内毒素<2EU/mL,细菌数<200cuf/mL,每年开展1次对化学污染物的测定;第二,培养监测透析液细菌。严格按照质控标准配置透析用水,由专业水平较高的血液透析室护士完成配置,有专人进行核查,登记,做好记录,透析液的细菌每个月培养一次,从透析器出入口取材,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检测细菌数要小于200cuf/mL;第三,监测工作人员。在治疗时,应避免被锐器刺伤,并于治疗完成后,及时将针头放入储存盒内,在最短时间内送到规定地方。另外,医院应对医护人员定期检测抗乙肝表面抗原,若得到检测结果为阴性,需要对这些医护人员注射乙肝疫苗,但是对于阳性者医护人员,应暂停血液透析治疗工作。同时工作人员的手消毒质量检查应随时开展,细菌数小于5cuf/cm2即符合标准;第四,监测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定期对血液透析室物体包括桌椅等实施细菌培养,细菌数小于5cuf/cm2即符合标准;第五,监测其他感染。每个月监测消毒液浓度残留情况,严格按照达标要求,判断其是否合格。使用中的消毒液,达标标准要控制在细菌落总数小于100cuf/mL,确定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无致病微生物等。另外,空气培养监测每月实施一次,小于200cuf/m3即符合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与感染监测,能对医院发生感染的几率予以最大程度控制和降低。

参考文献:

[1]管淑萍.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及感染监测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12(12):1116-1118.

[2]孙迎娟,汪群,黄伟丽.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8):4082-4084.

[3]张琴.规范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3665-3666.

[4]刘亮宝,谌科.血液透析室质量监控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9):7156.

[5]吴靖,周美玲,连芬,等.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7):137.

[6]金阳华.血液净化中心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3):40-41.

猜你喜欢
规范化管理
关于印章档案规范化管理问题的思考
以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打造特色孵化器品牌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医院收费员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基层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