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婉婷
摘 要:当下我国的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都在高速发展,在当前图书馆进行馆藏书籍加工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了数字化技术。本文所论述内容是针对目前我国馆藏民国时期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民国期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论述,同时对今后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情况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国期刊;数字化;发展
1 前言
对于我国民国时期来讲,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属于重要阶段,并且是我国通史的一个部分,但民国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与民国有关的文献资料非常少,而且图书馆针对该时期的古籍以及文学资源保护工作效率非常低。民国时期所包含的文献主要有图书以及期刊和报纸档案等等,而期刊属于其中最主要的一种,也是涵盖信息最广泛的一种。所以,针对民国期刊数字化进行研究与论述,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民国期刊资源分布状况
民国期刊资源在我国各地图书馆均有分布,只是分布数量上有所差异。从分布数量上来看,上海图书馆对民国期刊资源的储藏是排在首位的,共计18,000余种。然后是国家图书馆以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数量以及种类分别为15,000余种和12,000余种。我国民国时期所发布期刊种类共计2万余种,各地图书馆馆藏民国期刊资源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复现象。
3 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存在问题
3.1 建设资源分散且重复
因为在我国民国时期,出版事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虽然民国时期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是在这几十年期间却出版了2万余种期刊,而针对民国时期期刊进行收藏时,因为收藏分散,所以导致实际数字化建设工作出现了重复性。在当时历史时期下出版的期刊数量在2万多种,各图书馆实际馆藏的数目却都接近2万,所以在这些馆藏资源当中一定是有一些资源重复收藏出现的,而对于数字化建设来讲,这些重复出现的资源会导致许多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3.2 统一标准缺乏
因为民国期刊在我国大范围内分布,所以针对民国期刊的数据库建设,以及管理工作大多数都处于分散状态,根据图书馆所在地的实际需求进行数据库建设是最主流的形式。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因为各图书馆本身的情况有所不同,在人力资源以及资金投入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缺乏整体的规划以及统一加工标准,在实际进行期刊数据录入的过程中,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状态。而且不同的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加工时,所使用的加工方式不同,也会导致最终形成的数字资源格式也不尽相同,在进行检索时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
3.3 版权问题
在我国著作权法当中,对于公民所创作作品的发表权具有了明确的规定,在作者终生和死后的50年内,其本人都享有作品的发表权,如果作品是合作作品,那么作者死亡之后的50年仍然属于著作权保护期。所以根据此章程,在现如今我国馆藏以及数据库当中刊载的一些文章,其本身仍然处于著作权保护期内,但是因为一些时间原因以及地域原因,这些著作权人在很多时候都无法查明。而对于民国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来讲,虽然引起了社会各界重视并且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尚未形成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版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而我国三大最有影响力的数据库当中,除上海图书馆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对于版权问题进行了规避之外,其他两个民国期刊的数据库,在各自网站上对于版权问题都进行了相关的免责说明,对于一些仍然存在著作权人的作品来讲,如果发现在网站上存在该著作权人的作品,那可以与网站联系,并且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偿,或者是将作品下架。
4 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发展方向
4.1 数据资源共享
为了避免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资源重复,导致重复录入现象出现,各地图书馆针对民国期刊资源应进行线上交流,在出现重复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协商剔除,保证数据完整性,但同时又不会存在重复性数据。公共图书馆之间针对民国期刊资源的整合工作,应加强合作与组织。过去所存在的敝帚自珍现象应当破除,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的图书馆应当牵头开展合作工作,然后将收录年卷最早最详实的图书馆资源进行应用,保证数字化资源整合过后能够高质量而且具有代表性。
4.2 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引进
对于图书馆本身来讲,在长期运作以及经营过程中,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始终保持高效运作状态,那么对于当下的运行模式就需要进行改变。商业化公司的运作模式是非常成熟同时具有可行性的。在专业指导下,可以保证图书馆的运作更加具有效率。所以,图书馆本身的运作模式可以借鉴那些提供数字化资源内容的商业公司运作模式,与商业公司进行合作,在资金以及统一运作模式支持下,对民国期刊资源进行集中整合。然后依靠商业力量来对整个民国期刊资源进行运作,能够使民国期刊的数据库早日面向社会进行服务,而且大大降低整合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避免了文献被损毁的可能性。
4.3 版权保护委员会建设
在上文所述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引进过程中,因为商业公司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所以民国期刊资源本身的版权问题要及时的解决,这样才能够保证后期商业运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纠纷。对于民国期刊来讲,其本身在出版过程中的出版社版权已经用尽,但是作者所拥有的版权却仍然有存在的可能,因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许多作者本身已经查不到了,所以说版权问题的解决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这部分期刊本身的权属存在划分不明的状况。而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国外谷歌公司在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针对那些有出版作者,但是却没人认领的图书进行了线上图书版权登记处的建立,在实际收益分配的过程中,谷歌保留37%,而圖书版权登记处则得到剩余的63%。我国图书馆的版权保护工作也可以借鉴此模式,建立版权委员会并将民国期刊资源在商业化运作过程中所得收入的一部分,支付给版权委员会,对版权登记以及收集分配版权费等功能进行维护。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文之中对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当下我国针对民国期刊资源所进行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版权限制,所以工作成效仍然并不是非常可观。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寻求突破模式,结合商业化运作模式以及版权委员会对民国期刊资源版权归属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要加强各地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以及联系,实现数据共享来剔除重复资源,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民国期刊数字化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敏.民国期刊数字资源建设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000(012):43-46.
[2]段晓林.从影印出版及数据库建设看民国期刊的整理与利用[J].图书馆,2013,000(003):107-110.
[3]江红.浅析数字化在民国期刊保护中的作用——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9.
[4]韩春磊.民国期刊资源数字化的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3,32(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