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战略,让我国向更高的层面迈进,不仅仅要实现中国制造,现在追求的是中国创造。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应用型的人才都需要由高职院校来进行培养。作为新时代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让"工匠精神"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让教育改革有大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改革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引言:当今世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创新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员工具有工匠精神,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多的出路。“工匠精神”指的就是要明确“立德树人”,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发挥出课程作为途径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的身上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对这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推动教育改革,融入“工匠精神”,发挥出它该有的价值。
1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需要
1.1“工匠精神”是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奠定人才保障基础的需要
在当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好。逐渐向新技术方面转型,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与其他国家相比而言,在制造业方面依然存在许多缺陷。比如核心技术不太完善,思想上的创新不够,关键材料缺乏,这都是对制造业发展的阻碍因素,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要重视高职教育,将“工匠精神”充分结合起来,在专业领域里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
1.2“工匠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进行投资时,很多时候都会选择一些收益比较快的项目,很少有人愿意去往见效慢的领域投资。正是由于这样,很多企业都过分关注效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质量,所以,在我国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们喜欢其他国家的产品,正是因为这种盲目的追风,导致“工匠精神”正在逐渐的流失。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加强了对质量的把控,强调一定要注重“工匠精神”。这个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对高职院校水平的提升也有重要影响。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彻底的落实。
1.3“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中,“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高职院校应该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可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在当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加快了步伐,但是,依然有一些问题在阻碍着它的发展。比如,以往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应用不到实际生活中等等。学校往往注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企业所需来培养人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所忽略,另外,在职业教育方面,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职业素养的教育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会对人才质量的培养造成阻碍。所以,学校应该彻底落实“工匠精神”,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策略
2.1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
在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大部分都是以实践课程为依托的,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际的锻炼与学习。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有关实际训练课程,但是,与现实相比而言,工作的环境以及压力与现实还是存在差别的。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让企业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让资源得到更加完整的整合,在这个基础上,让企业有效地参与进来,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例如,为了可以让学生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起来,企业可以支付一定的薪资给学生。高职院校通过完善与现实工作情况一样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另外,政府部门也应该发挥他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各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补偿。
2.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工匠精神”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很多老师都提倡的是产教相融,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企业工作时,缺乏一定的时间,工作也是断断续续,没有连续性。导致学生对于时间的掌握技能以及知识产业链的了解有一定的缺乏。每个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是非常严格的。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将自己的眼光放的长远一点,对职业教育的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学生在学校完成了自己的学业,然后进入相关的企业实习,经过短时间的实习以后,就开始在具体的岗位上展开工作,这样对学生掌握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有一些不利的影响,行业的需求也得不到足够的满足。在高职院校的改革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让学生的专业化得到提高,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化,更加合理化。通过实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于工匠精神有更加真实的感受。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他们的意识,在校园周围张杰,一些有关具有工匠精神的劳模的海报,让学生和老师对他们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2.3营造合适社会环境,培育“工匠精神”
这个高职教育的改革中,能够让工匠精神顺利融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人才的培养制度的制定。简单一点来说,为工匠制定一些合理的制,对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增加他们的福利待遇来说都是極其重要的。也可以让人们改变一些在求学过程中,求职过程中就业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从这方面来看,有效完善的制度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观念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制定制度来使工匠精神得到提高。在这个基础上,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对于制定制度的关注程度。可以创建一个比较合理的社会环境氛围,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一下讲工作的环境。制度的制定应该与学校本身的情况,现实中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他们的需求相符合。保证这些制度能够适合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例如,可以在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制定一些奖惩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4强化思政理论教学,培育“工匠精神”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思政教育课堂。所以作为一名思政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进来,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以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和专业观为目的,来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方面以及综合素质。比如在课堂上可以举出一些模范人物的代表和他们的事例,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大型纪录片,比如大国工匠等等,让学生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讨论和交流,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知。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及主阵地是思政课堂。
结语
就目前在我国的制造业中,“工匠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结合社会发展状况及企业的现实情况来制定措施,为创新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丁林林,仲晓谦.“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大众标准化,2019(12):195,197.
[2] 苏瑞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9,25(5):75-82,106.
作者简介:
沈超(1987-01)男,汉,学历:研究生,籍贯:湖南益阳,职务:招就处处长,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产学融合。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全人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的高职“353”三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C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