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是初中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化趋势下,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也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生在个性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促进其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特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问题,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55
英语能力已经成了衡量综合型人才的主要指标,因此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成了初中教学中的重点课程。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逐渐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与理念,促进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养成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都会对其未来产生直接影响。初中生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和学习能力等,教师如果采用同一套教学模式,将会导致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限制了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教学工作方案。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层,使其在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当中实现自我提升。分层教学法能够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尊重个体差异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分层教学法,能够消除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下对学生个性发展造成的限制。在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等进行调查分析,以确保分层的合理性,真正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1]。初中英语教材具有统一性的特点,但是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该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更加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只有通过分层教学,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问题
首先,分层教学法会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划分,这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在日常工作當中,如果只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案,就会导致分层教学法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初中英语的教学任务较大,涉及单词、听力、阅读和写作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本身就具有较多的工作要做,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会导致教师的精力难以集中于日常教学当中[2]。其次,分层教学法会导致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很多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分层时对自己存在歧视心理,加上初中生的心理较为敏感,使得其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不利于提升英语学习效率。最后,分层教学法还会导致两极分化问题的产生。在分层目标和教学方法当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提升较为缓慢,进而加剧了两极分化。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划分层次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划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础与前提,能够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如果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就能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同的层次当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3]。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智力水平、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A组;对于学习能力一般但是较为勤奋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将其划分为B组;对于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将其划分C组。在教学实践工作当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维护,让他们意识到分层只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手段。
(二)明确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实施,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的系统化,提升学习效果。为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处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设定了统一的学习目标,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师的思路。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设定具有层次性的目标,使其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获得英语学习的快乐[4]。对于C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其设定容易达成的目标,比如每天记住8个单词;对于B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其设定突破性目标,使其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A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设置难度较大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合理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逐步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三)开展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同时也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初中英语课堂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提问模式下,由于问题层次性的缺失,使得部分学生对提问环节充满恐惧,被点到名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存在畏惧心理。在课堂提问环节渗透分层教学法的相关理念,能够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优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既要防止问题难度过大对学生自信心造成的打击,同时也应该避免问题难度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C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设置一些简单的是非问题,使其能够在回答问题时获得成就感,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B组学生而言,则应该重视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突破自我瓶颈,使英语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对于A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具备了良好的英语基础,在提问时应该重视其能力与思维的拓展。
(四)开展合作学习
英语与汉语在文化上存在本质的区别,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很多英语学习任务单纯依靠个人力量也往往难以完成。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当中,也能有效促进分层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分组,使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与讨论,在团结合作当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分组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小组中都必须包含A组、B组和C组学生,增强小组内部的层次性与组间的均衡性。教师作为初中英语课堂的引导者,应该为每一个小组分派学习任务,并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范围与内容。同时,增进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助,让A组学生带动B组和C组学生,在团结合作当中共同完成任务。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当中学习他人的先进方法与经验,从而不断调整学习思路,在良好的氛围当中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之间都是同龄人,在小组内部能够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思想的碰撞当中激发学习灵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分层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将因材施教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五)构建教学情境
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当中,教师还应该引入相应的情境,促进学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英语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对于英语文化的认知不足,因此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确保在层次性的情境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将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引入到情境当中,消除他们在学习时产生的陌生感与疏离感。在教学情境当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加以重点关注,使其主动参与到情境的构建与体验当中,在锻炼当中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在丰富的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角色划分,使其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优势,在情境当中获得自我提升。
(六)优化评价模式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时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唯成绩论的思想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应该突破传统理念的限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与调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非对学生进行责怪与讥讽。对于英语较差的学生,则应该重视其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和进步情况的考察,帮助其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对于英语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应该重视其任务完成度以及完成效果的考察,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空间;对于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该重视其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察。在评价方式方面,也应该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化科学评价。
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也应该有机融合分层教学法,实现教学相长。在实践工作当中,教师应该通过合理划分层次、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提问、开展合作学习、构建教学情境和优化评价模式等途径,促进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广霞.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92.
[2]李玉春,董晓燕.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26.
[3]潘自强.关于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00.
[4]胡万宏,肖玉梅.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37.
作者简介:梁春昌(1973.1— ),男,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