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豆剑香?苟怀海
[摘 要] 本文从生态角度对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进行科学分析,强调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的生态建设策略,旨在建设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经济、环境、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三峡库区
[中图分类号] F127;F299.2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8-116-2
重庆市三峡库区包含大范围农村地区,大多集中分布在浅山丘陵、河谷平坝等区域,多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生态脆弱,农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生态问题不断出现,加之社会化经济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人与环境之间的发展矛盾日益突显,对水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造成了较大影响,加之库区相关生态工作对城区发展关注度较高,对农村区域关注不足,导致此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更为突出[1]。
1 农村人居环境及其生态建设概述
1.1 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主要是农村区域内农户生产生活所需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的有机结合体,由地域空间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三者遵循一定的逻辑关联构成。其中,自然生态环境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地域空间环境是空间载体,社会人文环境起到文化桥梁作用。在人居环境建设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各项建设活动与研究工作要能满足当地群众对居住环境提出的各项要求。
1.2 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
在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中要分析生态系统基本变化情况。从理论角度来看,要整合生态学、建筑学、农业学科相关原理,对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全面分析当前农村地区人地矛盾、生态文化等,整合各项现状,确定良性发展模式。人居环境建设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有全面优化居住品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传承乡土文化等。农村生态建设的主体目标就是保障人居环境,加快当地生态环境建设,使得库区群众与环境之间共同和谐发展[2]。
2 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新时期,全面强化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强化人居环境生态建设能有效整合利用农村地区资源,完善区域生态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当地居住质量,保证当地农村地区生态安全。其次,能有效解除城乡发展地区二元结构,使得区域发展差异性逐步缩小,全面完善当地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带动当地多领域发展。最后,有助于优化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使得生态农村各项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有利于解决社会发展新时期各个农村建设矛盾,能积极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带动全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发展建设提供助力。
3 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生态环境脆弱
三峡库区周边农村地势地形、水文条件复杂程度较高,已有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承载力有限。一方面,在水库边进行各类修建活动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导致水土流失、水域污染、地质灾害问题加重。库区农村大多在山区,地质复杂,土层贫瘠,受到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问题加重。而水土流失问题加剧了石漠化问题,加之库区为喀斯特地貌,导致当地生态问题持续加重。在此区域中耕作,土地流失严重,荒漠化普遍,各类地质灾害较多,加之人为破坏,会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当地水域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从相关调查中看出,当地每年3—6月与9—11月水面会产生较多浮萍,水质富营养化问题较为明显,加之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应用化肥,致使水源中进入过多氮、磷元素,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3]。
3.2 环境污染严重
当地农村对各类生产生活污水整体处理效率较低,对各类垃圾处理不合理。有诸多地区未能全面建立雨污分流管理模式,将各类污水直接排放;同时对各类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也不合理,随意丢弃,诸多污染严重的垃圾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较大威胁。此外,受到社会经济以及多领域发展影响,库区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对提升当地群众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畜牧养殖中废弃物的不合理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过程中,对各类污染进行处理消耗的成本较高,而小规模养殖污染处理效率较差,长期发展污染会不断加重。
3.3 建设资源困难
受到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库区当地群众生态环保意识不足等影响,当地能源浪费与用地资源制约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受到土地整体利用规划发展影响,诸多山区农村土地组成较为破碎,难以连接成规模化的建设用地,加之水库蓄水量超出限定要求之后淹没了当地部分土地,导致大量居民難以有效安置。从当地勘查现状来看,诸多居民安置区域尚未拟定多项手续便进行施工建设,有诸多建设用地以及农田资源被非法占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诸多新村落建设存在规定手续不足以及无政府批复问题。在我国能源整体消耗体系中,建筑能耗占据比重较大,而农村地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各项技术要素限制,能耗问题更为突出,大多数库区农村住宅以砖混结构为主,墙体在施工过程中未采取保温隔热处理,建筑节能设计不能满足国家规定要求,造成了资源浪费[4]。
4 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对策
4.1 积极探究生态规划模式,保护生态环境
在现代化生态城乡统筹建设中,要基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基础,对复合型生态系统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确定农村发展目标,建立生态化、经济化、社会化统筹发展模式。在生态城乡发展建设中,要对人居科学理论进行分析,探究更科学化的生态人居规划模式。
在生态化人居建设设计中,要突出实效性、适用性等,以基层自助化发展住宅为基础,综合统建不同类型住宅。在现代化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过程中,不能单方面效仿其他地区成功发展经验,应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基本现状,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选取能满足环境发展现状的各项保护技术,如声光热环境优化技术、住宅地域营建建设、乡土材料模块技术、清洁能源适用技术等。各项建设活动不能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破坏,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营建活动。
4.2 建立高效管理机制,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问题较为突出,人与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较为突出,对库区农村长远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当前,应全面解决农村村落生态环境问题,控制各类污染现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在库区生态营建发展与生态社会建设中,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角度进行生态规划,建立高效化管理机制,确定对应的财政制度,以乡土文化发展为主要精神动力,全面构建库区人居环境发展体系。在库区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建设中涉及的各项学科较多,如生态环境学、建筑规划学、环境工程学等,应突出不同学科应用价值,重点控制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此外,在以库区良好的田园发展环境与人文景观为依托,重点发展农村地区生态旅游业时,要基于生态保护、缓解人地矛盾、降低各类污染、加强库区生态保护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强化人居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农村发展竞争力[5]。
4.3 开拓人居环境建设新路径
在农村生態建设活动中,单方面通过政府引导规划具有局限性,要从多角度进行探究,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应从主观思考转为实践调查,深入广大基层农民日常生活中,收集更多资料,搜集广大农民意愿,将此类信息与规划发展方法有效结合。相关政府部门要逐步扩大财政资金补助,对各项环保发展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分配,保障生态建设与各项惠农政策能落实到户。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更多社会资本、个体单位、个人等参与库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各个乡村也可建立不同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建设中扩大资金筹措渠道。此外,还应积极引入各类新技术、新理念,对传统人居环境建设模式进行创新,补充更多的建设资源。
参考文献
[1]史靖塬.重庆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的现实问题与思考[J].生态经济,2015(8):167-172.
[2]张家其,段维维,朱烜伯,等.湘西农村贫困地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J].企业经济,2018(9):176-181.
[3]原锁龙.以生态建设为主体,促进“美丽乡村”健康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5):18,19.
[4]翟向坤,郭凌.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4):635-640.
[5]梁艳艳.浅谈大城市绿地环境与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