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研究

2020-08-09 08:38谢国秀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自尊社会支持

摘 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同伴关系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为工具对5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并且对社会支持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回归分析表明,接受性、拒斥性、密切性及和谐性共解释了社会支持总变异的35.2%。(2)大学生同伴关系与自尊呈显著相关,并且对自尊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回归分析表明,和谐性、接受性、拒斥性及密切性共解释了自尊总变异的25.2%。结论:大学生同伴关系能预测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可以通过改善大学生的同伴关系状态,提升个体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通过加强同伴交往和互动,促进大学生自尊水平和社会化适应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同伴关系;社会支持;自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之间心理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在个体生命发展和社会适应中的任何一个时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尊是个体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又称自尊感、自尊心,是社会评价与个人需要的关系反映,是个体评价自己的程度及对自己的价值感、重要感的体验。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源于社会个人(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和社会组织(包括家庭、单位和社团组织等)对个体各方面的帮助支持系统,也是社会资源及应急系统。个体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需要的关系反映,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使其感受到社会支持、具有被他人接受的重要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介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族,网络QQ、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介深受同学追捧。在大数据背景环境下,大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大部分大学生成为低头族而忽略与人交往,这也使同学之间越来越陌生,人际交往逐渐被网络媒体替代,没有现实人际支持系统,使大学生容易产生人际困扰,自尊受损,社会支持薄弱,出现心理困扰。同伴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因此,探讨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影响关系,了解同伴关系对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的影响,在个体人际交往及社会化进程中,对个体的自我价值、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是其适应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以遵义医科大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5400份,对回收的全部问卷进行分析,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41份(有效回收率95.2%)。其中,男生1768人,女生3372人,均为医学院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

1.2 研究工具

调查工具包含自编背景问卷、自编大学生同伴关系问卷、社会支持量表(SSRS)、自尊量表(The Self- Esteem Scale,SES),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适合本研究。

同伴关系问卷共包含接受性、拒斥性、和谐性、密切性四个维度,26个条目,19条正性计分条目,7条反向计分条目;人口学背景问卷包含性别、民族、独身子女、居住地等相关人口学背景条目。在调查正式施测前,对问卷进行预测,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784。

社会支持量表(SSRS)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有10个条目,分别有主观支持(3条)、客观支持(4条)、支持利用度(3条)3个维度。本量表得分越高,社会支持状况越好。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857。

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S),共10个条目,按4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其中5个题目采用反向计分,另外5个题目正向计分。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821。

1.3 数据处理

整理所收集的有效资料,对数据及测试得分采用SPSS2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差异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自尊的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同伴关系各因子及总分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对三个变量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自尊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同伴关系各因子与总分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以及自尊总分均呈显著相关(P<0.01),因此,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自尊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2.2 大学生同伴关系对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同伴关系各因子及总分对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大学生同伴关系各因子为自变量,以社会支持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表2。

表2中大学生同伴关系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谐性、拒斥性、接受性、密切性先后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模型显著(F=698.409,P<0.001),表明可以用同伴关系的四个因子来预测社会支持的变异。校正后的决定系数为0.352,表明社会支持总变异中的35.2%可以用:和諧性、拒斥性、接受性、密切性四个变量来解释。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530、0.272、0.175、0.171,回归系数显著(P<0.001),和谐性、拒斥性、接受性、密切性四个变量均是正向预测作用。

2.3 大学生同伴关系对自尊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同伴关系各因子及总分对自尊的影响,以大学生同伴关系各因子为自变量,以自尊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

表3中大学生同伴关系各因子与自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谐性、拒斥性、接受性、密切性先后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模型显著(F=437.638,P<0.001),表明可以用同伴关系的四个因子来预测自尊的变异。校正后的决定系数为0.252,表明社会支持总变异中的25.2%可以用:和谐性、拒斥性、接受性、密切性四个变量来解释。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22、0.254、0.193、-0.115,回归系数显著(P<0.001),和谐性、拒斥性、接受性三个变量是正向预测作用,密切性是负向预测作用。

3分析与讨论

3.1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同伴关系对社会支持有预测功能,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伴关系得分越高,个体的社会支持越好。大学生同伴关系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相关,以及呈正向预测。同伴关系是社会支持的一种外在表现,大学生的同伴交往、同伴关系在社会支持中可以体现出来,帮助个体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特别是对人际适应、角色适应、寝室关系、生活自理等。在学生遇到挫折困难时,良好的同伴关系会让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大学生受微博、微信、网络等社交网站的影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数据时代,而忽略人与人切实的关系,使关系受到困扰,出现心理失衡,人际矛盾,心理孤独,缺乏社会支持,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因素很多,同伴关系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支持中,很多学生希望得到同伴的帮助,可以更好与同伴形成互动关系,这与陈晶晶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3.2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自尊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同伴关系对自尊有预测功能,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同伴关系越好,自尊水平越高,自我价值感、自我体验较强。同伴关系各因子及总分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呈正向预测。同伴关系是个体自尊的一种外在表现,自尊体验是个体发展中常见的主观情感体验,与内在自我价值、自我功能、自我体验相关联。在大学阶段,个体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度过的,同伴关系是大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互动在个体自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良好的自尊体验和发展在社会化发展以及大学生活适应中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处于青年早期的大学生群体,自我意识较强,新媒体使用广泛,同伴关系交往被削弱的背景下,对个体自尊水平影响甚大,这与赖建维研究结果一致,自尊水平越高,同伴关系水平也相应更好。

4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自尊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1)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并对社会支持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回归分析表明,接受性、拒斥性、密切性及和谐性共解释了社会支持总变异的35.2%。

(2)大学生同伴关系与自尊呈显著相关,并对自尊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回归分析表明,和谐性、接受性、拒斥性及密切性共解释了自尊总变异的25.2%。

(3)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可以通过改善大学生的同伴关系状态,提升个体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通过加强同伴交往和互动,促进大学生自尊水平和社会化适应发展。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fdy45)。

作者简介:谢国秀(1984-),女,贵州遵義人,遵义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1]李冰月.大学生同伴关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商,2015(06):292.

[2]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词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530.

[3]姜涛,贾蕊,郑宇妹等.大学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05):123-130.

[4]高旭,王元.同伴关系:通向学校适应的关键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61-165.

[5]谢国秀,傅丽萍.老年人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34):4643-4645.

[6]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7]陈晶晶,靳文秀,陈诺等.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对同伴关系的影响[J].才智,2019(04):39.

[8]赖建维,郑钢,刘锋.中学生同伴关系对自尊影响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01):74-76.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自尊社会支持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