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谣言传播浅析

2020-08-11 14:23刘恒梅黎靖邓康黎谭凤珍黄向平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播机制网络谣言治理对策

刘恒梅 黎靖 邓康黎 谭凤珍 黄向平

摘要:本文立足于信息时代的网络背景,从谣言的传播机制、谣言的类型、特点出发,以“德国留学生遭遇撒坦教”造谣事件为例,分析研究了谣言传播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治理谣言传播的对策,为净化网络环境作出了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网络谣言;传播机制;治理对策

谣言,是古老的传播现象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汉书·郊祀志》中的捕风捉影以及《史记·张仪列传》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描绘了谣言的轮廓。有些著名的谣言甚至流传至今,令人信服。“尼斯湖水怪”就是较为典型的其一,该谣言从1400多年前流传至今。谣言对大众群体的生活与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信息时代,以网络谣言为主体的谣言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需要我们去研究、解读,并且进行思考、应对。

一、网络谣言的定义

普罗大众有关谣言的理解是没有可靠来源令人怀疑的多人传播的信息,或者是一种更为简单的理解:谣言就是虚假的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第43次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逐年递增,网络普及率高,网民使用手机连接互联网占大比例,并有多种方式连接互联网如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电视。

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推动新媒体走向时代前列,大众主要靠购买纸质报纸、观看电视节目来获取更多消息的时代已经过去,博客的出现、微博的兴起、微信的推出以及各类新闻视频软件的层不出穷都推动着新媒体发展。互联网连接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广泛使用,促使了自媒体时代到来。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内容只要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网民规模的逐渐扩大加上手机网民规模占网民规模的完全主体地位导致了网络信息的爆炸呈现,不仅数量多、速度快且范围广。这些都是网络谣言发酵的温床,网络谣言得以迅速发展。

“德国留学生遭遇撒坦教”造谣事件起因于一则在2018年2月自称在德国留学的女生@Detplus向微博大V认证号@大欧洲吐槽君和@不科学酱的求助投稿。该女生称自己现居德国杜塞,并于近期怀疑自己被邪教组织盯上,报过警但无果,该事件一经发博已经被转发近10万次,众多网友都尽力帮助女孩提出建议,并联系中央共青团以及领事馆。

驻德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警察,却发现警方没有该女生的报警记录,中国驻德领事馆对此事件进行了彻夜跟进。可在事件发酵的第二天,投稿者@Detplus突然现身,称整件事情只是自己一时兴起的恶作剧,也在道歉后对微博账号进行了注销。

2018年9月初,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布了对北京某公司烟台办事处罚款九千元,限期责令整改,几个微博的实际操控人每人罚款一千元的处理结果。

“德国留学生遭遇撒坦教”造谣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谣言,在网络媒体中滋生,在互联网社会中汲取广大网友的关注作为养分快速成长成为一个骇人听闻的“狼来了”的故事。转发量超十万毋庸置疑该事件在社会中的传播能力,事件发展呈现出来的种种疑惑以及投稿者的道歉都让人清楚地认识这是场谣言。

二、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及其类型

根据发布网络谣言目的的不同网络谣言传播者主要可被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是为试图威胁我国内政的不法分子,这类传播者主要传播有关政治的谣言,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子虚乌有的谣言来蛊惑大众,通过舆论来影响我国内政。

二是为谋求经济效益的求利者,其中包含为销售产品而造谣的营销者。有网友称“德国留学生遭遇撒坦教”造谣事件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零成本高收益营销手段”,以完全零成本的情况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和高收益。这场“惊心动魄”的造谣事件策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大众的点击量,其造谣者是典型的谋求经济效益的求利者。

三是为试图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个人或团体,其中包含不清楚事件传播影响力进行无意识网络谣言造谣的个人。2011年重庆突发的针刺惶恐就来源于重庆某大学学生皮某某的一则发帖,这则发帖快速地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主观上,皮某某只是想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却进行了网络谣言的造谣并传播,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网络谣言传播途径及媒介

网络谣言是以网络传播为主,主要是依托互联网的数字产品,与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以及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相互交错进行传播,移动媒体占据网络谣言传播媒介的主体,一方面手机用户量大,另一方面手机用户接入互联网占比高。微博、微信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场,用户量大、信息流通速度快。众多小视频软件也是网络谣言传播即将占领的一大平台。

“德国留学生遭遇撒坦教”造谣事件传播途径主要为网絡传播,通过在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上的传播达到了十万转发量,起初该造谣事件只引起小部分微博公众号粉丝的注意,通过这些粉丝转发等各种传播方式达到了十万转发量、六万评论数的传播效果。

四、网络谣言危害性大

(一)网络谣言易损坏国家形象

2018年4月,有外媒报道称中国将在瓦努阿图建设军事基地,同年8月,有外媒报道和一些自媒体称中国将出兵叙利亚。这些无稽之谈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有损,不利于我国和平外交国际形象的树立。2017年11月,网络曝光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幼儿园,涉嫌医生猥亵儿童,以及与军人相关的内容。这类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我国军人形象,也极大地诋毁了我国的国家形象。

(二)网络谣言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有关于艾滋病的网络谣言极易引起广大群众的惶恐,而各种有关艾滋病的网络谣言让人防不胜防。2018年5月,网传湖北黄石大治出现艾滋病患者见人就扎的骇人听闻的事件;2018年7月,网传无锡多家娱乐场所里有人将艾滋病人血液滴入顾客水杯中;2018年9月,网传四川达州艾滋女为报复社会在一个月内感染了60人;每一年都有多起有关艾滋病的网络谣言在网络上掀起一番“腥风血雨”。这些网络谣言的传播都在侵蚀社会稳定的围墙,摧毁着社会信任,引发社会恐慌,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

(三)网络谣言还会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造成威胁。

房价问题一直是我国人民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2018年3月,某房产销售公司工作人员黄某声称海南房价即将上涨。这条房地产谣言诱引了一些信谣者去抢购房源,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

近年来大量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谣言也在不断侵害着人民的权益。

五、我国网络谣言的治理对策

网络谣言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社会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以及大众个人生活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网络谣言的治理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网络法制管理

2013年,国家开始出台与网络谣言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同年9月,网络谣言的点击、浏览及转发数量得到了明确的界定。这对网络谣言的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5年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中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就标志着网络传谣正式纳入刑法,能够有效地抵制网络谣言的产生及传播。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对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擊力度的建议在同年12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出。有关网络谣言的专项法律的实施,提升了网络谣言治理能力,加强了网络谣言治理力度。

随着网络谣言的法制管理不断巩固,为打击网络谣言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持,这也为网络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最夯实的奠基。

(二)提高网络谣言管控能力

我国政府不仅在对于网络造谣传谣的法律法规上有所建树,近几年更是联合传统媒体、网络公司进行网络治理工作,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手段和政府、网络公司的公信力来有效扼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在网络谣言传播的过程中,建立起隔绝网络谣言传播者和网络谣言接收者的屏障。2018年8月,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由新华网承办。

(三)提高公民网络素养

网络谣言传播者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网络谣言的接收者。网民作为网络谣言的主要接收者,一方面他们拒绝相信网络谣言,另一方面他们正在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因此,打击网络谣言的一个重要主体是广大网民。“德国留学生遭遇撒坦教”造谣事件中的传播者大多都是谣言的接收者,这些传播者在发现自己被“消费”,为网络谣言传播推波助澜后,也对自身进行了反思,作为抵制网络谣言重要主体,公众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擦亮双眼。

六、结语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加和公众接入互联网的方式的简易,网络谣言传播现状的愈加严峻,我国已经建立和完善了有关网络谣言传播的法律法规,但是面对更为复杂的网络谣言传播来袭,还应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网络谣言法律法规。我国现阶段是政府为主体进行网络谣言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却也降低了网络谣言治理的效率。

理想化的网络谣言治理是在完整的网络谣言治理法律法规下,政府进行引导,主流媒体积极辟谣鉴谣,公众自主拒谣抵制网络谣言。我国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正在探索中前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抵制网络谣言不会停歇,净化互联网环境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传播机制网络谣言治理对策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