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川 于昊臻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建设,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故宫为一个长方形的城池,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角楼的平面布局为两个“十”字相叠的曲尺形,四周环绕白玉石柱杆基座,重檐为面体型多角交错,上层檐由四角攒尖顶和歇山顶组成,四面亮山,正脊纵横十字交叉,中安铜鎏宝顶。角楼设计比例和谐,处理得非常巧妙,大小结构复杂精密,别出心裁。故宫城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共计8707间(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的“间”是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交通信息
公交:北京市区乘坐1路、2路、52路、59路、82路、99路、120路、126路、观光1线、夜17路、夜1路、夜2路、专2路在“天安门东”站下车,然后步行约900米到达午门。或乘坐1路、5路、52路、99路、观光1线、夜1路、专2路公共汽车在“天安门西”站下车,然后步行约1000米从午门进入。
地铁: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步行约900米,即可从午门进入故宫。
门票价格:旺季60元,淡季 40元 。
开放时间:4月1日~10月31日 08:20~17:00;11月1日~3月31日
08:30~16:30;每周一闭馆。
提示:故宫不设停车场,周边的公共停车场也较远,故不建议驾车前往。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组城上的建筑,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另外在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通过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走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走西侧门。
神武门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神武门的正北面,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从整体布局来看,景山可以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的太和殿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檐角安放10个走兽,为故宫内规模最大的殿宇。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还会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殿居中,保和殿在后。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的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有小洞口,每到雨季,三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是一种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太和门是故宫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门前列铜狮一对。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西为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清初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门听政、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内廷在故宫的后半部,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建筑多是自成院落。
坤宁宫是明朝至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雍正帝之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
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是清朝乾隆皇帝做太上皇后的退位养老之所。在宁寿宫区域皇极门外,有一座九龙壁,壁长29.47米,高3.59米,厚0.459米,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0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的松、柏、竹与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