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旭东
如何让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具世界影响力?一份全面、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将为双方朝着这一目标迈进提供强大的推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全球战略格局就已经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大国战略关系重组,各种传统和新生矛盾叠加,使得大国(集团)地缘政治对抗重新成为国际政治的主题;另一方面,全球治理缺位,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亟需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但实际上各国协作却总体上空泛无力。恐怖主义与极端势力在全球制造的安全威胁,以及气候变化引发的全球气象灾害,是非常典型的例证。新冠肺炎疫情,则引发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重大卫生健康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欧关系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首先,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引发国际体系不稳定,成为影响中欧关系发展的最重要外部变量。长期以来,美国作为世界军事、科技、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主导着全球秩序,牵引着国际局势的发展。由于特朗普政府相较前任大幅调整美国对外战略,坚持“美国优先”原则,履行军事同盟义务意愿越来越低,并在贸易问题上对传统盟友锱铢必较,使美欧关系近年来出现裂痕。双方在防务安全和贸易往来上的分歧公开化,欧盟尤其是德国等大国对美国的战略信任水平持续下滑。与此同时,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认为中国威胁其全球霸主地位。近年来,特朗普政府在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持续挑起与中国的对抗,并在安全上加大对华施压力度,挑拨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矛盾,使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极为严峻的局面。美国同时与中国和欧洲战略关系恶化,必然使中欧就如何看待对方作出新的战略判断。
2020年5月27日,200辆金龙客车高端城市公交客车从福建厦门码头启航运往塞浦路斯
其次,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内部团结面临深层次矛盾,亟需形成一致的对华政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曾有观点认为,当时作为金融危机“震中”的美国所受的只是“外伤”,而欧洲则受的是“内伤”。由于欧美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欧洲金融市场遭遇重创,经济衰退程度在主要经济体中也最为严重。由于欧盟本身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成员国在如何举债以筹资刺激经济问题上分歧明显。部分欧盟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加上移民和难民潮引发的危机,欧洲的身份认同也面临着巨大考验。“英国脱欧”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的标志性事件,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未来欧洲一体化前景如何,欧盟究竟是更加团结还是进一步分崩离析都存在很大的变数。另外,当人们讨论中欧关系时,常常要为“欧洲”是什么而发愁。且不说有所谓“新欧洲”(指波兰等欧盟新成员国)、“老欧洲”(德国和法国等欧洲传统发达国家)的说法,未来发展中欧关系时如何看待英国就是令人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如今在欧盟内部,很多国家在对华政策上分歧明显,因此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欧洲领导人都呼吁欧盟在对华政策制定上要保持一致,努力对外发出一致声音。但内部团结面临重重考验的欧洲,该如何与实力持续增长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中国,就发展建设性的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共识,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对欧洲而言,中国是机遇不是威胁,是伙伴不是对手。
最后,中欧相对实力地位翻转,双方看待彼此的心态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大约十年前,中国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往来的贡献持续上升,既是新兴经济体的佼佼者,也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之一。相对而言,欧洲在这十年间却呈现出一种步履蹒跚的发展态势。中国的经济总量不仅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也与欧盟的整体经济规模愈发等量齐观。如果说,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互换令欧洲心理受挫,那么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弯道超车”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突飞猛进更令欧洲感到惊讶。西方一些传统发达国家长期固守中国是一个“封闭、贫穷、落后”国家的观念,然而现在已经到了欧洲必须校准自己对中国认知的时候了。同样,中国也需要敏锐地意识到欧洲当前看待中国时的复杂心理。如何能让欧洲相对理性平和地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是中国应对全球大变局的关键一步。
必须承认,在新冠肺炎病毒起源、香港国家安全法以及中国企业参与欧洲国家5G建设等问题上,由于美国的政治施压,欧洲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方面,跨大西洋关系是欧洲在二战结束之后维系安全和繁荣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是欧洲离不开的重要市场,是推动欧洲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在民粹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很多欧洲国家都出现了反华的舆论,但同时也要看到支持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待欧中关系的意见仍居于主流。对于中国而言,欧洲对中国发展壮大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需要适应的过程,而在美国的影响下,这个过程必然非常不平静。不能排除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中欧关系会因为外界干扰而面临较为困难的时期,但中欧合作的共同利益是巨大的,双方发展积极稳定的战略关系是历史趋势,这不是某些政客或持极端观点的人能单方面左右的。值得注意的是,德法等国领导人近年来不断强调欧洲要具有自主意识,不在中美两个大国的战略竞争中选边站,而要在国际战略博弈中凸显欧洲的战略影响力。
为中欧关系的未来把准方向,离不开双方高层的战略引领。在2020年6月下旬以视频会议方式会见欧盟领导人时,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对欧洲而言,中国是机遇不是威胁,是伙伴不是对手,“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双方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断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发展中破解难题,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回应称,“欧中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双方关系充满活力。当前世界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对话协商才能解决矛盾冲突,消除地区不稳定。欧方愿本着坦诚的态度,同中方开展战略对话,扩大共识”。如何让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具世界影响力?一份全面、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将为双方朝着这一目标迈进提供强大的推力。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欧中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双方关系充满活力。当前世界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对话协商才能解决矛盾冲突,消除地区不稳定。欧方愿本着坦诚的态度,同中方开展战略对话,扩大共识。”
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组装出口欧洲的空调机
已经进入第六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2020年终于进入了收官阶段。根据中欧双方领导人在第22次会晤中达成的共识,双方工作团队在今年7月上旬以视频方式举行了第30轮谈判,重点围绕相关规则方面的文本议题以及清单出价进行磋商。原本,在德国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中欧原定于9月在德国莱比锡举行峰会,届时有望正式签署投资协定。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相关会议被推迟,中欧也正在抓紧攻克谈判余下的难题。
2020年初达成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欧洲而言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既标志着中国能与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就非常广泛的经贸问题达成协议,中欧投资协定有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变成现实;也意味着中美达成的协议可能对中欧经贸合作构成潜在的竞争,影响欧洲的切实利益。换言之,欧盟对中欧尽快完成谈判愈发迫切。冯德莱恩就曾公开表示,有必要立即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提升到最高级别,以便在2020年底前达成协议。
在欧盟看来,与中国进行的有关投资协定谈判正进入“关键阶段”。这里“关键”一词的言外之意是,欧盟希望实质性地解决中国对其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而如果这一目标未能实现,欧盟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设限,尤其是以安全等理由加强对中方投资并购项目的审查。值得一提的是,据柏林墨卡托中国问题研究所2020年4月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对欧盟投资下降了33%,只有120亿欧元。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欧盟的投资限制,虽然中国企业仍有浓厚的投资并购兴趣,但欧盟的投资监控使并购很难得到批准。欧盟目前非常关注的问题包括中国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原则、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技术转让等。中国的谈判目标则包括为中资企业参与竞争欧洲电力、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足够的保障。
深圳盐田港集装箱码头
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剧了中欧达成协议的紧迫感。为应对疫情,中欧先后采取了封闭隔离等防疫措施,双方复工复产、开放边界的进度并不同步,造成双边贸易降幅较大和产业链供应链受损。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遭受了巨大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探底至-6.8%,尽管二季度出现了明显反弹达到3.2%,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中国经济复苏的难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不含英国)一季度经济增速为-3.3%,欧元区19国为-3.8%,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降幅均在5%左右。据中方统计,一季度中欧货物进出口总额下降10.4%,同期对华贸易增长6.1%的东盟超过欧盟,使欧盟失去维持了长达16年的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到了2020年4月,欧元区19 国货物贸易顺差为12.3亿欧元,大幅低于3月的154.7 亿欧元,是2011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欧元区4 月出口规模环比下降24.5%,进口规模环比下降13%。这些数据体现了欧元区工厂和边境关闭带来的需求和生产下降给商品贸易造成的双重打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欧非常需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都急需达成一份高水平的投资协定,使双边经贸合作迎来重大升级。
在欧盟对在中国市场持续获利的信心有所下降,中国也对欧盟收紧贸易投资政策的疑虑上升之际,中国和欧盟需要在关键时刻推动投资协定谈判尽快完成。如习近平主席在同欧盟新一届领导人会晤时所言,中欧要做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两大力量、推动全球发展繁荣的两大市场、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两大文明。特别是在经贸合作上,中欧两大经济体应该发挥世界经济“双引擎”作用,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共同支持科学有序复工复产,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为此,双方要保持相互市场开放,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强中欧绿色和数字领域合作,构建绿色发展伙伴。
如果说,美国一些政客不遗余力在推动中美全方位“脱钩”,那么欧洲尤其是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已经清醒意识到,切断与中国的经济甚至是全方面联系是不可想象的。欧洲无法承受与中国“脱钩”的代价,因此欧洲与美国在对华政策的选择上有着方向上的不同,而投资协定还将推动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更加稳健成熟,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