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莲,李会琴,徐 宁
(中国地质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生计(Livelihoods)是人们维持生活的方式或手段,Robert Chambers的著作里最早出现关于生计的研究①。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 “可持续生计”的概念。1995年,在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峰会(WSSD)上,会议重点讨论了缓解贫困地区压力及消除贫困的影响因素,其中以可持续生计的内容最为显著。随后,可持续生计逐渐被用于贫困治理和乡村发展等领域研究。已有学者从失地农户②、气候变化③、生态移民④等角度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进行研究。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旅游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方式备受人们关注。本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当前旅游精准扶贫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便有效预防返贫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可持续旅游生计进行综述,从而为我国贫困问题和可持续生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基于此,笔者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检索库,以“旅游(Tourism)”和“可持续生计(Sustainable Livelihoods)”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论文,剔除重复及主题不符的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4篇 (时间:2000年—2019年5月)。从文献分布来看,可持续旅游生计研究分为3个阶段:(1)起步阶段:2000年—2007年,这一时期文献数量较少,旅游对生计的影响开始成为关注热点,主要围绕其概念展开研究。(2)发展阶段:2008年—2013年,英文文献增长迅速,旅游作为有效的扶贫方式在国外得到重视,在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可持续旅游生计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增长缓慢。(3)快速增长阶段:2014年—至今,中文文献数量增多,增长迅猛,这与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的进展相一致,旅游可持续生计渐成研究热点。
图1 可持续旅游生计研究文献统计(2000—2019)
Chambers和Conway认为生计包含人们谋生所需的能力、资产和活动,当人们面对外部生计环境带来的风险时,能够采取相应行为来抵御风险并不对生计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生计就具有可持续性⑤。在此基础上,Srijuntrapun指出,可持续生计还包含不依赖外部支持且不会破坏他人的生计⑥。杨燕霞引入了文化内涵,指出社会文化与生计紧密相关⑦。文化是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谋生资源,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生计⑧。可见,可持续生计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很强的抗冲击力、明显的经济特征及典型的文化特征。
图2 可持续生计框架
可持续生计框架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SLA)的提出为研究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要素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⑨,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影响人们生计发展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见图2。SLA揭示了生计的根本性质,展现了发展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识别自身的生计资本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利用自身优势以及外部环境扶持,达到期望的生计结果,从而实现生计的可持续性⑩。
图3 可持续旅游生计框架
旅游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外部介入力量,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具有显著影响,是促进乡村居民生计转型的重要驱动力⑪。可持续生计框架成为评估旅游业发展对乡村居民生计影响的重要框架体系⑫。可持续旅游生计是指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家庭为单位,旅游目的地居民根据自身的意愿和资本,将参与旅游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且与其他生计方式一起实现生计目标,以应付旅游环境的变化并能从外部冲击中得到有效恢复,实现旅游可持续和生计可持续⑬⑭。
在SLA基础上,为了更好地研究旅游扶贫及旅游生计问题,Shen提出了可持续旅游生计框架SLFT(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 for tourism)⑮,为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SLFT是在旅游业的环境下纳入生计因素,而不仅仅是把旅游作为发展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效益。从宏观来看,旅游环境主要指旅游目的地资源和政府的作用;而微观层面则重点指旅游市场、社区旅游发展模式以及旅游发展阶段。同时,旅游生计资本除了五大资本外,还引入制度资本、吸引力资本和认知资本。旅游生计结果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此外,根据不同的旅游发展方式,学者们在可持续旅游生计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志愿者旅游的可持续生计框架、生态旅游可持续框架⑯、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框架等⑰。
1.脆弱性背景。可持续旅游生计框架下脆弱性背景包括多种内含。如自然冲击中的地震、洪灾等,虽然罕见但破坏性极大,对旅游生计的影响显著⑱。韩自强等发现灾后重建使得汶川县五种生计资本有较大的提升,灾后重建物质建设效果显著⑲。气候变化带来的更多灾害风险,对旅游业和可持续生计均会造成严重影响⑳㉑。何志扬和张梦佳指出,气候移民原本羸弱的人力资本在持续干旱气候影响下加速贬损,农户掌握的农业生产经验及外出务工技能的缺失、原有传染性疾病的复发等直接妨碍了气候移民生计能力的恢复与提升㉒。此外,旅游生计脆弱性环境还包括旅游秩序管理不善、旅游市场推广不足、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不完善、个人素质能力缺乏、组织机构和制度软弱等⑭。
陈佳等对秦岭景区农户的调研发现,受家庭经济收入、地理区位差异、家庭劳动力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生计类型农户所呈现出的生计脆弱程度存在差异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多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将农户适应性与脆弱性背景相结合来分析旅游目的地农户的生计情况。Farrell B等从生态经济和全球环境变化的视角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认为将旅游地视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在系统中当农户适应外部环境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较差时,其生计脆弱性会随之增加㉔。蔡晶晶等指出,旅游的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威胁大于机遇,农户适应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最终生计结构的转变。吴吉林等在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出了传统村落农户适应力评价模型与适应性变迁机理㉖。通过分析旅游环境脆弱性背景的原因及特点,增强对脆弱性的认识,便于农户、政府及时做出调整,从而增强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
2.旅游生计资本。多样化、均衡化的生计资本才能满足人们的生计需求,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⑯。生计资本不足是制约精准扶贫落实困难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制约人们从旅游发展中获益的重要因素㉗㉘。生计资本主要涵盖自然、物质、人力、金融及社会五类资本㉙。徐佳等认为,农户的心理满意度会直接影响其生计方式的选择,将心理预期资本作为生计资本㉚。适当的制度政策可以确保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管理与决策,公平分享旅游业的利益,以社区参与为主的制度资本被加入生计资本中。Gale等引入文化资本,指出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社区尤其强调文化资本的重要性,包括有形文化资本和无形文化资本⑥㉗㉛。由此可见,旅游生计资本具有多样性,在生计五边形的基础上,可根据当地特点进行扩充与完善。
旅游发展影响生计资本的储量、质量和配置组合状况,资本间的组合、流动以及转化变得更为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抵御风险的能力㉜㉝㉞。与传统型农户相比,参与旅游程度较高的农户生计资本储量和生计类型多样性状况更好㉝㉟。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户金融、物质、社会资本得到明显提升㊲。但另一方面,旅游致使资源竞争加剧,影响人们对自然资本的获取以及可能产生新的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了社区内部以及社区之间的冲突⑫。
生计资本的量化是可持续旅游生计的研究重点。根据不同地区的旅游发展特点,生计资本指标选取的侧重点不同,构建旅游生计资本的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自然资本指标由于可供研究对象利用的自然资本有限,因而徐佳等及夏赞才等将其移除㉙㉟。生计资本指标的权重计算主要有熵值法㉜、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㊳㊴。生计资本的量化测度有助于精准识别致贫原因及旅游扶贫对象。
3.旅游生计策略。生计策略是旅游地居民为争取更好地生计目标或生计结果,针对自身拥有的生计资本状况,进行资本的重组和使用的方式⑩。Scoones(1998)将生计策略分成扩张型、集约化、多样化和迁移型四类生计㊷。依据是否参与旅游,生计策略分为旅游生计策略和非旅游生计策略㊸。在旅游业地快速发展影响下,非旅游生计会逐步转变为旅游生计⑭。依据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所占比重及主要劳动力投入方向,可以将农户生计分为六种类型⑰。此外,按照旅游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百分比,可以大致分为旅游低度依赖型、旅游中度依赖型、旅游高度依赖型及旅游重度依赖型;按照旅游活动的形式则分为旅游经营活动(餐饮、住宿、旅游商店、其他旅游项目)和旅游非经营活动生计策略(出租、受雇等)㊶。
生计资本差异影响旅游生计策略选择,而旅游生计策略也会影响生计资本积累㊹。左冰等指出,在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村民搬迁后影响生计策略和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㊺。陈娅玲等通过访谈得出生态旅游对西藏扎西岗村农牧民生计产生重要影响,对生计策略影响最大的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其次是物质资本和资金资本㊻。李文龙等以草原牧区牧户生计为研究对象,指出草原旅游使得牧户原有的单一生计方式朝着旅游主导型、旅游专营型等多元化生计模式转变,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牧户的生计资本存量㊽。
表1 旅游生计资本测量指标
4.旅游生计结果。在可持续生计框架内,主要通过家庭收入的增加、福利效果的提升、生计脆弱性的降低及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等来评价生计结果的状态。基于此,王瑾等构建了生态旅游为策略的生计结果评价指标⑯。夏赞才等从收入构成、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三方面,来评估旅游影响下的居民生计结果㊱。王新歌等侧重于经济角度,从家庭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考量生计结果㉝。席建超等指出旅游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会使得农户生计模式发生分层和空间极化,并大致朝着旅游主导型和兼业型两种生计模式转变㊶。刘玲等选择河南省西河村为案例地,指出家庭劳动力数量、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意愿具有积极意义,而农户实际耕种面积则对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意愿造成负面影响㊽。可见,旅游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可持续生计模式和生计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
5.组织与制度的转变。组织与制度的转变影响生计策略的选择㊾。组织包括公共组织 (如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等)、私人组织(如金融机构、商业公司等)和社会团体(如民间组织社团等),通过推行政策、制定规章制度及提供相关服务等来帮助人们重新创造与积累生计资本。目前,在旅游可持续生计实施中,一些组织机构并未使社区居民受益,部门间缺乏整合,社区参与不足⑥,因而需要建立能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制定决策和提供服务的机构⑩。
Shen从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了组织与制度的转变过程⑭。垂直方向上的国家和省级政府旅游部门的政策对乡村旅游业发展产生长期和间接的影响,水平方向上的当地政府、旅游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及旅游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对生计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Snider认为,土地所有制影响旅游收益分配,从而影响人们的可持续生计㊿。旅游相关组织通过行动者网络认识到其形成与运作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合适的政策、战略和法律来保护当地生计资产,对于人们的可持续生计提高有巨大作用。
1.旅游生计的积极影响。旅游发展对于旅游目的居民生计资本的提高、生计方式的拓展以及生计脆弱性降低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当地居民所处的生计环境(如土地压力减轻、产业附加值增加、外来资金和人才的进入、社会关系的多样化、生活设施得到完善等)会逐渐发生转变,其生计资本得到显著提升⑬。同时,人们的生计方式得到拓展,生计趋于多样化,生计脆弱性降低㉗。旅游是其他生计活动的补充,但不能替代其他生计方式。旅游收入可以增加其他生计活动的现金投资,人们的技能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开展其他生计活动,同时对于非旅游小企业而言其市场可以得到拓展⑫。旅游发展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且进入门槛较低的就业机会,进而提升其经济收入和相关技能水平,并具有代际相传可持续性㊺。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生计方式发生重构和变迁,传统单一的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有助于风险扩散,生计脆弱性降低⑰㊳。
2.旅游生计的制约因素。由于旅游活动的脆弱性,旅游生计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难以保持稳定持续的状态。旅游发展仅仅突显了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短期经济影响,忽视了社会文化关切和长期生计可持续性。旅游生计活动与其他生计活动产生冲突,与其他生计活动竞争自然资源,致使环境破坏,当地居民发展受限⑫。旅游拆迁导致人们失去土地,生活难以为继,出现当地贫困人口再贫困和边缘化的现象㊺。由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旅游发展规模小,客源少,发展不成熟,旅游收益较低,难以实现旅游精准脱贫㉞。
缺乏良好的组织机构引导当地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益。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分配不均,在利益的驱使下,社区内部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以及企业与社区居民之间发生显性或隐性的利益冲突⑫㊳。当地居民主体地位被忽视,发言权及对生计资源的使用权被剥夺㊻,居住空间被压缩,参与程度不足,过于依赖政府补贴造成结构性贫困㉞,这些都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户生计可持续目标的实现。从旅游目的地居民自身原因看,教育水平偏低,学习能力不强,易于满足现状,竞争意识不足,应对市场竞争选择能力低,自我维权意识较差等因素也导致农户参与旅游的水平不高,主要从事于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因而实际获利较低㊳。
1.可持续旅游生计框架内容不断充实。旅游可持续生计脆弱性背景中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及季节性等因素,影响旅游生计资本的变化及生计策略的选择。旅游生计资本是可持续生计旅游框架的核心,在生计五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包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吸引力资本、文化资本、制度资本及认知资本等。旅游生计策略则会影响生计资本的储量、质量及配置组合状况。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生计策略的生计结果明显优于非旅游生计策略的生计结果,旅游发展使得人们生计方式得以拓展,趋于多样化,有利于实现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可持续生计。
2.可持续旅游生计框架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旅游扶贫成效明显,而其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可持续生计在对象、路径及目标上与旅游精准扶贫具有一致性。可持续旅游生计框架下脆弱性背景分析能有效地识别外部致贫因素。生计资本的测算有利于更加精准地识别致贫原因与帮扶对象,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基础。旅游生计策略选择是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途径。生计结果有利于精准扶贫的长效性、可持续性评价,是评估扶贫效果的主要依据。组织与制度的转变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贫困户参与旅游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生计,但存在制约因素,是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的难点所在,也是旅游精准扶贫实施亟须解决的问题。
1.注重生计多样化的实现路径,强化融合机制研究。旅游与其他生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将旅游业更好地融入当前的生计活动中,是减少和消除消极影响的关键所在⑬。依赖于单一的旅游生计策略使得风险增大,生计很难实现可持续性,更不利于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⑫。通过基于旅游者的需要以及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实现生计多样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带来的机会,降低旅游的依赖度,使抵御风险能力大大增强㊴。旅游生计与其他生计方式的融合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生计的关键。
2.旅游生计专业化深度不够,需加强细分旅游生计研究。旅游专业化生计策略的结果更优,更具发展潜力,是一种发展型的旅游生计模式㊸。目前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主要集中在技术水平不高、获利较低的旅游活动方面,提高旅游生计的专业化程度利于实现旅游生计的可持续性,从而保障贫困人口的长效脱贫。
3.当前以静态评估为主,需强化动态研究。当前,可持续旅游生计多集中在某一时间段的调研,缺乏长期动态的跟踪调研。由于大多数研究需要入户调研,建立可持续旅游生计观测点,构建可持续旅游生计动态评价数据库,包括脆弱性因素数据库、生计资本数据库、生计策略数据库、生计结果评价库等,动态揭示可持续旅游生计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注释:
①Chambers,R.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A Strategy for People,Environment,and Development[M].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Sussex,1987.
②黄建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1,(06):89-95.
③张钦,赵雪雁,王亚茹等.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9):71-79.
④金莲,王永平,马赞甫等.国内外关于生态移民的生计资本、生计模式与生计风险的研究综述[J].世界农业,2015,(09):9-14.
⑤Chambers R,CONWAY G.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R].Brighton:IDSDiscussion Paper 296,1992.
⑥Srijuntrapum P.A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 in a World Heritage Area:Ayutthaya,Thailand[D].Lincoln:Lincoln University,2012.
⑦杨燕霞.旅游开发对社区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8.
⑧Lautze S.Humanitarian action,livelihoods,and socio-cultural dynamics in Uganda:an exploration of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impact evaluation[J].Energy Sources,2009,26(9):841-848.
⑨DFI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R].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0.
⑩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01):61-69.
⑪苏飞,应蓉蓉,杨欣等.旅游与生计可视化分析[J].生态学报,2016,36(12):3824-3833.
⑫Ashley C.The Impacts of Tourism on Rural Livelihoods:Namibia's Experience[R].London: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2000.
⑬Tao T C H,Wall G.Tourism as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trategy[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1):90-98.
⑭Eddinse A.A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 to Volunteer Tourism:the Roles of the Host Community and an Alternative Break Program in Achiote,Panama[D].Colorado: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2013.
⑮Fujun S.Tourism and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Application within the Chinese Context[D].Lincoln:Lincoln U-niversity,2008.
⑯王瑾,张玉钧,石玲.可持续生计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王家寨社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4,34(09):2388-2400.
⑰贺爱琳,杨新军,陈佳,等.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秦岭北麓乡村旅游地为例[J].经济地理,2014,(12):174-181.
⑱肖琼.地震灾后四川民族旅游村寨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15):42.
⑲韩自强,巴战龙,辛瑞萍等.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农村家庭灾后恢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04):158-167.
⑳Khalil S.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tourism and their sustainable livelihood in a developing economy.Sustainable Tourism,2016,201:91-101.
㉑吴孔森,杨新军,尹莎.环境变化影响下农户生计选择与可持续性研究——以民勤绿洲社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09):141-149.
㉒何志扬,张梦佳.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气候移民人力资本损失与重构——以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2):109-116.
㉓陈佳,杨新军,王子侨等.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影响机理——基于秦岭景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旅游学刊,2015,30(03):64-75.
㉔Farrell B,Twining W L.Reconceptualizing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2):274-295.
㉕蔡晶晶,吴希.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视角下乡村旅游对贫困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福建省永春县北溪村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18,(02):9-17.
㉖吴吉林,刘水良,周春山.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适应性研究——以张家界4个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7,(12):232-240.
㉗张灿强,闵庆文,张红榛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下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01):169-176.
㉘姚云浩.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0):46-49.
㉙Baumgartner R,Hogger R.In Search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ystem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2004.
㉚徐佳,由亚男,王冬萍.生计资本差异对牧民参与旅游业路径选择影响研究——以乌鲁木齐南山旅游产业基地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5,(10):83-88.
㉛Gale T E.Finding Meaning in Sustainability and A Livelihood Based on Tourism:An Ethnographic Case Study of Rural Citizens in the Aysén Region of Chile[M].ProQuest,2006.
㉜张丽琼.旅游发展对乡村社区和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6.
㉝王新歌,席建超.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当地居民生计转型研究[J].资源科学,2015,(12):2404-2413.
㉞孔祥智,钟真,原梅生.乡村旅游业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分析——以山西三个景区为例[J].经济问题,2008,(01):115-119.
㉟崔晓明,陈佳,杨新军.乡村旅游影响下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以秦巴山区安康市为例[J].山地学报,2017,35(01):85-94.
㊱夏赞才,岳艺吾,龚艳青.世界遗产地生态移民对农户生计影响实证——以张家界为例[J].旅游论坛,2017,10(02):96-106.
㊲陈佳,张丽琼,杨新军,等.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生计和社区旅游效应的影响——旅游开发模式视角的案例实证[J].地理研究,2017,36(09):1709-1724.
㊳张海盈.参与旅游业与牧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㊴王凯,李志苗,易静.生态移民户与非移民户的生计对比——以遗产旅游地武陵源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08):1621-1633.
㊵史玉丁,李建军.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与农村可持续生计协同研究[J].旅游学刊,2018,33(02):15-26.
㊶席建超,张楠.乡村旅游聚落农户生计模式演化研究——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案例实证[J].旅游学刊,2016,(07):65-75.
㊷Scoones I.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R].Brighton:IDSWorking Paper 72,1998.
㊸阿依古丽艾力.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㊹何昭丽,孙慧.旅游对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分析——以吐鲁番葡萄沟景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38-143.
㊺左冰,陈威博.旅游度假区开发对拆迁村民生计状况影响——以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为例[J].热带地理,2016,(05):776-785.
㊻陈娅玲,余正军,杨昆.生态旅游发展对西藏乡村农牧民家庭的生计影响——以林芝鲁朗镇扎西岗村为例[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5):131-137.
㊼李文龙,匡文慧.草原牧区旅游发展对牧户生计的影响——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为例[J].地理科学,2019,39(01):131-139.
㊽刘玲.乡村旅游发展框架下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西河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05):725-728.
㊾Lee M H.Tourism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the case of Taiwan[J].Third World Quarterly,2008,29(5):961-978.
㊿Snider R.Land Tenure,Ecotourism,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Living on the Edge'of the Greater Maasai Mara,Kenya[D].Waterloo:University of Waterloo,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