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丽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九病区,江苏 徐州 221600)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护理理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循证医学思想影响下而产生。循证护理具体指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利用最先进的科学证据来护理患者[1]。旨在通过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实践活动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加快护理学科发展步伐。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预防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引发肺部并发症发生的核心。由于开胸手术切口面大、创伤大、疼痛严重,从而限制了胸部正常活动,所以,在患者围术期内多组织开展呼吸功能练习,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提高患者治愈率。
1.1 临床资料
以在本院住院行择期开胸手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为53-79岁,均龄为63.4岁。把这11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60例)、循证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纪、术前肺功能、病情等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晓认可,并且自愿参与,签订了书面意见。本研究亦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核准。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法
利用胸外科护理常规法来护理常规组患者。
1.2.2 循证护理方法
明确围术期胸外科患者呼吸道护理存在的问题:缺乏充足的术前准备;体位位置不当;术后伤口疼痛引发无效咳嗽;患者术后不配合;痰液粘稠,难以咳出。
立足于实际问题,开展循证资料搜索工作,明确有效关键词:有效咳嗽、呼吸道护理、伤口痛、胸外科患者手术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查阅下载有关文献资料,并找到和所明确的护理问题联系较大的资料。分析研究资料的可靠性、实用性,把获取的证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经验、护理专业技能等紧密联系起来,找到具有较强可行性、可信性的证据,并结合以往护理经验与方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循证护理方案。
1.3 术后呼吸道护理
1.3.1 让患者时刻保持呼吸道畅通,提供充足的氧气来提高氧合质量,护理人员要实时监测患者血气分析与血氧饱和度,立足于检查最终结果调节给氧的浓度与方法。等到患者麻醉消失后,利用半卧位方式保持肺通气与扩张。
1.3.2 因为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功能被明显损伤,因此,为避免肺部感染、加快肺部扩张,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掌握并实施高质量的排痰方式。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普及深呼吸与咳嗽的意义相关知识,有条件的可邀请病房内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分享经验与心得,术后的前几天,在患者咳嗽时帮忙保护其伤口,提高患者对深呼吸与咳嗽的认同度,并协助护理人员开展有效的深呼吸与咳嗽练习。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状况
术后循证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明显比常规组患者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状况( )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状况( )
组别 FVC(L) FEV1(L) FEV1(L)/FVC(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常规组 3.02±0.46 2.57±0.44 1.21±0.09 1.73±0.13 0.63±0.03 0.46±0.04循证组 2.99±0.46 2.63±0.42 1.44±0.06 1.68±0.12 0.62±0.03 0.58±0.03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由于胸科手术创伤大、时间长,且术后对呼吸肌功能、肺功能有较强的损伤,加之气管插管的侵入性操作,很容易产生肺部并发症以及呼吸道感染,因此,要加快肺部扩张并有效预防肺部感染[2]。所以,加强对胸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不容忽视。护理人员需要有科学的护理依据作支撑来开展临床护理工作。随着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普及,有效提升了临床护理服务整体质量[3]。利用循证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医疗干预,以可靠、有力的护理证据为基础,为患者听过高效的护理服务。在管理胸外科患者呼吸道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并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循证护理以可靠的、可信的、价值高的科学研究结论为支撑,提出问题、找寻实证的科学手段。本次研究利用循证护理来管理胸科围术期患者的呼吸道,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减少住院时间,并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