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立,张 雯
(1.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030001;2.中山大学)
学校的卫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1]。有关数据显示:我国70%以上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其中,传染病作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类型,占公共卫生事件的80%[2]。肺结核是通过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学校出现肺结核病人后若不能及时有效防治,极易导致肺结核暴发与流行[2]。高中是肺结核疫情的主要发生场所,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营养状况差,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极易发病[3]。肺结核发病后症状不典型,与普通感冒症状类似,加之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欠缺,常常延误疾病诊断及治疗,可能导致肺结核在同一班级或宿舍持续传播[4]。此外,《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生体检管理办法》要求对初中、高中入学新生进行体检和每年1次健康体检,但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部分地区学生体检工作无法良好落实,也不利于及早发现学生中的肺结核病人,也可能导致肺结核在学生中传播[4]。为了了解中学生肺结核发病及流行特征,制订预防及控制学生感染肺结核的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学生肺结核感染风险,本研究针对太原市某区4 所高中2016 年—2018 年入学新生的结核病筛查结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太原市某区4 所高中2016 年—2018 年入学的4 997 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广泛皮肤病及过敏性体质不宜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者。
1.2 数据收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系统中调取研究对象入学体检时的PPD 试验结果。硬结反应平均直径≥5 mm 为阳性反应,硬结直径≥15 mm 或局部有水疱、坏死、双圈时为强阳性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录入PPD 试验结果,使用SPSS 16.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P 值均为双侧概率,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4 所高中2016 年—2018 年共5 361 名新生入学,PPD 试验有效查验4 997 人,有效查验率为93.21%。2016 年—2018 年接受PPD 试验者分别为1 782 人、1 679 人、1 536 人;男生2 303 人,女生2 694 人;A 学 校1 062 人,B 学 校589 人,C 学 校2 018 人,D 学校1 328 人。
2.2 PPD 试验结果
2.2.1 2016 年—2018 年4 所 学 校 新 生PPD 试 验结果比较
2.2.1.1 2016 年—2018 年4 所 学 校 新 生PPD 试 验 阳性结果比较 2016 年—2018 年4 所学校新生PPD 试验阳性人数共726 人,占14.53%。2016 年—2018 年4所学校新生PPD 试验阳性结果见表1。
表1 2016 年—2018 年4 所学校新生PPD 试验阳性结果比较 单位:人
2.2.1.2 2016 年—2018 年4 所 学 校 新 生PPD 试 验 强阳性结果比较 2016 年—2018 年4 所学校新生PPD试验强阳性人数共237 人,占4.74%。2016 年—2018年4 所学校新生PPD 试验强阳性结果见表2。
表2 2016 年—2018 年4 所学校新生PPD 试验强阳性结果比较 单位:人
2.2.2 不同性别新生PPD 试验结果比较
2.2.2.1 不同性别新生PPD 试验阳性结果比较(见表3、表4)
表3 2016 年—2018 年不同性别新生PPD 试验阳性结果比较 单位:人
表4 4 所学校不同性别新生PPD 阳性结果比较 单位:人
2.2.2.2 不同性别新生PPD 试验强阳性结果比较 (见表5、表6)
表5 2016 年—2018 年不同性别新生PPD 强阳性结果比较 单位:人
表6 4 所学校不同性别新生PPD 强阳性结果比较比较 单位:人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PPD 试验是发现近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可以获得学校聚集性疫情中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大概情况[5]。有报道显示:PPD 试验发现结核病病人的效率是因症就诊方式的12 倍[6]。学生PPD 试验强阳性者肺结核检出率和涂阳肺结核检出率分别是其他人群的10.5 倍和8.5 倍[7]。PPD 试验对及时发现肺结核病人意义重大,但也应注意PPD 试验出现阳性结果,原因可能为:①卡介苗接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PPD 可出现阳性;②潜伏期结核杆菌感染,指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表现出结核病临床症状的一种持续性感染状态;③结核病病人,感染了结核菌且表现出结核病临床症状;④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环境中存在大量非结核分枝杆菌,如果这些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病,但会引起PPD 阳性;⑤其他情况,如既往患过结核病或感染过结核杆菌时PPD 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呈现阳性。在PPD 阳性人群中,部分是由于潜伏结核菌感染、卡介苗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提示学生PPD 试验出现阳性结果时,应谨慎对待,综合分析以得出科学结论。
3.1 不同年份入学新生PPD 试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太原市某区4 所高中新生PPD 试验有效查验率为93.21%,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在新生体检工作方面,学校与相关单位配合、落实较好,有利于掌握学校结核病发生新动态,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太原市某区4 所学校2016 年—2018年入学新生的PPD 试验阳性结果和强阳性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阳性:P=0.18;强阳性:P=0.27),说明某区学校的学生健康管理措施及卫生环境落实的持续性总体较好,4 所学校新生PPD 试验阳性率基本稳定。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 学校2016 年—2018 年PPD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刘俊华等[8-9]研究结果相似,且高于李淑英等[10-12]研究结果,提示为了防治肺结核在该校的暴发或流行,应当高度重视该校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3.2 不同学校PPD 试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4 所学校新生PPD 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学校PPD 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不同,PPD 阳性率或强阳性率较高的学校可能面临卫生或者管理方面问题,提示学校领导应注意及时改善学校生活环境以及加强学校管理,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3.3 不同性别PPD 试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生PPD 试验强阳性率高于男生,与延芸等[13-14]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与男生相比,女生体质较弱,户外运动较少,且部分女生一味追求苗条的身材,刻意节食, 身体免疫力减弱,易成为易感人群[15]。
3.4 预防结核病的措施及建议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受课业负担重、体育锻炼少等影响,免疫功能降低,成为肺结核的高发人群,加之学校学习和住宿环境拥挤,学校人群密集,学生间接触频繁,一旦有传染源极易造成肺结核在学生中传播流行。有研究显示:学生居住环境恶劣是疫情扩散的影响因素[15],提示学校应改善学生居住环境,做好校园环境管理、公共场所和宿舍卫生清洁和通风;学生要有平衡、合理的膳食,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肺结核感染及发病机会;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患肺结核的学生患病期间与同班、同宿舍同学接触容易造成疫情扩散,因此,还应加强对师生、家长、相关医务人员的肺结核疾病知识宣传力度,广泛开展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肺结核的关键,及早发现病人,对有家庭肺结核病人接触史的学生做好密切医学观察、定期体检和后续监测随访,对PPD 试验强阳性者进行X 线检查,防止肺结核疾病的大面积传播,有效控制肺结核疫情发展。
2016 年—2018 年新生群体PPD 试验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强阳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 年间新生PPD 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每年阳性率与强阳性率较为稳定,说明该区学校的学生健康管理措施及卫生环境落实的持续性总体较好,4 所学校新生PPD 试验阳性率基本稳定。女生PPD 试验强阳性率较男生PPD 试验强阳性率高,应当作为肺结核感染的重点防治对象。不同学校间PPD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积极开展宣教工作,有效控制肺结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