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牙齿,不只是因为美观这么简单,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受到影响。牙齿不是单纯的咀嚼器官,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日常很多疾病其实都是“病从口入”,比如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都与牙周炎或口腔细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牙齿缺失或无牙,不仅是丧失一个器官,咀嚼、语音功能也随着严重受损。当咀嚼功能丧失后,无法咀嚼食物,会影响营养吸收、容貌出现明显改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供血,导致大脑缺血而诱发或加重老年痴呆。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当老年人口腔内能夠行使功能的牙齿超过20颗,相较牙齿不到20颗的人,死亡风险可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提高。
根据实践经验,最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有牙周病、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齿缺失以及阻生齿等。为了牙齿和全身健康,日常应做好口腔卫生。
为保证口腔卫生,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1.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2.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改良巴氏刷牙法;3.每次刷牙时间至少在3分钟以上;4.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的间隙;5.定期口腔检查与洁牙。提及牙线,有人质疑,用牙线会造成牙缝越来越大?这是对牙线的错误认知。除生理性变化外,牙缝变大通常是牙周病的表现。日常刷牙只能清洁牙齿的内外两面,若牙缝塞东西没有及时清理干净,菌斑结石堆积,导致牙龈肿、发炎,继而导致牙周骨头吸收、牙龈退缩,出现牙缝变大的现象。而牙线能清洁牙齿之间的间隙,避免食物残渣在牙缝堆积。不仅不会引起牙缝变大,反而有利于预防牙缝变大的发生,减少牙周病、口臭、龋病等疾病的发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牙线虽然清洁效果好,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洗牙,甚至是牙科医生。消费者不要陷入一种“我只要用牙线就不会有牙结石,不用去看医生”的误区,用牙线也会有牙结石,定期去口腔医院检查才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最好方法。成年人每年检查一次。
不同人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对于儿童、孕妇以及老人年这三个特殊群体,也有不同的口腔保健建议。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乳牙龋坏,这方面也是很多家长会忽视的,认为乳牙迟早会换,不用着急处理。但实际上乳牙的龋坏会直接影响到日后恒牙的健康,严重的全口乳牙龋坏甚至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应十分重视儿童的口腔卫生。首先应及时戒除使用奶瓶的习惯及夜奶习惯;其次是早晚正确刷牙,7岁前可由家长负责为儿童刷牙以保证口腔清洁质量;最后是定期口腔检查,对口腔问题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而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改变,容易诱发口腔疾病,因此更应加强口腔卫生清洁工作,餐后漱口,早晚刷牙等,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的可能。育龄女性在备孕前应该完善口腔检查,如发现阻生齿要在怀孕前拔除,龋坏也应在孕前进行治疗。一旦已经怀孕,更应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尽量避免X线检查。老年人除了应继续保持口腔卫生,还有一点需要重点注意,就是缺牙的问题。对于缺损或缺失的牙齿应及早修复,以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全身心健康。(解答人:医务工作者 鲁立)
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核酸检测是查找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检测为核酸“阳性”,即可证明患者体内有病毒存在。新冠病毒感染人体之后,首先会在呼吸道系统中进行繁殖,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断人体是否感染病毒。所以,核酸检测阳性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的标准。
核酸检测的“假阳性”是指患者没感染新冠病毒,但核酸检测出现阳性结果。此“假阳性”的出现常是由于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标本间的交叉污染或实验室核酸污染造成的。在技术层面讲,只要实验室严格落实质控工作,可有效避免“假阳性”的产生。核酸检测的“假阴性”是指从患者的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结果甚至流行病学史都支持为新冠肺炎,但患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
通常“假阴性”产生原因为:(1)病毒入侵人体初期,人体内病毒量尚未达到可检测程度。在病毒潜伏期、轻度症状、严重症状的不同时期,人体的不同部位(如鼻咽部、口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病毒载量会存在差异。所以,采样时机和采样部位的不同,可能导致所采集的标本中没有足够量的病毒;(2)任何检测试剂都有其检测下限(即敏感性),患者标本内的病毒若达不到试剂的检测下限,会出现假阴性;(3)实验室仪器设备性能和人员检测能力差、质量管理不到位等也会产生“假阴性”;(4)采样不规范、采集部位不当、采集标本不典型,导致标本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太少,可能造成“假阴性”。(解答人:媒体人 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