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祥
摘 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出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的一句话,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学习时不仅要重视知识本身,还要重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学习 预习
一、明确预习的意义
通过预习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些思考和准备,让学生不上“无准备之课”,使学生听课有的放矢,使我们的课堂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提供更多可能,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数学王国里的数很多,明天开始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大家有没有兴趣,有没有信心?你又想知道关于“分数”哪些知识,明天我们比比谁预习得最好,知道的最多?第二天课堂上,真的有点出乎意料,绝大部分同学能表示“二分之一”“ 三分之一”等分数,知道了分数必须“平均分”。对“用正方形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全班同学竟然折出了全部表示方法,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有的还总结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有的提出“为什么只有几分之‘一?”,对预习得好的、提出有价值问题的、积极主动发言的我做出了充分的肯定。
学生学习了新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心里高兴,这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热情。看得出,预习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也看得出,预习可以让学生听课更加主动。课前不预习,对所学内容不了解,对授课内容心中无数。同时,缺乏接受新知识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听课时就难以与课堂同步,甚至会感到昏头昏脑,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听课效率就不高。如果预习充分,就会对知识内容有初步的认知和见解,甚至自己解决有些问题,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从而获得学习的主动。
二、掌握预习方法
日常教学中,一般的教师常常把内容讲解、课后练习作为重要任务,对课前预习只是简单的布置,对预习的方法指导更是少得可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起来效果自然不好,就不可能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进课堂,这样教师就成了课堂的主体。久而久之,学生认为预习可有可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慢慢减退,学习效果随着降低。所以学生掌握一些的预习的方法实在重要,这里说说小学生数学预习“五步”法: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应尽量少布置预习或不布置预习。我们可以把三年级作为学习预习的起点。开始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例如,学习《倍的认识》前,可指导学生这样预习:1、读:(阅读课本,注意重点,标出不懂问题。)阅读课本第50和53页练习十一第1、2题,把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用波浪线划下来,认真阅读几遍,看看能否理解;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2、想:(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抓住知识联系。)按课本上的要求,圈一圈,想一想,一个圈里有2个胡萝卜,10根白萝卜里面有几个2根,白萝卜就是胡萝卜的几倍。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会了就标上“√”,不会就标上“?”。比比,看看有什么发现?记下来。3、补:(针对所学,查缺补漏,夯实知识基础。)如果对6里面有( )个2,10里面有( )2都没有初步的理解,可翻看课本或请教别人。4、做(试做练习,自我检测,检查预习效果。):请试着完成第50页的“做一做”和53页练习十一第1、2题。5、记:(熟知所学,记忆重点,形成知识网络。)再认真看书,说说《倍的认识》重点学习了什么?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课堂反馈表明:学生预习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年级开始,试着把预习安排在课外进行,但每课预习前都要给学生提供“导学案”,让学生用“导学案”结合适当的方法去进行预习,长此以往,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学生应该能独立进行预习了。
预习方法很多,不胜枚举,比如:动手操作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记好笔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任务落实预习法;家长陪同预习法(低年级)、实践体验预习法(中年级)、抽象思维预习法(高年级)等等,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灵活选用。
三、养成预习习惯
“好习惯成就一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是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预习的时间。特别预习习惯还未养成前,可以在课内进行,老师可以对全班同学的预习进行指导,对后进生的预习进行辅导,有利于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准确把握,从而对下节课的課堂教学作出更好的教学设计。
其次,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合作。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有的学生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其实,解决这类疑难问题才是最有可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把这类问题整理记录下来,课前、课上,或与同学合作交流,或是请教家长、老师,进行解决,努力养成“勤于思考、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次,巧用评价、督查机制。如“百分数(一)第一课时”课前布置了预习。上课了我就说: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知道了“百分数”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学生争先恐后汇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信息。我在黑板上记下学生有价值的或自己没解决的问题。让中、下生到提出自己的看法,让优等生给予评价、补充或是纠正。及时、准确、多角度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出评价。对预习得好的同学,进行正面的肯定,如:口头表扬、在班级展示栏展示优秀预习作业、适当的物质奖励等等,对预习作业无故不做或做得不好的,也可进行学生自己心甘情愿的适当惩罚。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道出了学会学习的奥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长大后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当好接班人,就应该从小学开始,在老师指导下,从预习入手,重视“学会学习”,这将对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习惯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