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桥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1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ERCP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ERCP+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及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57.49±22.34)μmol/L、(33.38±27.65)μmol/L、(63.48±18.96)U/L、(101.24±32.85)U/L, 均低于对照组的(93.95±48.39)μmol/L、(55.62±25.37)μmol/L、(115.64±36.41)U/L、(168.39±66.18)U/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顯著高于对照组的90.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 P=0.040<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0, P=0.532>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ERCP及向应手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有助于加强胆汁排泌, 促进降黄速度, 从而有利于保护肝细胞, 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梗阻性黄疸;胆管引流;胆管支架;胆总管结石;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56
梗阻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肝内外胆管部分或完全机械性梗阻, 胆汁不能正常排入肠道, 引起胆汁瘀滞、酯型胆红素反流入血, 进而引起的黄疸现象[1]。瘀滞胆汁可导致胆管内压增高、肝血流干白, 从而引起其他体内生物学、免疫功能以及脏器功能改变, 进而引发其他并发症[2]。引发梗阻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有肿瘤、胆管结石、胆管炎症、胆管蛔虫等。手术治疗方式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首选。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 使得ERCP及内镜下取石、引流、支架置入等成为可能, 并不断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3]。到目前为止ERCP治疗梗阻性黄疸已成为临床常用手段。但长期应用表面单纯应用手术治疗方式见效较慢, 术后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变化不明显。对此本研究将探讨分析ERCP治疗梗阻性黄疸术后应用熊去氧胆酸对其疗效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2例,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体温增高、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部分患者还伴有体重减轻、消瘦、贫血、无力等。实验室检验患者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血清总胆酸有不同程度增高, 尿胆红素强阳性, 总胆红素均>34.2 μmmol/L, 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比例>50%。影像学检查患者肝内外胆管有明显扩张, 部分患者伴胆囊肿大。所有患者相关症状、检验检查结果均符合梗阻性黄疸的相关特征, 并确诊为梗阻性黄疸。已对本研究所选患者进行本研究详情介绍,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1例。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9例;年龄24~71岁, 平均年龄(46.22±12.73)岁。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1例;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48.43±13.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问诊、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相关表现符合梗阻性黄疸相关特征, 并予以确诊的患者;②自愿参加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依从性良好的患者;④能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⑤3个月内未采用其他治疗方式;⑥无相关手术或相关药物应用禁忌证的患者。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病史患者;②语言沟通障碍, 无法正常交流, 或不具备日常行为能力患者;③年龄<18周岁患者;④无法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⑤有严重心肺或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⑥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患者;⑦碘
造影剂过敏或本研究需要应用的其他药物过敏患者;
⑧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病患者;⑨合并有其他传染性疾病患者。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ERCP治疗。术前向患者告知手术风险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 取得患者同意并签字确认。术前进行碘造影剂过敏试验。术前禁食8 h, 肌内注射哌替啶50 mg、静脉注射解痉灵20 mg, 降低患者术中不适。采用全身麻醉(全麻), 患者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 十二指肠镜一次通过食管、胃、进入十二指肠降段, 探查十二指肠乳头。经活检口插入导管、适当调节角度纽及抬钳器, 让导管与乳头开口垂直, 并将导管插入乳头。透视下经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 在荧光屏上显影胆管及胰管, 寻找病变位置, 进行拍片储存,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胰管显影, 以防引发胰腺炎。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 采用括约肌切开取石、放置引流管、置入支架等内镜下治疗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用ERCP+熊去氧胆酸治疗, ERCP同对照组, 术后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Losan Pharma Gmbh, 注册证号H20181059;规格:250 mg×25), 口服用药, 剂量按体重10 mg/(kg·d), 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情况。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疗效情况进行评定, 若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50%, 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或胆囊肿大为显效;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血清总胆红素降低>30%, 影像学检查患者胆管扩张或胆囊肿大征像有明显转好为有效;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 或血清总胆红素降低<30%, 或影像学检查患者胆管扩张、胆囊肿大现象无明显好转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胰腺炎、感染、心动过速、头痛头晕、出血、消化道穿孔。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4例, 有效17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 有效20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2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 P=0.040<0.05)。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胰腺炎3例、感染1例、心动过速1例、头痛头晕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对照组患者发生胰腺炎2例、感染1例、出血1例、消化道穿孔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0, P=0.532>0.05)。
3 讨论
梗阻性黄疸瘀滞的胆汁在持续增多后, 胆管压力会逐渐增高, 胆汁可能通过破裂的小胆管或毛细胆管进入到组织间隙和血窦, 从而引起血内胆红素异常增高[4]。血内胆红素长期异常增高会导致干细胞反复受到胆红素损伤, 从而容易出现肝硬化, 甚至导致肝衰竭, 同时也会对肺、肾脏等引起一定程度的损伤, 形成肝肺综合征或肝肾综合征[5]。因此对于已经确诊为梗阻性黄疸患者, 应该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保护肝细胞。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造成胆道梗阻的相关病因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进行引流、解压。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推广, 内镜下检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也逐渐推广起来。ERCP就是一种利用十二指肠镜进行摄片和内镜下放置引流、取石、置入支架和扩张治疗的微创手术方式, 其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在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应用中效果较好, 应用较广。熊去氧胆酸是临床上治疗黄疸的常见药物, 应用后可以增加胆汁酸分泌, 从而促使胆汁成分改变。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术后应用熊去氧胆酸有助于帮助患者尽快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从而帮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为探究熊去氧胆酸联合ERCP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专门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熊去氧胆酸联合ERCP治疗梗阻性黄疸确能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尽快降低, 从而更好地保护干细胞, 同时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忠华, 石炳林, 何传果, 等.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进展. 中国医学创新, 2019, 16(14):169-172.
[2] 黃涛, 蔡方, 王玉龙, 等.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9, 31(7):474-478.
[3] 彭峰辉, 刘凯, 杨阳, 等. 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途径植入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例报告.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7):1601-1603.
[4] 孙运涛.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肠道胆管穿刺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14):
11-12.
[5] 朱刚稳.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临床分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 32(6):815-816.
[收稿日期:201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