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娟,彭雪密,张小培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也是目前第二大致死疾病。脑卒中发生后可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利、吞咽困难、情绪障碍等症状,由于上述症状或中枢神经源性功能障碍,容易导致卒中后便秘,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次数减少等,研究显示,脑卒中后出现便秘患者大约有30~60%[1]。便秘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影响患者机体的康复,严重时可导致卒中复发或诱发心肺等相关并发症。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主要原则,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和干预[2-3]。穴位贴敷、中药封包、耳穴压豆是本院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院病例为基础,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在脑卒中便秘患者护理干预过程中的应用和疗效,以期为以后脑卒中后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5例脑中风后便秘患者。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同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对照组2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44~87岁,平均年龄 (71.86±11.81)岁;研究组 3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43~91岁,平均年龄(71.27±11.35)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及卧床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医特色疗法干预,内容包括:(1)中药封包,将处方成分(吴茱萸250g+粗盐)研为粗末,装入可保持恒温的封包内,置于腹部外敷20分钟,热敷后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热、但无灼痛,每日一次。(2)穴位贴敷,将肉桂粉研细调至丸状,贴于神阙、双侧足三里、双侧涌泉穴,每日一次。(3)耳穴压豆: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贴在直肠、大肠、三焦、交感、脾等耳穴,每天一次。
中医特色疗法2天,排便通畅、大便性状转润为显效;中医特色疗法2天,排便基本通畅,大便性状逐渐变软为有效;中医特色疗法2天后,大便性状、排便感变化不明显,考虑无效。
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1。
脑卒中是一种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的脑血管意外疾病,且常合并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便秘等多种并发症,是临床上护理难度较高的疾病。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原因大概有[4]:损害排便中枢,扰乱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排便反射功能;肢体瘫痪或体位的制动后造成患者自主活动受限及减少;进食量明显减少,尤其饮食中纤维摄入严重不足,导致肠道内容物不足,胃肠蠕动功能减少;排便环境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等。目前西医方面对于脑卒中急性期干预处理一般以使用开塞露、口服乳果糖、灌肠等,症状反复且容易产生依赖。中医学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气机上逆而不能下返,导致腑气不通、传导失司,故为便秘。脑卒中后便秘不但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容易诱发再发脑血管意外,也会影响机体康复,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如何在临床中缓解或解决脑卒中后便秘是现护理干预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表1 临床疗效(例,%)
中医特色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在脑卒中后便秘护理过程中采取的干预措施,也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技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有重要意义及理论依据。穴位贴敷、中药封包、耳穴压豆是本院中医护理特色疗法,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对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效果明显,无相关副作用。穴位贴敷选穴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胃腑下合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神阙穴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故该穴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配穴神阙,增强益气健脾和胃之功[5-8]。中药封包内涵吴茱萸粉配粗盐,对粪燥肠结效果尤甚,《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利用中药封包外敷腹部或脐周,使吴茱萸粉有效成分通过脐部的经络循行到达胃肠,起到疏通调达脏腑、泻热通便的作用。耳穴压豆将王不留行籽贴敷在脾胃对应相关穴位,通过对相应穴位刺激,起调理脏腑作用。耳部三焦以及小肠穴位具有调理肠道通降的作用,大肠直肠穴位可顺大肠气机[9-12]。王亚茹等[13-17]研究提示耳穴贴压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便秘发生率;而刺激耳穴,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从而改善便秘。
临床上,脑卒中后便秘增加了医护工作难度、影响患者康复。中医博大精深,对中风的诊治源远流长,在中医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改善脑卒中后便秘疗效确切、操作简易、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以后将在本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分型,个体化细化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以期为护理运用提供更好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