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明
古诗词鉴赏一直都在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但从目前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式来看,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太片面化,形式过重等等。这些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还大大降低了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效率。本文就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几个方面分析古诗词鉴赏教学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欠缺学习的目的性。有部分学生会因为“应试”,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鉴赏古诗词可以涵养人的心灵、陶冶情操,他们认为学习古诗词的目的就是应付高考,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是老师教学模式固定化。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因受到高考模式的影响,采用了一种比较僵化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关注和重视诗词的表达技巧、诗词的意境分析这些高考试题的内容。这种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把古诗词鉴赏的本质——陶冶人们的情操、涵养心灵,变成了过于固化的古诗词识记课。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同时降低了教学的质量。所以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学习、观察、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完成对古诗词鉴赏的学习。
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理念。
如果想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效率,首先就要帮老师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把以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转变为以育人为目的的教学。比如在学习一段比较难理解的古诗词时,老师们可以先搜集一些质量比较高的古诗词作品,教会学生一些文学鉴赏的基础性知识,让学生用这些鉴赏知识和鉴赏方法去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到古诗词的情景中,并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的思想感情。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知识的积累和总结是很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把诗词之间的不同特点作对比,并找出同一类古诗词鉴赏方式的共同点,并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鉴赏方法,这样就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如,在鉴赏陶渊明的《饮酒》时,学生可以翻阅相关的资料,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和语境,这些做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积累了文言知识。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同时,反复朗诵,体会“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陶渊明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诗歌后四句情景和哲理相融,以南山的景色和作者所体验到的乐趣,共同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超凡脱俗的人格。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古诗词鉴赏中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授课的内容。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同类诗词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同类型古诗词在风格、语言或者情感方面的相同和差异,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多主动阅读课外资料,注重日常的知识积累,对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进行深入揣摩。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老师可以让學生对“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一句所描绘的情景进行赏析,作者虽然是描写的景色,却是借景抒情,把红枫、江水等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在反复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体会到凉秋的江边,诗人悲凉和凄切的心理。学生在体会情感时,也学到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可以邀请一部分学生在讲台上讲述自己学习古诗文的感受,或者通过画图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以此来感受古诗文的独特魅力。
第四,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创新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所以老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古诗词。比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中,老师在制作这一课的课件时,可以在课件中加入秋江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资源,学生在视觉效应下,会对“落叶”“乔木”“滚滚长江”等内容有一个生动而具体的印象。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将抽象的语言和形象的物象有效联系起来,教学也会变得更有效果。在古诗词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使高中古诗词教学不再枯燥、无味。
总而言之,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有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部分,是初高中教材中不能缺少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授课和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要努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多背诵名句名篇,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多掌握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