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采访技巧分析

2020-08-10 08:49王欢
新闻传播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采访技巧

【摘要】近些年来,新闻采访被拒绝的情况变得越来越频繁,严重时甚至出现过记者被打骂的暴力行为,相较而言,最常见的情况是被采访者以非暴力的形式拒绝或是不配合记者的采访。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需要掌握应对方法,本文即时“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采访技巧进行研究。

【关键词】非合作型;采访对象;采访技巧

【作者简介】王欢,佳木斯市广播电视台编辑。

在媒體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采访对象不合作的现象,面对“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记者必须要精准把握其心理特征,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采访技巧以获取关键信息。

一、关于“非合作型”采访对象

“非合作型”采访对象是指在被采访时不按照采访者意图提供事实信息的人。基于采访对象面对采访时表现出的合作意图,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蓄意不合作采访对象和无意不合作采访对象。

(一)蓄意不合作的

蓄意不合作是指针对采访者的话语意图持消极应付态度,有意提供缺失、冗余、失真、错位或者模糊的话语信息,目的是回避或者隐瞒事实。他们通常表现为缺乏合作意愿或是反感、抵触采访活动,回避问题的隐藏目的则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或是形象。例如一些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对采访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性和焦虑,选择以否认或是模糊语言逃避提问,这是明显的蓄意不合作。

(二)无意不合作的

无意不合作则是采访对象受客观环境因素或是自身素质能力的制约,在表达时出现信息歧义或是表达受阻的情况。虽然他们拥有一定的蓄意不合作特征,但对采访活动本身并没有抵触或是反对情绪,如一些社交能力弱、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普通话水平不高的人在接受采访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合作”的表象。例如,《名人面对面》这档节目在采访孙红雷的一期中,主持人做出过这样的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的情感方式是直白赤裸的,还是有点像探戈舞欲爱还休、欲语还休的那种?面对这一问题,孙红雷的回答则是:我不太懂我自己。戈辉(主持人名),我不是特别了解自己,我只了解自己一部分。我对于自己情感部分,我是空白的,我并不了解。孙红雷显然对提问作了回避,但他的情感表达无疑是真诚的,之所以做出这种回答原因在于主持人的提问超出了采访对象的认知范围或是接受能力,使其难以应对,故而采取转换话题的策略。

二、采访对象“非合作”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大量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将采访对象“非合作”的原因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个人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一)个人因素导致的“非合作型”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的身份、个性、能力等因素的不同会使其在接受采访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言语行为。综合来看,导致采访对象“非合作”的个人因素可以概括为五点:其一,利己行为导致的“非合作”。采访者所选择的采访对象往往与特定事件有着利害关系,采访对象基于利己原则考虑,会对采访活动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当采访活动有利于采访对象时,他们会乐于配合。但若是对采访对象的个人形象或是利益不利,往往会拒绝采访或是在采访中逃避话题。大部分采访对象对于媒体采访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利害影响的考虑喜忧参半,因此对采访的态度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其二,身份职业导致的“非合作”。职业体现的是个体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个人知识技能、文化素养甚至是社会地位。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往往是不同的。例如,政府官员、干部群体在接受采访时的回答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够直指问题核心。同时也可能出现打官腔、说空话的现象。而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现出较强的严谨性,其回答内涵较为丰富。工人、农民群体在接受采访时的表达往往直接、实在,因文化水平不足而出现紧张或是磕绊的情况十分常见。

其三,个性特征导致的“非合作”。人的个性特征千差万别,这使得不同人面对采访时表现出的态度也不同。如性格外向、热情善谈的人往往乐于接受采访,但在采访中存在鲁莽冒失的情况。情感丰富的人在采访中会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性格内敛的人倾向于不接受采访,他们态度冷谈、沉默寡言,且容易在陌生环境下出现紧张情绪和压力感。

其四,情绪状态导致的“非合作”。不合作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表现出的情绪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过度兴奋、情绪紧张以及情绪低落。过度兴奋会使采访对象积极主动地表述事实,但容易脱离主持人的掌控;情绪紧张的采访对象在语言表达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阻碍:而情绪低落的采访对象则会以消极态度应对采访。

其五,认知错误导致的“非合作”。比较常见的认知错误现象有三种,一是对记者采访动机不了解,担心采访内容对自身不利,因而选择回避采访。二是对采访事件认知错误,担心自己做错事被媒体曝光或是做了好事被大众质疑。三是对广播电视媒体宣传报道存在成见,不信任媒体的客观公正性,因此产生抵触情绪。

(二)环境因素导致的“非合作型”采访对象

其一,霍桑效应。人类个体在意识到自身被人观察时,会表现出改变自身行为的倾向。部分采访对象处于摄像机镜头下,会产生被大众关注的错觉,进而下意识的表现自己好的一面,掩饰不好的一面,这会导致采访成为一种“表演”,失去真实性。

其二,采访者导致采访对象“非合作”。一些采访者在采访活动中存在态度不端正、衣冠不整、礼仪不良等现象,会使采访对象表现出对采访活动的抵触。

三、针对“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采访技巧

(一)合理使用心理“控制”手段

记者在采访时可以根据采访对象的态度,分析并掌握其心理特征,采用一定的心理学技巧可以起到“控制”其态度的效果,具体手段如下:

其一,示范。记者基于特定的人和物将自身的态度和行为外放表现出来,以影响采访对象做出同样的反应。适当的表露自我可以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和好感,争取到采访对象的合作。

猜你喜欢
采访技巧
如何恰当运用采访技巧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质量
当代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探讨新闻采访特征分析前提下采访技巧的提升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分析及思考
如何有效运用采访技巧来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质量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一位新华社记者谈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突破技巧
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
从电视访谈节目看名记者的采访技巧
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