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贞,王碧云,代炳梅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分娩是一种自然现象,疼痛是影响产妇生理与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有效分娩镇痛方式是产科研究的热点,椎管内麻醉是效果确切、安全稳定的一种常用镇痛方法。本研究以160例产妇为对象,分析椎管内麻醉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率的影响。
将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收集1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包括对照组与椎管组。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初产妇,具有阴道分娩条件,无镇痛分娩禁忌证,身体素质良好。对照组(n=80):年龄21~32岁,平均(26.75±2.54)岁;椎管组(n=80):年龄22~33岁,平均(26.63±3.46)岁。两组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对照组不予以镇痛分娩,产妇宫口开大1 cm,则送入产房待产,行常规胎心监测无异常者,即给予指导自由体位待产及非药物性镇痛措施缓解分娩疼痛。
椎管组以椎管内麻醉实行镇痛分娩,产妇宫口开大1 cm后,即可根据疼痛情况及自愿原则,取左侧卧位,麻醉师于L2~L3或L3~L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放置3cm药管,其内放入0.1%罗哌卡因(生产厂家: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381),试验用药5 mL,首次用药约9 mL,患者无异常,接入镇痛泵,持续泵入75 mL 0.1%罗哌卡因+枸橼酸芬太尼(生产厂家:国药准字H20123297;批准文号: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混合液,其中罗哌卡因0.1 mg、枸橼酸芬太尼75 mg,先将负荷剂量10 mL注入硬膜外腔,后持续泵入余下65 mL,速度一般为5 ml/h,直至宫口全开。
统计两组产妇的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情况;统计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例数。分娩后24小时以内的出血量超过500 mL,即为产后出血。产后2小时出血量=聚血盆血量+布料上的估值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成人纸尿裤、卫生巾等质量总和-成人纸尿裤、卫生巾等质量总和)×1.05。
椎管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6.25%、剖宫产率为13.75%;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0.00%、剖宫产率为20.00%。两组的自然分娩率与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n(%)]
椎管组共有3例产妇产后出血量大于500 mL,产后出血率为3.75%;对照组共有1例产妇产后大出血量大于500 mL,产后出血率为1.25%。椎管组与对照组的产后出血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9,P=0.579)。
疼痛是产妇分娩不可回避的问题,可加深产妇不良情绪,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耗氧量、心率及血压等,对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与安全具有一定威胁,使之体内循环紊乱,造成低氧血症或(和)胎儿窘迫[1]。采取麻醉镇痛时,产妇不必受疼痛所扰,意识、思维清楚,可与医护人员有效应答,且体内循环稳定、心理状态良好。镇痛分娩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缓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提升产妇依从性,具有相当应用价值[2]。但有学者、患者及其家属对镇痛分娩的安全性存疑,考虑镇痛是否会增大剖宫产与产后出血几率。
本研究对160例产妇进行分析,采取麻醉镇痛的为椎管组,未采取镇痛的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椎管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在产妇分娩中,椎管麻醉不会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生影响,具有良好安全性。分娩时,产妇及其家属可放心应用麻醉镇痛,同时医疗人员应在考虑治疗成本、产妇家庭承受能力、产妇体征、医疗条件等基础上尽量采用效果最佳的镇痛方式。
综上所述,椎管麻醉对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影响不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