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主权的协调关系

2020-08-11 07:28丁喜慧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国家主权协调全球化

丁喜慧

摘 要:20 世纪90 年代,曾有人宣称一个“无国界的世界”已经到来,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这表明了世界体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Jussi et al.,2017)。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主权”一词的意义不断遭受挑战。跨国公司的涌现造成国家监管上的困难;非法移民的出现暴露了国家边界的管理弊端;国际组织的超国家特权与本国法律之间也矛盾重重。探讨全球化与主权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全球化在全球诸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各国针对二者的矛盾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同时,分析“主权”一词意义自身的变迁。

关键词:全球化;国家主权;国际组织;协调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6-0186-03

引言

Friedman(2005)曾向世界宣告世界是平的,不可否认,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权的界限似乎已不再明显。但随之而来的便是跨境贸易和非法移民的兴起冲击着国内法律和规章制度,同时也挑战着领土主权的基本原则。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主权与全球化相互冲突,无法共存。Lupel(2009)认为,目前的全球化进程破坏了国家的民主权利;Streeten(2001)称,目前的主权并不完整且十分危险;Cerny(1999)认为,国家逐渐失去其自主权,也无法满足公民的需求。以上专家都承认全球化对国家主权造成一定威胁,但将全球化放置于领土主权的对立面未免过于片面。Sassen(1996)认为,国家主权是全球化的基础。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全球化与国家主权也逐渐开始兼容。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虽然全球化对主权造成冲击这一事实不可避免,但更为重要的是,有些国家已经实现在不失去主权的前提下融入全球化浪潮,同时主权自身的意义也随着时代发展发生改变,逐渐与全球化协调发展。本文在第一部分主要从法律、经济活动和国际机构三方面阐述了主权与全球化的矛盾之处以及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但不可否认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全球化的必要性和积极影响。随后,本文总结了国家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有关措施,同时也具体解释“主权”一词所发生的变化,以论述“全球化与主权的协调发展”这一主题。

一、主权与全球化的冲突

全球化通过全球贸易、投资等方式为全球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国家和全球的发展(Oman,1994)。全球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扩大了全球贸易额,并加强了国家间的合作,但有些政府仍极力限制全球化对本国的渗透(Hudson,1998),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衍生出民族主义以保护其当地企业(Mittelman,1996)。

具体来说,全球化与主权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法律和规章制度。全球化破坏了主权的一项重要原则:监控本国境内活动的能力(Marsonet,2017)。跨国公司的兴起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难度。各国享有的领土管辖权规定,国家有权对其所属领土范围内的人和事实施管辖。但依据企业组织管理法,跨国公司是国际法的主体,受国际法管辖。因此,国际法有时会损害国内法的独立实施(Julian & John,2013),因为二者无法就实施何种法律管理跨国公司达成一致(Hudson,1998)。

其次,与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资源丰富的国家极度依赖国际贸易,因此,极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管理国内市场的困难。委内瑞拉便是典例,一方面,委内瑞拉极度依赖石油出口,因此,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对委内瑞拉的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同时,委内瑞拉政府对制造业和其他与资源无关的行业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国内经济结构不完整,经济陷入停滞(Rudra & Jensen,2011)。另一方面,面对国外政府及公司在国内开展大量资源开采的投资,委内瑞拉政府采取抵抗态度,颁布一系列国有化措施,阻止外国直接投资,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

最后,国际机构的存在也是主权与全球化的冲突点之一。在各国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国际机构的建立有助于管理全球的经济、政治、生态等活动,但此类机构也威胁着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自身利益。以欧盟委员会为例,其在人权、民主等方面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甚至是超越国家的特权(Spruyt,1994),这一特点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民主权利。

所有以上的矛盾点都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发展,滋生民族主义。首先,全球一体化实现了开放的边界和更加和谐的跨境关系(Andreas,2003)。在这种背景下,非法移民的涌入逐渐导致东道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失败。具体来说,非法移民因缺少合法签证,只能在社会底层工作,赚取少量工资,艰难维持生活,导致社会财富分配更不均衡(Palybos and Yip,2010),同时非法移民还占用资源和就业机会,损害东道国公民的自身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其次,反全球化运动也不容忽视。全球化高举自由的旗帜,加剧了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不平等现象,给国内公民的利益造成威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低技能工人。因此,反全球化运动甚嚣尘上。1999年的西雅图抗议活动高举反对自由贸易的大旗成为反全球化运动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平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有抗议者走到街头,旨在督促世界贸易组织改善劳工标准和贸易环境(Eschle& Maiguashca,2005)。反全球化運动是人们对贫困和不平等的回应,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最后,在谈到民族主义时,Starrs(2001)指出,“国家主义”是一种集体信念,即“我们”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群体的历史和文化特征的群体,也是在一个自治国家的框架内维持这种独特性的意愿和情感和能量。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市场、政治和金融全方面的自由化(Westaway,2012),它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国家体制的作用,增强了民族主义的力量(Marsonet,2017),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政党纷争和宗教争端便是很好的例证。

不可否认,全球化在上述三个方面破坏了主权功能,但全球化已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人类不能仅仅因为全球化对主权的负面影响就放弃全球化。

二、全球化的必要性和优势

全球化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必要性。从内部因素来说,一些国家无法通过国内贸易来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完善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Hong& Song,2010)。以马拉维为例,2002 年,马拉维人民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问题。极端天气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导致粮食供需不平衡。在国内贸易商的操纵下,粮食价格增长了三倍以上,导致普通百姓无法购买食物,引发社会动荡(Devereux,2002)。为应对饥荒,国家粮食储备局(NFRA)从其他国家进口玉米,以解决国内危机。从马拉维的例子可以看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国内贸易孤立发展。

从外部因素来说,所有的国际参与者(国家、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等)都需采取措施解决诸如疾病传播、国际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贩毒、金融危机等等在内的全球问题(Lupel,2009)。Oliveira(2018)等人认为,恐怖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ISIS)恐怖分子因其残忍和极端主义而臭名昭著。通过网上招募和不断洗脑,该恐怖组织迅速扩张,在全世界开展活动以建立酋长国。近年来,许多国家遭受了这些恐怖袭击,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建筑物也被损毁。伊斯兰国力量之大,仅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根本无法消灭,因此,需要成立国际联盟以共同打击。只有各国通力合作,信息共享,人民才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

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外包,其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其不同优势的机会。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产量,一些科技公司将其生产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同时将其工厂也迁至具备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发展中国家。第二,随着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能足不出户享受全世界的商品和服务,扩大了全球消费额。第三便是文化融合。全球化使我们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倾听其他国家的声音,并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同时,全球化整体上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入学率甚至寿命(Streeten,2001)。

三、世界对全球化与主权矛盾的应对措施

为应对全球化对主权的冲击,一些国家及组织也积极采取措施。

第一,为了解决全球化与主权在法律和规则上的矛盾,中国为世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改革开放后,为吸引外资,中国政府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在这些区域,政府给予外国企业更多的自由,从而促进贸易总额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区域已经去国有化,而这些区域也成为协调主权和外国企业的典例(Sassen,1996)。随后,2015年中国政府还实行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该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在这一体系中,政府可以在不干涉或中断经济活动的情况下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就解决了主权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问题。

第二,国家间的良性互动也成为全球化和主权协调发展的典范。由于各国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在全球问题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同时也主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近年来,富裕国家政府积极响应本国公民向贫困国家提供更多援助的要求(Glennie,2008)。作为接受国,贫困国家可以利用其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用以在不放弃国家身份和领土主权的情况下摆脱贫困。与此同时,中国还率先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旨在向各国提供资金,用于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不侵犯受援国主权的情况下,所有援助国的资金都用于帮助贫困国家脱贫,共享全球化成果。

第三,享有超越国家特权的跨国组织也可以在解决全球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Sassen(1996)认为,国家也已经成为跨国管理体系的参与者。由于交通的不断进步以及气温的不断增加,疾病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地区,所有人需共同应对全球疾病挑战,而非盲目地维护国家主权。1951年《国际卫生条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敦促各国开展有关国际卫生问题的合作。在该条例颁布之后,各国在疾病的检测、评估和治疗方面加强了联系以降低流行疾病传播的可能性。欧洲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医疗设备和众多制药公司,因此,国际治理以欧洲国家为核心,其他国家为补充。各国积极寻找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方式便是签订多边协议(Sassen,1996)。所有这些超国家层面的协议和项目都由不同的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执行,以将其影响最大化。

四、“主权”一词意义的变迁改变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主权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有助于实现主权与全球化的共存。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主权是各国之间达成的一项协议,赋予国家在其本国领土内独立制定政策的权利(Lupel,2009),以确保其他国家不干涉本国内政;而人民主权论强调人民意志的重要性,减少了政府滥用权力的机会,这使得该理论逐渐广受欢迎。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主权到人民主权,世界经历了从 “国家安全”到 “人类安全”(Falk,2002)的转变。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相比,人民主权在全球化进程中更为灵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强调国家主权的绝对性,而人民主權允许在不破坏整体系统的情况下,对国家权力进行分割(Julian & John,2013)。同时,在人民主权的指导下,各国都制定宪法以执行其民主决策,减少了国内主权与国际机构的冲突(Falk,2002)。此外,在吸取前人理论的基础之上,Lupel(2009)还提出了“超国界人民主权”(transnational popular sovereignty)。超国界人民主权目的是建立管理跨国经济活动的机构,并在民主体制内赋予其权力,以减少全球化与主权之间的冲突点。

結语

全球化是时代的产物。从全球来看,国民生产总值有了显著增长;从国内来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且生活也更加丰富。全球化创造了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加速了资本、知识、技术等的交流。而当前的国际秩序主要是以领土主权为基础的政治体系与非集权的社会经济体系(Brown,2002)构成,因此,主权与全球化的矛盾似乎是无可避免。此外,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国际机构挑战并破坏了国家对主权的特有权利(Westaway,2012)。然而,尽管一些国际法和国际机构享有超国家特权,国家也有权拒绝(Julian & John,2013),利用国内法律限制国际机构的特权,以达到双赢的结果。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各国被动地接受。Howard-Hassmann(2004)指出,全球化强化了各国的相互依存,产生了世界公民的概念,鼓励人们进行跨境贸易,倡导自由化。因此,简单地将主权和全球化视为对抗性的两种力量是不可取的。二者或许在法律和规则、经济活动和国际机构中是不相容的,但人们总能找出应对策略,减少其矛盾。同时,主权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使国家更适应全球化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Jussi P.Laine,吴寅姗,张丽屏,陈虹,刘云刚.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边界和边界景观[J].地理科学进展,2017,(12):1531-1539.

[2]  Andreas P.Border security in the age of globalisation: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without losing the benefits of openness?[J].Regional Review,2003,(3):3-7.

[3]  Brown C.Sovereignty,Rights and Justice: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ory Today[M].Oxford:Polity,2002.

[4]  Cerny P.Globalisation and the erosion of democracy.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1999,(1):1-26.

[5]  CNS News.Polls Measure Americans,MexicansViews of Each Other in Trump Era[EB].2009.

[6]  de Oliveira A.,Faria J.,Silva E.Transnational Terrorism:Externalities and Coalition Formation[J].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2018,(3):496-528.

[7]  Eschle C.,Maiguashca B.Critical theories,international relations,and“the anti-globalisation movement”:the politics of global resistance[M].London:Routledge,2005.

[8]  Friedman T.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globalized worl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London:Allen Lane,2005.

[9]  Falk R.Revisiting Westphalia,Discovering Post-Westphalia[J].The Journal of Ethics,2002,(4):311-352.

[10]  Glennie J.The trouble with aid:why less could mean more for Africa[M].London:Zed Books,2008.

[11]  Howard-Hassmann R.Culture,human rights,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 in the era of globalisation[J].Human Rights Review,2004,(1):5-26.

[12]  Hudson A.Beyond the borders:Globalisation,sovereignty and extra-territoriality[J].Geopolitics,1998,(1):89-105.

[13]  Hong P.Y.P and Song I H.Glo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practice:Global and local responses to globalisation[J].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2010,(5):656-670.

[14]  Lupel A.Globalisation and popular sovereignty:democracys transnational dilemma[M].London:Routledge,2009.

[15]  Mittelman J.H.Globalisation:critical reflections[M].Boulder,Colo.:Lynne Rienner Publishers,1996.

[16]  Marsonet M.National Sovereignty Vs.Globalisation[J].Academicus: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2017,(1):47-57.

[17]  Oman C.Globalisation and regionalisation:the challeng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M].Paris:Development Centre of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4.

[18]  Rudra N.,Jensen N.Globalis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Natural Resources[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11,(6):639-661.

[19]  Spruyt H.The Sovereign State and its Competitors:An Analysis of Systems Change[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20]  Sassen S.Losing control?:Sovereignty in an Age of Globalisation[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

[21]  Starrs R.Asian Nationalism in an Age of Globalisation.Richmond,Surrey:Japan Library Curzon Press,2001.

[22]  Streeten P.Globalisation:Threat or Opportunity?[M]Copenhagen: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1.

[23]  Devereux S.The Malawi Famine of 2002[J].IDS Bulletin,2002,(4):70-78.

[24]  Westaway J.Globalisation,Sovereignty and Social Unrest[J].Journal of Politics and Law,2012,(2):132-138.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Globalisation And Sovereignty

DING Xi-hui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In the 1990s,some people called for a“boundless world”,but others hold an opposite view,which shows the complexity and instability of global system.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sation,the meaning of sovereignty has been challenged.The populairty of translational companie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countries to regulate.Illegal immigrants show the mismanagement of borders and the supranational privileges enjoye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sometimes are also incompatible with national laws.This essay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globalisation and sovereignty.By analysing the important role globalisation plays in the global development,effective measures taken by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o solve th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globalisation and sovereignty,and the changes of the sovereignty meaning per se,this essay argues that globalisation and sovereignty combined could realise a win-win result.

Key words:globalisation;sovereignty;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compatibility

猜你喜欢
国家主权协调全球化
赫费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思想评析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人权:个体权利与集体自决
论国家主权维护与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