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08-10 09:24陈海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小学体育德育

陈海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学情为基础加强德育,通过教师示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突发事件中渗透德育,以此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 渗透策略

德育,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显于行,只有在体育教学中真正渗透德育,才能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体育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逐渐形成合作、竞争意识,同时学会尊重与关心他人,并培养自身的良好品德。”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体育技能教学任务。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自主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观念,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也正是由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强化,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加重视体育技能的教授与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同时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的学习情况来作为评定依据,并未将学生的德育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中,导致体育教师仅根据考核内容开展备课与教学。由上述可知,对于德育的渗透,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以及认知特点也是影响德育渗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精力放在组织学生方面上,且加上活动的准备时间与体育技能的练习时间,使得渗透德育的时间非常少。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在教师示范中渗透德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说学识高即为教师,身正才能为人示范。对于教师而言,“学高”为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延伸专业知识,并拓展思维;“身正”则为拥有良好的人格、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首先,需要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并约束自身的言行,使学生受到教师良好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体现教师示范的价值。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保证自己提前到达训练场地,穿好运动服、运动鞋等,通过这些细节给学生做良好的示范。如此影响和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穿好运动服装提前5分钟到达指定地点。其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从而学生也会尊重教师,长此以往的师生相互尊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再次,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刚柔并济,并多给予学生一份鼓励、安慰,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与和蔼可亲。最后,对于学习中犯错的学生,教师要用宽容与耐心去引导和教诲学生,使学生能逐渐打开心扉,聆听教师的教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武断评价学生或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学生,当教师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与示范时,则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学生在内化这些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改变自身的言行举止。

2.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挖掘,并积极运用这些资源,才能在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小学体育课是以活动、游戏为主,小学生具有爱玩、活泼与好动的特点,学生十分喜爱体育课。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有田径运动、球类、体操与游戏等,这些教学内容均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来渗透德育,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合理的渗透策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集体竞技的体育项目为例,集体竞技项目有广播体操、足球赛、合作传球、接力赛等,如在“合作传球”中,教师让学生组成小组,并开展集体竞技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又能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又如,在“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师可针对队列、动作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规范自己的动作、行为,从而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可举行广播体操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比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集体荣誉感。此外,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应从小培养。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际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逐渐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由于德育的内容众多,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德育的切入点,一点一滴地汇聚德育,最终形成德育海洋,使学生在德育海洋的遨游中培养自身的良好品质。

3.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德育

教学方法会因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教学地点等因素而产生变化。而由于体育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使得小学体育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角色,应紧抓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成为德育渗透的助力,从而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如篮球、足球和排球等团队项目教学,这些团队体育项目蕴含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的德育资源,若教师仅采用单一的示范教学、学生自主练习的教学方法,则难以实现德育渗透。因此,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分配学生进行男女篮球对抗比赛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相关篮球的技能,并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使学生的对抗比赛激烈有序地开展。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充分学习到体育技能,还能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还可联合其他班级开展班级的篮球团体比赛,让参赛的学生热情参与,观赛的学生则为班级加油助威、送水、送纸巾等,让每一个学生都为自己的班级贡献一份力。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获胜或失败的原因,并与学生一起交流比赛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在比賽中深入学习篮球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合作、团队的教学方法,能让德育在无形中渗透至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长期受到良好德育精神的熏陶,从而树立良好道德与品质,逐渐形成高尚的情操。

4.在教学事件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而教师在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处理与引导,使教学顺利进行。由于体育教学多在教室外开展,突发事件的概率相较于其他学科较高,所以教师在这些突发事件中应积极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并加以智慧的处理与引导,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德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突发学生起争执事件时,首先,教师要阻止双方争执的言行,让双方冷静思考刚刚所发生的事情,并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其次,在处理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公正,采用心平气和的态度来查明事情发生的缘由,并趁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先鼓励学生进行沟通,使双方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再引导学生学会和人交往与合作、分享与共处。通过这样的处理与引导,除了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外,还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又如,在进行短跑练习时有学生摔倒了,教师应首先查看学生的伤势,并让几个学生将受伤的学生送到医务室。随后,教师借此机会告知学生在进行运动练习时要注意安全,并教育学生:“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家庭里的一分子,当有同学发生意外时,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通过这样的德育,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习关心、帮助他人。体育教学的突发事件还包括学生争抢体育器材、小组不合作和学生打架等,对于这些事件,教师应凭借自身的应变能力,并运用智慧合理地将突发事件变为德育渗透的契机,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吸收宽容、爱心、谦让与乐于助人等品质,并逐渐内化,从而培养自身的良好品质。

总而言之,德育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不断探索、实践,以了解现阶段德育的渗透现状,并找出合适的德育渗透策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小学体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