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动科普基地创新发展

2020-08-11 14:28汤乐明刘伟凡
民主与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创科普基地

汤乐明 刘伟凡

疫情过后,众多的产品、服务、品牌都将顺应新一轮的市场变化,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科普基地彰显核心竞争力的最优抉择。

一场突如其来且迅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冲击。对“客流即生命”的科普基地而言,这场疫情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停滞。现金流突然断裂、供应链中断、物价持续上涨、补偿性科普消费短期内无法释放等因素让面向市场的民营科普基地将要面临生死存亡。然而,没有一个黑夜是过不去的!

如何破局?一企一策,一人一策,需要管理者把握宏观政策,梳理自身的人、财、物等资源,应对迎面而来的重大危机。

疫情阻挡了我们的行为,却停止不了我们的思考。我们要将“疫情停摆期”转化为“沉淀思考期”,待病毒消散,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模式,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率先抢跑,转危为机。

用好政策,挺过难关

对于科普基地而言,活着才是硬道理。疫情期间,国家和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而对停滞两三个月、后期客流还不明朗的科普基地而言,仅靠救助型政策很难起到有效作用,还要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才能挺过难关,重新起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质增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以收定支”“过紧日子”,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疫情期间,以北京为例,加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征集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服务)推动应用场景建设的通知》等专项支持政策,《2020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2020年各区科技计划专项》等常规文化科技政策。科普基地应认真学习,善加利用,增强求生技能,挺过难熬的特别时期。

找到短板,补上不足

梳理自身结构逻辑,力争找到创新的关键要素,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找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这是关键一环。

以北京市科普基地为例,经对随机抽取的16区52家科普基地进行研究发现:创新能力方面,科普基地表现出显著差异性,80%的科普基地没有开发自主品牌科普产品及文创产品,部分科普基地没有自主研发的科普课程。运营能力方面,部分科普基地运营能力差,60%以上的科普基地缺少科技互动、体验类展项。多数科普基地没有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推广方式。个别科普基地科普人员数量偏少,尤其缺少展项设计、活动策划、宣传推广方面的人才,难以承接大型科普活动。

同时,通过SWOT分析发现,北京市科普基地创新发展的趋势已现,以中国科技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海洋馆为代表的高质量、高水平科普基地已形成引领态势,成为首都地区科普基地的领头羊。少数科普基地处于幼童期,即发展初期,发展前景向好,但科普理念、创新发展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多数基地处于瘦狗期,基础比较薄弱,知名度欠缺,需要对内进行规划改造,对外加强传播推广。

找到痛点,不断迭代

作为科普基地,最终需要服务于市民,服务于终端消费者。短期内依靠政策支持,可以暂缓压力,解决眼前困境,但绝不是长久之计。长期来看,还是要靠优化资源,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靠无限迎合市民不断增长且多样化的科普需求,来获取市场和终端消费者的认可,以求实现量变到质变。

这就涉及到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心理,了解市民的需求心理、购买动机、消费意愿等。价格、性能、质量、外型、包装、位置、服务态度等,会不同程度上诱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另外,周围环境的变化,比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引发人们消费理念的改变。

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理念会发生巨大变化,健康理念升级、云生活方式普及、智能家电更新换代、非接触式消费初体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市场新消费特点,不断升级迭代科普产品和服务。

以生活中频繁使用的日用品为例,传统观点认为,日用品是刚需,创新边际效用低。而新消费理念告诉我们,最不满意的地方,往往就是打造超级产品的机会。小米近些年推出的系列产品,围绕打造未来社区、居家、办公为宗旨,不断迭代,用软件、应用和内容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彻底颠覆了“硬件为王、质量至上”的传统商业模式。

群众休闲时光的增加,催生了文旅产业的迅猛发展。需求的快速爆发掩盖了景区、科普基地、主题乐园对游客体验感受的关注,市民貌似已经习惯消费景区提供的低质量服务和俗套纪念品。挖掘消费盲区,找到消费痛点,不断规范服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并对产品和服务做出持续性、更具人性化的创新和改善,创造出更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超级体验。

创新突破,转型升级

很多文旅景区、科普基地、主题乐园追求大面积、大投入、重资产,游客中心设施豪华、富丽堂皇,投入与维护成本高昂。疫情来袭,在颗粒无收之际还需要庞大的支出。变是永恒的不变!

科普基地调研中,我们分析过实体产业的发展要素,如何将资源要素激活,怎么做才能“深得游客心”?在多变的时代,科普基地更要紧跟时代旋律,创新商业模式,要不断强化全流程管理和精细化运营,在不变的竞争中出新招、出奇招。具体来说,推动科普基地创新突破,转型升级,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用爆款科普文创为科普基地赋能。爆款文创产品融合管理学、市场营销、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100多门学科知识,经过不断的创意碰撞与优化改良,具有唯一性、独创性、可批量生产但不可复制等特点,是蕴含一面是科技、一面是艺术的双重屬性的产品典范。

科普基地调研发现,80%的科普基地缺少自主IP品牌产品。以文创为切入点,开发系列自主IP品牌产品,是创造解“痛”产品的关键,是基地赋能最快速、最有效的创新发展方式。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爆火就是最好的例证。每一个故宫文创精品,都是对故宫文化的不断解读、酝酿、发酵、升华,并融合新技术和传统文化,结合现实群众需求推出的精品之作。系列产品更是通过不断创新和迭代,将故宫文创推至巅峰。

二是加速新技术的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环境支撑。疫情慢慢散去,市场服务模式有两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个是学习工作“云端”化,云教育、云医疗、云办公等常态化。二是生活“数字”化,疫情加速人们快速适应数字化生活和消费,对VR看房、网络购房、VR试装、VR穿越、全息影像、5D光影、无人酒店、刷脸入园等将习以为常。科普基地应把握机会,加速新技术应用,可考虑与科研机构、科技公司、平台公司等外部主体联营的合作模式。

三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抢跑。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新实体”,不断刷新我们对未来商业生态的认识。不要以为有了“天猫店”,有了“APP”,有了“网上商城”,把产品放到网上,你就是“新实体”。认识和理念跟不上,那还是叫作“不在线”。产品在线,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用户消费习惯等一系列的数据,能够实现实时在线与动态分析,那才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王道。

疫情过后,众多的产品、服务、品牌都将顺应新一轮的市场变化,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科普基地彰显核心竞争力的最优抉择。

(汤乐明为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副研究员;刘伟凡为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工程师)

责任编辑:李盟盟

猜你喜欢
文创科普基地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