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心理弹性提升方法的理论探讨

2020-08-09 08:38张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逆境弹性个体

张伟

摘 要:危机事件/严重压力事件发生后,一部分人会出现心理社会功能的损伤,另一部分人则愈挫弥坚、摧而不垮,这一心理弹性发展现象对于国民心理健康而言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公共卫生事件之下提升心理弹性的方法,助力国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弹性;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48.6         文献标识码:A

1心理弹性的概念

心理弹性是曾经或正经历严重压力/逆境者,其身心未受到不利处境的损伤性影响,不但摧而不垮、反而是愈挫弥坚的心理现象。这既源于个体所具备的心理抗压促弹的特质,也源于在这种特质作用下个体在严重压力/逆境中保全自我、转危为安、维持健康乃至蓬勃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具体而言,心理弹性既包括面临严重压力/逆境时个体保持高水平的积极情绪和幸福感,也包括当事者能够从严重压力/逆境导致的消极情绪中快速恢复过来,并伴随个体通过生成积极情绪来消解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并促发长效应对资源。

2心理弹性的提升方法

2.1把握时间规律,充分利用不同的效应

危机事件的性质按照不同维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而危机事件本身会有其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人们的心理状态也会有區别。在压力和心理健康功能之间存在很多影响因子,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就是时间,需要识别不同的效应。具体而言,我们可以:

(1)阻断消极连锁效应,在不利情景出现时及时干预,比如在当重大疾病发生时,民众除去面对疾病之外还要面对巨额的治疗费用。医疗保险就是避免在生病情况下再次面对经济压力的一个举措;

(2)挖掘积极连锁效应,在个体成功时进一步促发个体积极特征与社会支持资源,提高压力/逆境应对能力和效能,比如很多医院的科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服务(临终关怀团体、糖尿病互助团体等),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宣泄,在很大程度上提供患者一个新的社会资源。

(3)利用缓冲效应,缓解压力/逆境的消极影响,发挥“安全气囊”的作用。比如有人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告知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特别是身体健康隐患的人,就需要采用这一策略,具体而言是可以告知心理状态相对更好的人这一消息,必要时可以请心理专家做好现场干预的准备。

(4)利用中和效应,通过帮助受困者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积极事件来中和消极事件的反应,也可以让受困者看到不是他一个人发生了类似的灾难。针对因病去世者的家属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就发挥了这样的一个功能,通过大家一起的分享交流,更多的成员一起分担这份痛苦会一定程度上中和消极影响。

(5)关注转折点效应,充分利用新生活事件打破此前压力/逆境与消极发展结果间的恶性循环的拐点,从而走向良性发展轨道。我们面对重大疾病,特别是无法治愈的绝症时,会经历哀伤的过程,具体而言有5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这是正常的哀伤反应的阶段,但是也会有不顺利的时刻,比如在抑郁阶段停留过长的时间。如果这一期间,当事者生活中出现新的事件,比如家庭中有新生儿出生、当事者自身遇到新的机会,这些是可以帮助当事者找到自己的价值进而获得情绪力量的。

2.2体会中国文化的力量,挖掘自身能量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培育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行为方式,也激励着中华人民自强不息、超越艰难险阻进而达到人生新的境界。具体而言,我们可以:

(1)积极进取。儒家文化是以自强坚忍、积极进取、苦中取乐为人生价值观的伦理文化。不同于“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儒家文化鼓励人们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敢于风险。这也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都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壮举,不分年龄、无关贫富,全国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儒家文化的滋养下,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积极进取的中国人。

(2)顺应时势。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知止知足、淡泊处顺、柔弱不争、居下谦让,旨在为个体的自我实现提供一条有别于儒家的应对线路。在今年这一特殊时间,大中小学学生学习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重点,网络教学成为主阵地,全国上下一心推动网络教学。部分院校根据农耕特点,鼓励农学专业的大学生直接参与春耕就地实习。这些都是顺应时势的一些举措,极大缓解了新形势下的心理压力。对个人而言,道家文化也推崇“活在当下”,用心体验当下的每一刻,感受身边的人、事、物,增强对于生命的感受与体验,从而获得完整积极的生命意义感。这也是心理治疗中正念冥想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个原因。

(3)崇尚超脱。佛家思想强调出世解脱,其根本宗旨是把个体从人生苦海中解脱出来,其价值判断认为人生“一切皆苦”,终极理想是永远超越苦海的极乐,在业报轮回中透露出靠自身努力实现人生幸福的积极意义。在遭遇丧亡悲痛时,佛家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度过艰难时刻。在更长时间中,我们可以以佛家思想为指导,寻找我们内心的出路,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心理弹性的研究促使人们从多重结果的角度审视压力/危机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压力/危机中人的发展,进而在生活中不断提升心理弹性、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 (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2008,31(04):995-998.

[2]席居哲,曾也恬,左志宏.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探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03).

[3]席居哲,左志宏,唐晓艳,马伟军.高心理弹性者情绪唤起反应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行为学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

[4]席居哲,左志宏.抗逆力(Resilience)研究需识别之诸效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猜你喜欢
逆境弹性个体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