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山
一直以来,高中英语都是国内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科目,但是对于这一科目的教学开展,许多时候都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升,教师的教学开展也存在较多不足。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拓展延伸当中,高中英语也需要针对自身教育进行多方面优化,积极采取一些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智慧课堂本身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致力于信息化电子教学设计,并且能够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充分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在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高中英语也应当加快构建智慧课堂的步伐。从当前高中英语构建智慧课堂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对于智慧课堂的实践并不完善,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将原来的教学资源迁移到了电子设备上,基础的教学模式并未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难以产生全新的教学效益,有待于在新时期做出进一步地调整与改观。
1. 构建高中英语智慧课堂的问题分析
1.1形式化问题严重,缺乏实际创新
虽然智慧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并不代表采用其中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便能称为智慧课堂。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智慧课堂,明显存在着对智慧课堂认识不足的问题,多数时候仅仅是对智慧课堂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加以應用,却缺乏对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这一问题直接使得智慧课堂的教育形式化严重,虚有其表而没有实际的创新教学方法,相应的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升。
1.2技术支持力度匮乏,不懂得与时俱进
智慧课堂本身是以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因而有必要保持课堂的先进性,即应该跟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做出相应的改进,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智慧课堂中,并没有充分融合信息技术创新原则,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非常薄弱,无法发挥良好的教学实践作用,智慧课堂仅仅拥有设备而缺乏技术支持。
1.3学习方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
高中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并不仅仅是对基础教育资源的电子化实践,同时也是教学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但纵观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智慧课堂,教师的教学依旧保持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不仅无法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也很难发挥自身学习上的主管能动性,实际的学习效率较低。
2. 构建高中英语智慧课堂的改进办法
2.1注重全面创新,提高课堂活力
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智慧课堂,高中英语在新时期的教学实践当中,应当注重自身的全面创新,即不仅需要对基础的教学设备和技术进行创新,还需要对相应的教学方法展开创新,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让学生体验到更高的学习兴趣。在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努力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如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进而改善教学成效。比如,在学习“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设计趣味的学习任务,然后由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学习任务为基础,针对这一课题展开探索实践。
2.2坚持技术原则,推动课堂优化
高中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与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失去了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那么相应的课堂教学也会呈现出较多问题。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应当坚持技术原则,一方面注重优化课堂中的各种信息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确保其能够符合当前的英语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应当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创新应用,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用。比如,在学习“Developing and developed”的时候,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展示相关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以课题为基准展开网络搜索,引导学生通过智慧课堂获得更加健全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认知。
2.3关注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智慧
高中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主体智慧的发挥,如果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中保持积极的学习主动性,反而长期保持被动学习的状态,相应的学习积极性将严重下降,不利于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一状况下,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智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实践当中,并通过英语探索和实践得到相应的英语知识,持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全面推动下,高中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坚持智慧课堂创新实践,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创新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 秦艳. 高中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 考试周刊, 2018(84).
[2] 陆娟娟. 刍议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J]. 校园英语, 2015(17).
[3] 吕桂凤. 新课改下加强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分析[J]. 高考(综合版), 2014(07).
[4] 石艳春.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打造[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4(10).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