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改革背景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8-11 14:28刘新爱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园艺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刘新爱

摘要: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针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课程体系建设不科学、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缺乏专业实践技能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就业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实施“学校一企业一技能比赛”多元评价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园艺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教改革;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我国的园艺产业已经由传统园艺向现代化园艺转变,一些省份的园艺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因此对现代园艺技能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对该类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的中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导向和指引作用,包括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法、评价体系建设等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园艺发展对高质量人才需求。本研究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园艺产业发展对高质量园艺人才的实际需要,结合中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完善目前中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园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实施缺乏系统化研究

園艺产业近30年来发展迅速,在追求“质”的提高方面尤其表现突出,趋向于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多方向发展,产业效益由单纯的第一产业转变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这种多样化的发展形势,大大提高了园艺产业的生产效益,给园艺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及实施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受到实训场地、学校改革力度和教师的实训水平等限制,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课时量安排不足、实施过程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严重;学校对就业岗位和技能需求变化的灵敏度不够,教材更新速度慢,课程设置的岗位目标不明确,技术应用能力弱,技能培养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实用技能型人才和新技术岗位人才供给不足。

1.2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单一

在评价标准方面,职业教育率先采用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重视学生的实操技能,面向职业需要。然而,园艺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教学标准,要么照搬其他的专业标准,要么专业建设随意性大,没有科学的依据。在教材选用上不够严谨,职业学校选用大学本科教材的情况很多,造成学生的学习水平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考试过于形式化、单一化,简单“一刀切”式的笔试或者某一技能的实操考试,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用型技能掌握情况缺乏过程性评价。

1.3专业实践流于形式,实践效果不理想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已经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伴随教学内容或根据生产实际在某一阶段系统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实践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校内教师大多精于理论研究,专业技能实践水平较弱,尤其是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学习的教师,在完成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敷衍完成任务的状态;企业导师长期参与生产经营,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但是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认识不清,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再加上专业实践过程中管理不严,专业实践没有规范、明确的评价指标,学生容易出现懒散、应付的态度。

1.4“双师型”教师培养有待加强

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缓慢,其原因主要在3个方面。第一是学校尚未加大力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去企业实践,不能保证企业实践教师的个人利益;第二是教师对企业实践学习缺乏热情,不能远离家庭去新的岗位进行技能提升;第三是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等福利待遇方面没有任何优待,导致教师的企业实践参与性弱。

2“就业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就业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就业需求指导人才培养过程,通过企业实践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知行合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劳动者。该模式强调企业实践的重要性,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兴办产业,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人才培养。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人才培养的部分环节和内容安排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熏陶,通过企业文化学习、岗位体验认知、岗位实践锻炼等过程,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和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认识,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职业角色,契合现代园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3“就业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3.1设计科学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发展,当今园艺产业发展迅速,老旧园艺技能的淘汰速度很快,掌握最新的园艺企业人才需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选择合适的教材,开设有效的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务必符合企业人才的技能需求。对于最新技能尚未形成教材的,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或者直接将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企业进行,由专家现场教学,专任教师辅助教学,确保学生的技能学习有效性,提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同时结合园艺产业的季节性规律,加强产教融合育人,利用企业资源开展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3.2加强“工匠型”教师队伍培养

专任教师大多远离企业生产实践,掌握的技术和资料大多源于教材和网络,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慢、网络资源参差不齐,在园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园艺专业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为此,很多学校探索实施“企业导师制”,分阶段将学生带到企业,由企业导师给学生授课,由于企业导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尽管自身技能突出,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再加上责权不清晰、薪金报酬低廉,企业导师的教学动力不足。综上分析,加强“工匠型”教师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加强“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要选拔优秀的、有上进心的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除特殊情况外,每4年至少到企业跟岗实践一个生产周期,掌握专业技能,总结生产经验,实践结束后,在科组内分享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生产技术,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尝试开发教材,使实践经验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让有能力的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去企业学习实践,促进专业发展。

3.3建立多元评价模式,严把毕业出口关

通常,我們采用课堂考勤和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组合的方式得到最终成绩,所有科目达到及格即可顺利毕业。这种考核方式弱化了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学生只需要每天按时上课,考前抓紧时间复习就可以合格,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习积极性,难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应建立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技能比赛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

根据学科特点,学校应调整考核方式。专业理论课程可采用常规的闭卷或开卷的方式进行,考勤成绩、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3:4:3的比例合成;专业技能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更加详细,重要的专业技能进行逐一考核、打分,并计入最终成绩。将考核的重点向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效果偏移,引导并要求学生重视实践技能学习。定期举行单学科或者综合学科的技能比赛,以赛促教,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学校评价的同时,听取企业的建议,进行企业评价。根据实习内容,学校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请企业专家对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和跟岗实习的表现进行打分。切不可简单地让企业给出优、良、中、差等粗略评价。

4结语

本研究提出的“就业导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现代园艺产业发展需要,打破学校和产业发展的供需壁垒。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兴办产业、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把课堂教学安排到企业、培养“工匠型”教师队伍等实现路径,培养出能真正服务于现代园艺产业专业化、高质量人才。但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研究不够深入,这将是今后对中职学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主要方向。

(收稿:2019-10-17)

猜你喜欢
园艺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园艺专业《草坪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职高园艺专业课的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