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飞
摘 要:近些年,校园马拉松赛事日益火爆,但是田径项目却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越来越边缘化。课题组通过前期各方调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套由两大群体和三大系统组成的学生体质训导综合管理平台。两大群体是指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三大系统是指监督系统、附加系统和数据系统,研究还对各个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就出现的相关问题逐一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本研究从大数据和供给侧视角入手就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体育教育 学生体质 信息技术 咕咚跑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c)-0229-04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APP in the big data era
HE F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Province, 3113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ampus marathon events are increasingly popular, but the track and field events are currently more and more marginalized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work and with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ig date,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tform of three major systems has been with the constructed to serve the two major groups of people involv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three systems of supervision, data and additional functions,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major target groups,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dedicated to the elabor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each system in pursuit of solutions for each problem detected.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and supply side.
Key Words: The Big Data;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 Physiqu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 Gu dong pao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我国的普通高等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些年头,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棘手的争议问题[1]。特别是田径体育课程被称为“竞技体育的产物”而逐渐边缘化,甚至已经退出了大学体育的课堂。然而作为集人体跑、投、跳、走技能之大成的田径运动是所有体育项目开展的素质基础,离开了田径的基本活动与练习手段的支撑,一切运动项目的开展将会陷入低端重复的怪圈。而跑步作为田径运动中投入成本最低、开展最便捷的运动方式,其锻炼效果应该是最显著的[2]。近年来,很多大学校园也因地制宜的舉办了各种不同距离的校园迷你马拉松。高等院校是优秀青年的集聚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跑步,不但有效改善了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和精神面貌,而且丰富了大学的校园文化。但是在施行过程中,作为高校组织方最为担忧的还是参与者的身体安全问题。从2008年一位在读研究生倒在上海的半程马拉松赛上,到 2014年一位大学男生在昆明马拉松半马比赛16km后倒下,再到今年首届宁夏银川国际马拉松赛上一青年跑者的猝死,这样的悲剧每年都在重复[3]。所以如何让青少年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积极主动的去参与跑步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的应激能力是目前体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和LBS技术的发展,我国相继出现了众多的手机跑步APP软件,加之“晒客”的热情分享和成就感的驱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运动APP软件市场的拓展[4]。本研究主要采用国内较早上线的“咕咚”APP软件,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大学生阳光长跑方案,旨在为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1 “互联网+大数据”的概念阐述
近年来,互联网和大数据作为知网数据库的高频词,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众多学者均是从单一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互联网和大数据是工具和资源的关系,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迸发出新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大数据在被称为“数据元年”的2013年之前就已经大量存在,当时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局限导致对数据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认知和技术还未达到一定高度[5]。随着“互联网+”革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资源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简单说,“互联网+”是一个工具或者平台,它需要海量的数据资源才能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6]。所以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大数据”的概念,试图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 体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咕咚跑
2.1 前期调研
课题组实地走访了浙江省内及省外部分高校,通过实地调研后发现,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部门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大量投入,相关职能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对于原本喜欢锻炼的学生,提供了很多锻炼和展示的平台。但是对于原本就不爱好锻炼的学生,只是增加了一个打卡的程序。在浙江省内某高校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校为了鼓励学生锻炼,购置了几十万的先进设备,但是由于管理手段方法等没有配套跟上,导致有部分学生以签到为目的,而未真正跑起来。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到规定的运动时间,学生会陆续到达指定地点进行签到,然后在附近看书、休息,半小时后再到打卡器上签到,从任务结果来看完成了锻炼任务,但这不仅没有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还放纵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2.2 咕咚跑的方案设计
经过前期的实地调研,课题组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对现在国内多数跑友在使用的多款跑步APP软件进行逐一比较分析和测试,选出了3款相对技术成熟,功能齐全的跑步APP软件。然后,再分别和3款软件的运营商进行面谈,根据运营商的服务态度、后台数据采集能力、维护和操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比对,最后选择了“咕咚”软件作为组织全校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阳光长跑管理的运动软件。
2.2.1 “咕咚”跑方案的基本架构
“咕咚”跑方案由一大平台、两大群体和三大系统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
整个架构的设计以“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相互反馈,监督系统、数据系统和附加系统的紧密联系构建了“咕咚”跑的管理平台。
2.2.2 “咕咚”跑方案的核心架构
核心架构的总体流程:首先,采取网格化的形式把全体学生分别归类到所属的体育教师,由教师群体负责对学生“咕咚”APP软件功能的讲解和运动团的加入;其次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强度后把运动信息上传到运动团进行分享和接受监督;再次,数据系统根据上传的各项数据进行提取和对比分析;最后,除了对作弊学生进行处罚外,附加系统中还会对“咕咚”跑优秀的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具体核心架构如图2所示。
2.2.3 核心架构的功能解读
(1)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
教师群体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互通信息,以便于及时了解其他班级学生的锻炼情况,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现互联网背景下高质量的体育教研活动,通过教师群体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挖掘新的创新点,真正实现跨时空、跨项目、跨地界的协同教研。咕咚学生群体不等同于行政班级,形式上等同于平时的体育选项课班级,在体育锻炼上具有一定的认同性。一般而言,这样的学生群体往往就有比较稳定的社交关系,在跑步过程中可以实现相互的鼓励和监督。总之,在咕咚跑步的课外锻炼的模式上,不仅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时间自由的宽松环境,还可以让体育教师对应自己所管理的班级,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实现与学生群体之间的跨时空线性互动。
(2)监督系统和附加系统。
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从心理学层面分析,需要运用“强制”的手段介入。对具有锻炼习惯的人是自我加压,自我强制。但对于缺乏恒心,意志力薄弱的人需要外界加压,进行“强制”锻炼。针对当前国内学生的锻炼现实情况,“咕咚”跑方案采用强制跑步的做法,通过构建监督系统和附加系统的形式调动学生跑步的积极性。初级版本具体做法如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在指定地点全天候无时间限制的锻炼模式,学生每次把跑步路线轨迹上传到所在的运动团,作为学生完成运动量的佐证材料,接受所在班级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的检查和监督。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每学期体育课按照学校要求,基本控制在16~18周这种现实状况,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整个跑步强度采取发展性原则,要求每学期每名同学须完成30次以上,每次男同学完成2km,女同学完成1.5km,且每公里配速在6min30s以内的中等强度跑步活动。在整个学期内采取电子监督和人工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如果被发现作弊,需参加期末的统一清测活动,否则期末的体育课成绩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对于“咕咚”跑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学期都会评选出“咕咚之星”,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当然,为了安全起见,体育课中教师还要进行每次0.5h以上的素质训练,以起到观察和初步评价的作用。
(3)数据系统。
数据系统是整个“咕咚”跑方案最为核心和有用的系统,为后续的对学生教学、训练、体测和科研服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在体育教学方面,由于数据资源独立存在并经过数据化标签处理,体育教师对于所承担教学任务的班级学生的体质概况一目了然,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精准指导和量化评价。对于特体学生(体重严重超重或者严重偏瘦),可以让其进入某个有经验的教师专门开设的运动团,长期接受更为专业的免费个别指导。同样,在体质测试方面,省去了繁琐的查找和盲目的指导,可以便捷高效的精准指导体质较弱的学生,为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奠定了量化基础。当然,大量的长跑数据资源不但可以成为学生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且也在体育科研方面为分析当前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在业余的训练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咕咚”跑的情况,挑选出合适的运动苗子,稍加训练就可以為学校争金夺银。
2.2.4 后期改進
基于咕咚APP软件下的阳光长跑方案,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探索性执行,经过一年的试运行,课题组发现学生体质提高明显,女子800m、男子1000m获得满分的同学成倍增加,但是也出现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课题组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改进办法。
针对依旧有个别学生作弊的问题。首先,结合当前党员干部“两学一做”的热潮,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行动起来,让这批优秀的学生代表认真践行“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把诚信跑步的行为融入教育活动中,让运动场的锻炼氛围先健康起来,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生。
对学生跑步路线进行了重新规划,便于统一管理和监督,彻底杜绝了自行车、电瓶车慢骑等行为。通过各种自媒体,大力宣传诚信阳光长跑,对于未作弊且跑步次数、公里数较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学习的标杆。最后,根据课题组成员跑步的配速体验和前期部分学生的摸底测试,找到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合理配速标准,且对于特体学生适当放宽,降低其作弊的主动性。
针对咕咚群管理权限问题。由于活动的有效推广,“咕咚”跑的受众面日益扩大,学校体育部门对于扩大咕咚管理权限的需求日益迫切。课题组积极与“咕咚”运营商协商并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不仅扩大了学校的咕咚群管理权限,而且在技术上共同完善和修正了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操作模型,并就在今后的校园马拉松赛事中提供赞助达成了一致意愿。
针对学生跑步出现伤病的问题。首先多方调研,发现学生跑步出现伤病的原因主要是跑步动作不对和跑步场地破损。所以首先为各学院配置了体育教师作为兼职的体育指导员,对学生跑步和运动损伤给予科学指导。然后与学校基建处积极沟通,修复了操场的破损位置,增设了场地的灯光照明,满足了师生夜晚安全锻炼的需求。
3 思考与启示
3.1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数据驱动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全了数据的几何式增长,大数据正日益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消费、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毫无疑问,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必然也受到大数据挖掘和应用所带来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改革方面,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文件落实均是机械式的设计和执行。在整个过程中,完全分离开了政府与学校一线教师及学生家长的联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就造成了虽然政府“三令五申”,但是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却始终是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老生常谈的问题[7]。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由数据驱动变得可能。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使学校体育改革政策的制定不再是凭借自身的经验主义和有限的抽样样本来制定政策。“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让学校体育政策制定机构利用众多的学生体质数据为依据制定基于国情、省情、校情的合理政策,真正让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来,从而实现学校体育的有效发展[7]。当然,“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也必将改变体育课程的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学评价方面,将改变以往相对固定的模式。无论是结构化还是无结构化的海量数据将为体育教学评价提供更为准确、客观和全面的技术支撑。以主观经验为主的教学评价已不能满足当今的体育教育需要,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总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真正实现数据主导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将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工作。
3.2 学校体育教育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高校公共体育课也被视为学校教学的附属品,逐渐被边缘化。学校体育作为实现全民健康的排头兵,对其教育产品供给的改革到了适当而紧迫的时刻。因此本研究认为学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现代信息技术。一是积极拓宽体育课的空间边界。通过咕咚APP等软件的推广应用,将体育课的地点和形式进行多元变化,能极大转变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格局小、层次少的现状[8]。二是延伸课程的时间长度。一般高校的公共体育课设置为1周1次,每次90min,远远达不到国家对学生体质要求的锻炼时间及次数。本研究认为通过咕咚APP等软件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能够达到基本的锻炼需求,真正破解目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尴尬境地。三是改变课程的评价方式。以前对于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评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某些先天素质优秀的学生平时不积极锻炼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虽然社会舆论一直在提倡要重过程、轻结果,但是由于缺少量化的评定指标而一直未见推进。咕咚等APP软件的使用,使学生的锻炼过程有了轨迹,为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党中央、国务院十三五规划提出:青年体质达标率95%以上,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上升为100项重大任务之一。由此可见,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高校是优秀青年的集聚地,青年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完成国家战略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行为,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变大学生锻炼手段和方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本课题在前期实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阳光长跑活动方案。经过近3年的实施已初见成效,试点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已经吸引国内几十所高校的同仁前来交流和学习,其实际应用价值也获得了众多媒体的认可和报道。课题组希望继续成熟和完善这一套实践操作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向全国高校推广。让全社会的青少年都跑起来,让体育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的中国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苟定邦,赵琳.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困境思辨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235-239.
[2] 黄松峰.高校田径课程失落的多视角透视与改革实践[J].体育学刊,2011(2):78-82.
[3] 邢金明,刘波,欧阳井凤.马拉松“热”背后的冷思考[J].体育学刊,2017(2):52-56.
[4] 吴若熙,王庆军.体育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4):18-22.
[5] 傅钢强.大数据时代体育场馆余裕时间的利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50-53.
[6] 柴仲学.“互联网+”时代我国体育场馆服务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7
(2):88-92.
[7] 向宇宏,姚蕾.大数据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与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4):91-94.
[8] 何劲鹏,杨伟群,韩文娜.顶层设计主导下我国学校体育“微改革”力量的培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12):79-84.
[9] 张茜岚,王润极.运动类APP的品牌利益对体育消费行为影响研究——以“咕咚运动+”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5):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