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0-08-10 09:03王蕾毕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导向英语教学

王蕾 毕冉

摘 要:“产出导向法”是中国学者结合国内外语教学实际而提出的外语教学新理念,“产出导向法”是符合中国本土外语教学的教学新形式,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视角。“产出导向法”注重的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产出,即对外语能力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 外语教学

一、产出导向法

1.“产出导向法”的概念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将“学用一体说”“学习中心说”以及“全人教育学说”作为重要的研究基础,将“输出驱动”和“输入促成”方面的假说作为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将教师作为重要的媒介,促使教育实践中的“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相互联动,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文秋芳2016)。

2.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产出导向法”作为中国的外语教学理论,是在对国内外语教学实质10余年的研究成果,是中国本土的外语教学研究新方向,是符合中国外语教学国情的时代要求。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产出导向法”理论,使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包括教材编写、各教学环节的实施策略以及教学成效。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文秋芳教授的《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2015)从教学理念、教学假设、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三个部分详细阐述了“产出导向法”的构建。常小玲的《“产出导向法”的教材编写研究》(2017)提出“教学理论-行动研究双轮驱动”的教材编写模式,阐述在教材编写不同阶段,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的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张伶俐的《“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研究》(2017)检验了“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指出实施“产出导向法”應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产出导向法”的外语教学理论,为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明确了新方向,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

POA教学体系在国际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POA构建者应邀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做主旨发言,文秋芳教授于2016年在国际期刊Language Teaching发表了论文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to Teaching University Students English in China, 2017年在Routledge出版的Faces of English: Students, Teachers, and Pedagogy (Wong & Hyland 2017)一书中撰写了第七章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A Pedagogical Innovation in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Wen 2017)。这足以说明了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向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3.“产出导向法”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出现外语教学“方法热”,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不少著名学者提出外语教学进入了“后方法时代”(Richards & Rogders 2008),声称“方法已经死亡”(Kumaravadivelu 2006:168),甚至断言“在可预见的未来,创造一个与已有方法不同的全新方法,机会可能很渺茫”(Kumaravadivelu 2006:161)。在“后方法时代”背景下,中国学者创建了“产出导向法”,凝聚了国内研究者的理性和智慧,以及一线教师多轮课堂教学实验成果,丰富了外语教学理论。本篇论文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论证《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期为与国际学术界开展深入对话,为中国本土理论走出国门尽绵薄之力。

此外,“产出导向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英语教学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该理论立足于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重学轻用”或“重用轻学”的不良倾向(文秋芳2013),挑战了“课文中心”的精读教学模式,主张“学用结合”,促使教学实践中的“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完美结合,实现对英语教学法的创新,有助于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产出导向法”在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顺应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和要求,各高校采取压缩大学英语课时,分级进行教学等措施,但教学方法未见明显改变。英语教学仍采用“课文中心法”,即“课前热身-课文学习-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以弄懂词、句、篇为教学目标。其结果是学生对英语学习无浓厚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用分离”问题突出。“产出导向法”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视角,旨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以期为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贡献力量。“产出导向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立足于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现实问题,挑战“课文中心”的精读教学模式,主张“学用结合”,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希望本篇论文有助于提高中国外语教育质量、促进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国际化。

二、“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三个环节的应用

面对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产出导向法”旨在解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针对学生不同的内在需求,激发其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将“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形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并推动“产出导向法”不断完善和发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设定为语言习得目标和文化素养培养目标,其中语言习得目标在于熟练掌握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等通用英语内容,文化素养培养目标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达到听、说、读、写、译的目的,最终达到提升和培养高校学生大学英语综合能力的整体目标。但是,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的加速,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若局限于语言习得和文化交际两个方面,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也应该随之丰富和多样化。根据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结合理工科高校的教学实际和特色,深入考虑理工科院校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大学英语应用能力为总体目标,以促进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培养出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创新型和应用型外语人才。因此,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要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进而构建教学框架,精准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言以蔽之,“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可以使高校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进而使所学知识能够得到应用,最终实现大学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2.教学任务的制定

一节课程的讲授是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的制定密不可分。教学任务内容和形式的设定,是高校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石,优质的教学任务能够学生快速并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课内英语学习知识精确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深入掌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之后,精准定位出教学目标,更要精心地、巧妙地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任务,再使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要求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高效地习得,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此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首先对某一特殊事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析,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加以讲授,但要时刻注意退出课堂,将大学英语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例如,就某一话题,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再以学生个体或者学生团体为单位,对讨论结果加以陈述,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所提升。

3.课堂评价的融入

课程评价环节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的检验,进而掌握学生是否已经到达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能够自主地对学习成果进行产出。评价环节可以分为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两种形式,线下评价是指评价环节在课堂上进行,在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产出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学习问题所在,在哪个方面进行着重学习以及改进。线上评价方式是指教师可以对教授内容在上课之前发布预习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视频观看等多媒体的手段对学生的预习产出加以评价,或者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加以评价。因此,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贯穿于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始终,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产出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这样能够使学生的不精准的习得内容进行及时的纠正,做到产出-评价,再产出-再评价,从而使学生对大学英语应用能力有所提高。

三、“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理工科高校的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大学英语听与说部分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利用“产出导向法”完成学生听与说环节的产出是一项挑战。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单元授课内容为例,首先教师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校园生活,了解校园环境,熟知校园活动和意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输入,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再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某一主题进行研究讨论,在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地讨论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与学习内容高度相符的输出任务,使学生自主地将所学内容进行产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产出成果做出评价。运用“产出导向法”的具体操作如下:一是教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输入,即观看学校的宣传视频,使学生对学校有所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刚刚离家的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二是引领学生探讨话题,开发出学生潜在的惰性知识,即不能进行自主产出的习得知识。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说出对学校印象的一些词汇,增强学生渴望自主表达的自信心。三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来表达对校园的印象以及展望美好的校园生活,最后再由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呈现出来。四是教师要对学生的产出进行及时的评价,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制定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政策,该政策的制定促使高校教育要与区域经济、国家经济甚至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接轨,因此,高校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出调整。大学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以及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而“产出导向法”的教育理论是属于中国自己的外语教学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新思想,“产出导向法”的“产出”理念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培养高校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地输出,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2]文秋芳.輸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3]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假设:建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

[4]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G.Cook & B. Seidlhofer(ed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r of H.G.Window-son[C].Oxford:OUP,1995.

[5]Bachman L.F.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criterion-reference tests of language ability in language program evaluation[C].Jason RK.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Hymen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Pride,Holmea.Socialinguistics.Harmoundsworth,UK:Penguin,1972.

[7]RIVERS W M.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导向英语教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偏向”不是好导向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