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20-08-10 09:05袁明兰刘丽
消费电子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工科专业高职院校

袁明兰 刘丽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技 工科专业 生产性实训基地

伴随科技进步,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高素质、高科技人才,但仍存在教育质量不高、特色不鲜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脱节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滞后,课程内容选取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需求,校内实训基地功能无法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国内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上获得了不少的实战经验,尤其是在部分沿海高职院校中,已成功实现现代学徒制试点,部分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有企业或产业学院,大大彰显了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

1 现状分析

学校提供生产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支持是目前生产性实训基地开设的主要方式。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开展生产性实习教学:形成生产设备先进,与社会同步的技术、生产工艺,学校解决技术,资金不足和实习成本较高的现状,企业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彼此相互促进,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协助职业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各自利益存在很大分歧,生产实习不是以教学为主,而是以利益为主。实习项目不能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是根据生产的需要,导致生产实习基地的后续发展能力不强。

1.1生产实习基地无论数量和质量上无法满足生产实习需求

高职院校生产实训条件无论在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需要,严重制约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相比企业,学校实训设备落后,技术陈旧,实训场偏少或严重不足。为着力提升专业能力,部分院校引入了企业的生产性实训项目,但往往数量不多,规模也较小,不能满足师生共同参与的需要,导致实训开出率相对较低。

1.2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专业培养目标不能恰当的与行业岗位对接,学生的实践技能未能得到真正的彰显,再者部分专业教师对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极度缺乏认知与实践经验,导致真正的生产性实践环节不能顺利开展,而是以理论知识传授的方式呈现。在技能功能的开展上也大大的得到了压缩,不仅弱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更是降低了基地的实践性功能。对社会开展的技能服务与培训和研发又或是技术支持都不能发挥基地的本质作用,校企深度融合也未能真正开展,可持续发展无法得以满足。

1.3实践教学能力与培养目标不协调

由于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在实训教学环节,通常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布点实训项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契合,甚者是偏离,不能与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相匹配,常常是校企合作单位做什么,学生就实训什么内容,未能与专业真正融合;二是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不一致。通常实训目标含糊不明,为解決企业需要而需要、实训方法简单粗暴,没有技术含量;三是以单一的生产环节取代完整的工作过程,更多的注重了时间的把控,强化了任务又或是教学工作量的完成,而忽略了操作规范和任务分析,更未注重产品的检验。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为主,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型学习方式应用得不够。

1.4专业教师远不能适应生产性实训教学建设的需要

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多数从学校进入到学校,即是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占比较低,大多数专业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普遍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历,更不能对接职业岗位需要组织实践教学。也就是说,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教师极度缺乏。

2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机制

2.1探索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岗位需要,按照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专业生产实训项目。按照“六个合一”教学模式和企业生产作业要求,科学规划“工学一体化”教室和生产实训车间,配置满足生产实训工位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教学实训设备,合理布置水、电、气、设备。

2.2探索并创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探讨学校、企业的利益分歧点,寻找校企利益共同点。寻求解决运行机制、资金、技术难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必须搭建好合作共赢的着力点,让学生切实为企业服务,让学生真正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从而逐步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本项目将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研究校企合作建设高职高专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机制。

2.3探索发挥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新机制

积极探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功能,创新共享型实训基地新机制。生产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学生生产实训的需要,还应满足企业的盈利需要、学校的教科研需要。探索发挥基地社会服务方式与途径,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生产工艺的升级。在为整个行业培养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功能。建立对外开放的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师资与员工培训中心,实现课程开放、资源共享,积极发挥区域社会效益,为整个行业培养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2.4探索顶岗实训的管理办法

顶岗实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顶岗实习的范围大,顶岗实习的项目多,技术含量参差不齐,生产条件差异性大,企业以经济利益为重,这些原因造成顶岗实训管理难。同时学生刚踏进社会,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比较陌生,对高强度的生产实习,工作条件的不适应,会导致学生的思想情绪波动,如不及时沟通,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同时企业师带徒制度,学校的导师制度还不完善,实习期间的安全也存在一定隐患,目前国内也发生多起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事故,因此探索适合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2.5探索 “六个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生产实训项目,学校师生深度融入企业生产全过程。校企合作探索 “六个合一”(工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模式[1]。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培养“双师素质”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建设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

职业教育,甚至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广为被人们所认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切实服务于行业企业岗位需要,从而形成了就业难且就业质量低的普遍现象;但与此对应的是企业难求技能型人才的突出现象。这一相对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折射出职业院校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未能与职业岗位的需要相吻合。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养成,更多的来源于平常教学中的实践性活动,在老师创设性实践教学活动中养成不会到会,在反复演练中造就熟练技能。以职业岗位技能的需要为依托,依据专业标准和行业规范,通过依托职业岗位技能所需的真实岗位情景创设,为学生铺就模拟职业真实场景,以助推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可持续性成长。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行业企业生产性车间的衍生,一定程度上辅助学校提升了办学条件,也彰显了学校的特色,同时也搭建了技能培养的与学校科学研究的有效路径。

4 结语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路径的彰显指明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方向;高校借助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工科专业高职院校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备好第一堂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