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现状透视及解读策略研究

2020-08-12 09:01王尚智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数学教材小学数学

王尚智

摘 要: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许多基本技能,对教材进行解读研究应是其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才能彻底读懂教材,从而更好地使用教材进行高效教学。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有诸多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文章分别从编写者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进行了探索,以体现教材多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材;现状透视;解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15

教材是师生间的桥梁,是进行教学活动时师生间互动的重要媒介,汇聚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数学教师的智慧。教师只有读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和实效性。现就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现状及解读策略研究进行讨论。

一、具体现象透视

据平时对教师进行的相关调查及教学研讨会、教师间的交流,发现许多教师都存在无法透彻研究教科书的情况,致使教师在课堂上留下遗憾,课后需要长时间的大量补救和指导,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这对数学课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种现象:常规的讲义。很多教师只根据教材文本中出现的内容进行教学,一板一眼地进行课本宣读,把文本中所说的原封不动地讲述出来,促使教学任务无故加重,使重心偏离教科书的本质,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使其得不到全方位的发展。

第二种现象:走马观花式授课。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中心,改变了以往以教科书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手段,突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理清教学重点,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教科书的展现情况,未能深入理解编写者编写教科书的意图。

第三种现象:就事论事式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从例题到练习编排减少了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增加了知识点之间的扩展和延伸,内容更贴合生活实际,更加开放和井然有序。教师在教科书的阅读过程中只留下了出现教科书例题的单一知识点,轻视教科书中出现的与之配套的课后练习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延伸和演变,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的就事论事。

二、多角度解读教材的策略

(一)从编写者角度解读教材

相关学者在编写教科书时,都是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精心设计的。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研究和理解,充分了解“教科书写了什么”“教科书在写什么”,通过教材的深度研究明确在课堂上要“教什么”。

1.理解教科书的整体布局。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十分强的学科,通过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一个逻辑性极强的结构。因为数学知识有阶段性,所以教师在研究教科书时必须重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阶段性,重视各知识点间的衔接。一般来说,在研究教科书时,可以从如下两点进行:第一点是站在单元角度上看整本教材,通过整本教材的研究看整体,明确部分和整体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各年级、各学期之间的数学知识的衔接。第二点是站在单元的角度上寻找知识点,在每个授课点,每个常识点,每个例题中落实重点教学。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出现的加与减,就分为三个单元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是利用辅助工具进行数位加减运算。第二部分是进行多位加减运算。第三部分是对应用问题进行加减运算。

2.明确例题的重要性。例题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甚至可以说是教材内容的核心。通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系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并可以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认真研究例题对教师的备课及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如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方向与位置”中出现的例题“到操场上辨认东、西、南、北,并说明这四个方向上都有什么”。学生通过自行辨认生活中的具体方位,从而确定地图上的四个方位的位置,掌握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通过实地考察和书中直观的体现,利于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3.发现习题间的内在联系。习题也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载体[1]。同时,习题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完全消化的重要一步。没有习题的解读与重构,就不能更好地发挥习题的作用,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利用好课本上的习题资源,是教师要具备的技能之一,也是利用好教材的每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解读时,要对教材中出现的所有习题进行计算,从而明确习题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教师在正确解读例题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习题资源,并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实学生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使其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及习题和例题对数学学习的意义。充分发挥习题的价值,从而实现对学生深层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4.揣摩插图的意义。插图丰富了复杂抽象的数学内容,同时也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中的插图旁多半还会出现思路指导、方法指引等关键的解题思路。其重要性一方面是帮助教师合理正确地使用课本,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思路,促进其锻炼思考能力。北师大版教材通过表格、图片、对话等形式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学习提供了帮助,也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案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和联想意境。

(二)从学生角度解读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体现其主体性,教材中的知识最终也要完全被学生掌握,才能真正体现教材蕴含的数学价值。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应只从编写者角度进行解读,还要从学生角度进行解读[2]。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难点。首先,要找准学习起点。学习起点又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指学生根据对教材的不断讲解具备的能力,是编写者对基于现实情况和我国整体学生的大体学习状况,对其学习能力的一种设想。现实起点是指经过学习后实际具备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背景等方面不同,造成了他们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受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现实起点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每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根据学生的大体现实起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其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备课和构建教学过程。把教材研究透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把教材理论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重视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其拥有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3]。

猜你喜欢
数学教材小学数学
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活”用数学教材,提高数学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