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摘 要:胶东大鼓起源于民间,扎根于群众,从盲人文艺到传递抗战精神的“革命大鼓”,从走街串巷的民间艺术到走向国际舞台的东方艺术,而新时期的胶东大鼓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不断地创新改造,力求迎合新时代的审美要求,传递新时代的爱国精神。虽然当下胶东大鼓的发展面临一定困境,但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传承人的坚守以及百姓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下,能够让胶东大鼓重新获得生机。相信胶东大鼓的未来不会仅仅停留在资料记载中,而是留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
关键词:胶东大鼓;爱国精神;传承;保护
1 “胶东大鼓”的传承脉络
1.1 口头传承的盲人文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东大鼓,在胶东革命根据地成立之前被称作 “瞎腔”,在胶东多个县都有一定流传,其袭用鼓板、三弦等与其它鼓书相似的乐器来伴奏,以此称作“大鼓”。最初称为“盲人调”或“瞎腔”,并且长时间在何地流传就以何地来命名,例如荣成大鼓、蓬莱大鼓、栖霞大鼓等。“盲人调” 据传于清嘉庆年间产生,常见的腔调有满洲转、靠山调、老越调等。由于各县的艺人修养及文化水平有所差异,群众的欣赏水准不同,便分为东路、南路、北路三个派别。
胶东大鼓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习,而与其他民间文艺不同之处,在于胶东大鼓的载体是盲人群体,这便使初期胶东大鼓的传习是无谱的,因此“口传心授”成为盲艺人对胶东大鼓传习的主要方式。
1.2 传递抗战精神的“革命大鼓”
1939年,八路军在胶东地区建立胶东抗日革命根据地,胶东文化协会在各地组织成立盲人救国会,盲艺人积极自愿地参加了抗战组织,政府组织这些民间文艺工作者创作爱国主题的鼓词供他们演唱,同时举办了盲人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政治、文化以及新鼓词的演唱等。当地文化工作者创作鼓词,由盲艺人进行演唱。拿到鼓词的那天,进行大约一天的练习,次日基本上就可以去各个村镇演唱了,演唱的内容主题是宣传抗战精神和毛泽东思想。
盲艺人的思想觉悟逐渐得到提高,纷纷创作爱国鼓词进行宣传。晚上的时候演唱,白天去老百姓家里听取建议。同时把自身的缺陷作为一种特殊的优势,成为一支盲人革命力量深入敌方,不断搜集情报、瓦解敌军势力,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通过胶东地区党组织的帮扶和引领,革命根据地的盲艺人以及相关创作人员,不断将鼓词进行创新,将革命精神融入其中,鼓舞士气、激励人心!抗战时期,是胶东大鼓发展的重要时期,以爱国精神作为创作题材,为大鼓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党组织的培养和带领下,为其组织创作团队,安排演艺活动和比赛,丰富百姓生活的同时又能够激发群众的爱国精神,很多优秀的爱国曲目深入人心,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胶东大鼓不仅仅是一门民间艺术,更是传递胶东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引领百姓正确价值观和高尚爱国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 “胶东大鼓”的发展现状
2.1 传承陷入困境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开始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可选择的艺术形式、娱乐活动趋于多样化,胶东大鼓这种传统艺术形式逐渐边缘化,被新一代人所忽视,发展空间日趋狭窄,传承陷入危机。胶东大鼓艺人以前是有政府组织和指导的,盲艺人以此为生,而今政府基本很少为其组织活动,只有少数盲艺人以走村的形式勉强维持生计。以前的文艺宣传队也基本处于解散状态,曾经的盲艺人们如今仍坚持传艺的只有少数,盲人们有了更多谋生的选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很少接触到这种艺术形式,只偶尔会从长辈那里听说到这种大鼓的艺术魅力。
我们不能让其存活在回忆中,应保护其发展,守护其传承,让胶东大鼓的爱国精神焕发新的时代风貌,鼓舞新一代年轻人勇于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2.2 胶东人民的坚守与保护
胶东人民为大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胶东大鼓在2006年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胶东地区的文艺团体也为胶东大鼓的传承做出了很多努力。在各种文化活动中,也会看到胶东大鼓的身影,例如胶东地区的毓璜顶庙会、民俗文化廟会、海云庵糖球会等,说唱内容多为好人好事以及新农村建设相关题材,再加上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受当地百姓喜爱。胶东大鼓不仅在胶东传播,也逐渐走向全国,迈进世界。在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便展现了胶东大鼓魅力,由三位年长的盲艺人和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搭档,共同演绎一曲《偷年糕》,耳目一新的艺术形式获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今天的胶东大鼓正以新的面貌走出山东、走向世界,成为胶东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展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3 “胶东大鼓”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虽然胶东大鼓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文艺工作者的保护,但仍然处于濒危状态,传承面临一定困境。因此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通过参考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措施,并结合胶东大鼓自身的发展特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积极培养后备人才
相关政府部门应关注大鼓艺术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发展,这就需要政府提供必要配套措施,增加资金投入,为民间艺术团体和文艺工作者的演艺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其次,文艺工作者应加强创新能力,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表演形式注重多样化,并创作适合年轻人传唱的形式与内容,吸引年轻一代加入演唱行列,激发传承的活力。同时要加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提升文化认同感,让民众自发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关注胶东大鼓的精神内涵,从而自发地为其传承保驾护航,也能够促进胶东文化的宣传,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3.2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胶东大鼓发源于民间,成长于乡间的盲艺人组织,其说唱内容多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相关,基于此,大鼓文化的传承应发扬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特点,将开发与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创作与当代农民相关的作品,丰富农民日常生活,提高精神文明,传播时代正能量。同时鼓励文艺工作者在集市和农闲时期开展演艺活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又能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应加强新农村相关题材的创作,让作品亲近百姓生活,引领百姓的精神文明。
3.3 发展胶东特色的文化产业
可以适当将胶东大鼓的演出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培养相关文化产业,形成具有胶东特色的产业链,也可与不同企业合作,互惠共赢,促进大鼓文化宣传的同时又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储备资金支持,还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可以将大鼓文化与当地相关景观相结合,丰富旅游资源,赋予价值内涵,让其他地区的游客可以更好的感受胶东大鼓的魅力,使其成为胶东的一张名片,利于这一文艺形式走出胶东、走向世界。
3.4 利用新媒体途径加强宣传
在这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多种媒体资源涌现,要充分利用时代优势和技术手段,增加胶东大鼓的宣传途经,扩大受众。例如现在较为流行的短视频自媒体——抖音、快手,可以鼓励文艺工作者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传播优秀的大鼓作品,敢于开拓新途径,善于利用新渠道,加强网络宣传力度,让受众不再局限于胶东地区,让更多人方便快捷地感受胶东的民间艺术魅力,扩大胶东大鼓的文化影响力,促进地域间文化交流,加强胶东大鼓传统文艺的保护与发展。
总之,保护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下去,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刘洋.胶东大鼓音乐文化考察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3.
[2]焦修勇.薪火燃燃—胶东革命根据地对传统文化的推进[J].人文天下,2017(24):96-101.
[3]赵敏.威海盲人曲艺宣传队与胶东大鼓[J].山东档案,2016(0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