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合唱训练

2020-08-09 08:50吴婷
读写算 2020年21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中学生

吴婷

摘 要 合唱是一门培养学生音乐表现的集体艺术,注重和谐、融洽的音乐效果。学生在合唱中分担不同的声部,相互密切的配合,在有趣的、富有美感的过程中进行十分协调、均衡的合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进行中学生合唱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学生;合唱;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5.1,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200-02

學校合唱团可以为学生学习合作声乐表演艺术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时为学生表现合唱水平和音乐情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理想空间,通过合唱培养、发展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一支高素质的中学生合唱队伍,无疑对学生的声乐训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欣赏合唱作品,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最积极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声音训练的练习,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和谐,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做到合唱声音的均衡与和谐。教师可以找很多合唱欣赏方面的资料,比如给孩子们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感受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又或者会经常给孩子们播放一些欧洲天使合唱团的演出视频资料,先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合唱:听,什么是美的声音;看,什么是合场表演;体会,什么是集体的力量。在给学生们欣赏的同时,教师加入一些必要的合唱知识,并引导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合唱,感受合唱的快乐。

二、抓好音准和节奏训练,打好合唱基础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合唱的基础。合唱音准分为两种:曲调的音准、和声的音准。但无论曲调音准还是和声音准,都是歌曲的基础。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准,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这样由听到唱,从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两声部合唱的训练,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同时要求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在学曲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只有这样,在音准和节奏上,才能做到高低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合唱训练需要和谐统一

从第一天开始声音训练,就应该告诉学生,合唱艺术不是个人艺术,而是一种集体艺术、合作艺术,因此,从开始发音的时候,就要懂得去聆听整个队伍所发出的声音,每一个合唱队员的声音必须包含其中,控制一定的音量,因为往往被选上参加合唱队的学生都是嗓音条件较好,音准较好,表现较强的孩子,因此,这一点不容忽视。光靠口头说,学生都好理解的,但是真正做起来,或许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笔者在给一些业余合唱队训练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容易把和谐统一的声音理解为轻声的演唱,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不过也难怪他们,毕竟不是专业合唱,但是一开始的轻声合唱也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通过一阶段的训练,音量会逐渐大起来,那是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要靠教师专业的、长期的声音训练而得来的。

四、加强科学发声的必要性

要想让学生表达好一首歌曲的意境,并且合唱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那么,加强科学发声就很重要了。中学生普遍是喜欢流行歌曲的,因此他们在平时唱歌就一直用着很通俗的习惯,有时还吐字不清,因此,加强呼吸训练是头等大事,笔者经常会指导他们寻找打哈欠的感觉,甚至有时真的让他们打起哈欠来,然后再让他们体会说出来是什么感觉,很多学生都说有深呼吸的感觉,气吸得很深,于是在此基础上,笔者就让他们寻找打哈欠的状态来发出简单的声音,比如“啊”“哦”等发声词,时刻要求他们保持高位置,口腔打开的歌唱。

现在许多合唱队都用美声唱法训练合唱,其实哪种唱法都要求共性,重视声音训练是合唱发展的基础。著名指挥家秋里先生指出:气深、高位、直声三结合是合唱共性的关键。

1.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时用腹式呼吸。气息深而能保持住、且有特点是训练要达到的目标。为此可举一些常见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如闻花的感觉,把腹腔想像成一个充气的气球,深吸满气之后,腹肌、腰肌及两肋来共同作用于“气球”,就像两只手轻轻地按压住气球,根据歌曲的强弱力度和情绪来施以适当的力,使气息有控制地呼出。

2.哼鸣与开喉训练是合唱最基本的训练。哼鸣训练时不要追求音量,要保持位置,发挥好共鸣。用哼唱法找鼻腔共鸣,但不是用鼻音,方法是口不要紧闭要略开,以免嘴用力帮忙。练a、ai、i、ao、u时,要注意保持声音位置统一。练高位寻找打哈欠刚开口的状态发声,不要压舌根,用打哈欠把发声的位置聚焦到鼻子上方的眉心处,声点自然就上去了。初学者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慢慢体会。

3.练好轻声、假声。处理好真假声结合问题是中学合唱训练的重要问题。在训练的初期,要求学生用轻声或假声进行训练。轻声绝不是那些过分强调轻,结果反而造成漏气的、消极的嘘声、气息,而是应有正确气息支持的,是通过科学方法训练初步取得的富有美感的声音。轻声可以有强弱,假声通俗一点就是虚着歌唱。它的位置是高的,可以说它是“高位置的头声歌唱”。演唱时的基本要求是口腔要打开,歌唱时软腭尽量提高,上腭形成弓型,口里像含了一口水似的。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去获得口腔共鸣的发声。笑肌微提,面罩打开,用鼻腔以上眉心位置,换声区不要用鼻腔帮忙,越用嗓子越卡,要靠张力,不要松垮,这样比较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当然这可能是纯假声,这种声音会小、音色和穿透力也不好,但是这只是训练中的一个过程,在训练中有两个注意问题:第一,很多学生总觉得声音越响越好。在训练时要向他们讲要求、要示范、要多听录音,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审美观。第二,对这个训练要有耐心,不可能一遍两遍就能做到。坚持长期的训练就能做到真假声统一,作为教师,要多鼓励他们。

五、合唱教学要注重情感追求

好的合唱不仅是声音美,还是一种情感美。没有情感的声音,哪怕是发声方法再正确,那样的声音也是不能打动人的,也是不美的。作为合唱队员,准确地理解、把握作品的情感非常重要,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再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将音乐的形象丰满地塑造出来,使听众产生共鸣。音乐是最富情感的一门艺术,“情”是对演唱者一个重要的美学追求,是对演唱水平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歌唱艺术中,要教育学生以唱“情”为主,把“情”放在主导地位。

例如,排改编合唱曲《龙的传人》,要提醒学生把对祖国母亲的美好情感表达出来,以情带声,这样的合唱才是最美妙的。声情并茂是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合唱的统一,就是声音的统一,情感的统一。合唱艺术一定是声音与表现的结合,缺一不可。

总之,合唱艺术是一门神奇、复杂、严谨又十分具有魅力的艺术,真正投入进去后,会觉得其乐无穷,它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音乐享受,给学生们铸就了无限的表现能力、歌唱能力和审美能力,它要求音色统一、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教好中学生的合唱艺术,是教师们当之无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孙婷婷.让音乐的“泉水”尽情流淌——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

[2]周阳萍.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16).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