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提升设计初探

2020-08-11 14:28杨洁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道路绿化

杨洁

摘要:随着“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思想的进一步落实,各大中小城市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景观提升活动,在这新一轮的浪潮里,我国部分城市已经迈向了由绿化转为彩化的阶段,这是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也为人们的城市生活增添了多彩的一笔。从补山蓄水到彩化提升,分类介绍了智慧谷青山湖景观提升的设计思路,并希望通过此案例初探关于彩化在城市景观应用中的手法。

关键词:山体彩化;立体花镜;道路绿化;补山续水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植被覆绿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彩叶植物通过其绚烂多彩的颜色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景观层次,成为城市绿化的新宠。彩叶植物是指在生长期的一定时间或整个生长期呈现绿色以外的其他色彩,并且能够形成一定景观效果的植物。彩叶植物一般分为常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和秋色叶植物三大类。城市彩化可以更快更直观地改变城市样貌和人居环境,并成为解决城市绿化景观枯燥无味、千城一面的有效措施。

1国内外彩化进程

被誉为“国际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腾飞,新加坡开始大力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应用”和“垂直绿化”,营造出享誉全球的“彩色城市景观”。美国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城市森林,大力提倡种植彩色植物,以此来体现植物多样性。植物品种多,大树多,花、草、树木和谐搭配;绿化、美化和谐统一,使城市充满生机活力。

由于城市升级的需要,在对城市最基本的绿化率满足之后,政府提出再次升级城市,这次的升级不仅仅是基建建设,更体现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上,彩化也顺其自然地成为了绿化2.0版本。并且由于近年来我国支持产业升级,各大中小城市都在努力争取招揽高新科学技术人才,而这类人群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水平决定了其需要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基于以上2种原因,彩化从2016年开始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2青山湖景观提升分析

科技城智慧谷立足于苏州高新区西部,计划发展成为一块以教育培训功能为依托,集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及居住、商业配套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型创新产业高地。此次设计的内容是位于智慧谷北侧的青龙山和脚下的青山湖区域,总面积大约6万m2

2.1现状分析

以“点”而论,道路交叉口有多处彩色花块,但是层次不够,还是属于平面彩化的阶段。

以“线”而论,场地内部缺乏道路系统,仅有外部一条双车道和山脚下的红色塑胶步道,且道路绿化常绿树比较多,缺少彩色树,季相和色相不明显。

以“面”而论,原山脚下地块地势低洼,仅有少量积水,从山体到山脚下洼地的过渡比较生硬,景观表现不太美观;山体的总体覆绿情况较好,但缺乏彩叶树的提亮,而且由于早年开山采石,青山山体现还留存一些当年留下的宕口。

2.2设计构思

2.2.1补山续水,因地制宜。尊重原场地的地貌条件,利用“时空模拟”的手法进行设计拟合,即补填山体,续水活源;同时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彩叶树种进行山体彩化提亮,主要用于山腰补种和以新品种为点缀,见缝插针式布局在道路两侧,以营造山水秋色的景观效果。场地以改造种植为主,重视节约环保,不采用大面积移除、大面积翻新的手法。

2.2.2多层彩化,控制起伏。规划统筹设计,点、线、面结合。借山势、山坡的起伏而形成5个层级的立体彩化空间格局,再以“立体花镜”和“部分新品种”的运用为特色;控制花卉和草木的面积在小范围内,不采用大面积“花田”“花海”的设计,对花卉做1年6次时间上的替换,以达到除点线面三维布局手法外,更有时间、空间更多维层次的发展。同时,穿插在花田花海之中的步道、自行车道、栈道都采用了更多维度的起伏变化。

2.3逐项设计

根据场地内的景观要素,分别对山体、水体、绿化提升和道路做了相应的设计,其中山体水体是基地,是进行下一步设计规划的载体,所以主要以修复保护为主;绿化提升是设计的主体,原则是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行彩化升级;而道路主要指的是场地内的道路,是串联整个场地的纽带,也是使人们与景观互动的途径之一。

2.3.1山体规划——“时空模拟”。苏州市近年来由于山体采石,造成了山体宕口多处,对安全和美观都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如今大多数山体宕口的覆绿主要以“植生槽法”和“见缝插针”,即利用石壁表面微地形的变化将石壁的凹陷处加工成水平种植槽,在种植槽内种植攀援性较强的植物。虽然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覆绿效果,但是其美观性差、人工痕迹明显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主要原因是土层薄而土少,并不能提供给植物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且其需要铺设管线对山体植物浇灌从而加大了施工难度。

基于此,对于青山山体的修复,采用了“时空模拟”的方式进行拟合——即模拟当发生地质变化形成造山运动时,青山隆起,有主峰和主脉,也会形成多条支脉,支脉蜿蜒而行,翘首处即为“丘”,凹陷处即为“湖”。模拟后的青山区域会形成丰富的地形起伏变化,而青山也会以它最自然的姿势展现在人们面前,接下来只需要顺应自然地补全人们采石挖掉的支脉,并恢复支脉蜿蜒向下至山脚的青山湖而形成的“半岛与独岛”。

2.3.2水体设计——“借景、融景”。在场地内,青山山脚原为低洼地势,且大面积为湿地。在对山体进行“时空模拟”之后,在山脚下修复了这片水域,水体四周呈自然护坡,上植湿地植物和自然石块固坡,山体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就显得自然生趣多了。在靠水体的2条双车道北面各自设计了一条水渠,让青山湖的水體与智慧谷的水体流动互换,形成了“活水”,保证了水质。同时在湖中半岛与山体支脉的连接处预埋混凝土涵管让水贯通,外饰巨石覆绿,这样就避免了形成盲肠端与垃圾淤塞。

修复青山湖的过程中,扩大了原有的湿地水洼,使水面大大增加,这种看似简单的留白设计却将传统古典园林中的“借景、融景”展现出来,让水面成为一个镜面,将周边体现传统形式的“智慧阁”和体现现代改革开放形象的“科技大厦”倒映在一个镜面里,古今在这片水域中交融碰撞,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思考。

2.3.3道路规划——“多重起伏”。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上,在原有山脊线和双自行车道的起伏上增加了更多层次——在场地内设计架空钢栈道和落地的自行车道,有意将其设计成曲折起伏的道路,使景观和人的互动更有节奏和生趣。其中架空的钢栈道随着地形高低起伏,又随着湖岸线远近交错,从而形成不同的观赏视角,时而高出地面远瞰,时而贴水而行观赏。步道贴地而行的区域对步道做了微架空处理,可以让山坡水从下面通过而顺畅地流入湖中,同时适当的微起伏也减弱了行走时的单调感。

2.3.4景观提升——“多层彩化”。设计区域内,青山作为背景,它将定调场地内的整体氛围。对于山体我们采用的三维立体彩化有5个层次,从山顶到山脚有不同的设计策略。首先,山顶为第一层,大部分保留原有常绿植物不动;山腰为第二层,根据土壤情况进行秋色叶植物替换改造,将长势不好的常绿树种替换为乌桕、无患子、银杏等;山脚为第三层,以成片的某种开花植物为主打,形成专类彩化林;第四层为自行车道,架空步道两边以混合花镜为主体,每个花境至少保证有10个品种以上的植物,且面积不大于20m2;场地边缘的机动车道路边为第五层,此处以草坪和部分草花带或花团为主题。

彩化重点主要放在山脚下,从第三层的山脚开始有意设计造景。原本沿青山脚下的健康步道两侧绿化景观基础较好,但是植物缺乏护理,枯死的树种较多,所以对山脚进行了大面积的整改。首先,移除了本区域中品相较差的植物和竹林,开辟出新的区域作为各专类彩化林的布置区块;其次,根据区块的大小把彩化林分为2种类型:沿路两侧布局的狭长型和有较大活动空间的宽广型;最后,狭长型彩化林布局品种较少的植物,例如樱花、紫荆、玉兰、丁香等,宽广型彩化林布局品种丰富的植物,例如梅花、海棠、碧桃等。

青山湖中的獨岛主要以种植树冠开展的合欢为主景,辅以草坪,水边点景巨石,形成简洁明快的形象特色;而半岛上以种植高大的香樟、银杏、水杉为主景,辅以低矮的桂花、樱花、灌木,水边种植菖蒲、千屈菜等,与山石、草花形成一幅自然景象。半岛、独岛一动一静,一主一客,成为景观焦点,同时与山体相互交融辉映形成“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景。

而接近场地南边的机动车道的区域,为了遮挡汽车尾气、噪音以及考虑到安全问题等原因,有意识地加强了植物的遮挡,但在纵深较宽处有意识将植物疏植,形成沿路的观赏窗口,也为景区营造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3总结与展望

青山湖景观绿化改造工程以城市双修、生态修复为出发点,以“补山续水”为设计原则。通过地形、林冠线、架空栈道、落地的健康自行车道、依山而上的架空步道等三维立体的设计,展现了空间上的丰富变化,同时将“借景、融景”运用到设计中去——“留白但不空白”,使得古今在这一片青山湖中沉淀和相遇,最终呈现出山水相映的景观环境。

一个城市的彩化程度,反映的不仅是城市的绿化水平,更重要的还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平,亦提高了生活品质。城市发展不应该只在意城市绿量、覆绿率等基础指标,更应该在初期规划时就紧抓发展机遇,以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贯彻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收稿:2019-09-25)

猜你喜欢
道路绿化
长沙市道路绿化现状调查与研究
浅谈“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绿化
娜塔栎的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
上海市奉贤区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郑州市法桐行道树的调查研究
浅谈天沣地区市政道路绿化的提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