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先
考古证明,在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瓦当图案的题材多种多样,基本以祥瑞纹样为主,有动物、卷云和文字纹等几种。
有文字瓦当始于秦代,有一、二、三、四、五字至十二字不等,多作篆书,随势诎曲,字形古异,间或亦呈方整者。其工者为士大夫所书,拙劣者为工匠所为,遗物中著名者如秦的维天降灵、延元万年、永受嘉福等;汉的甘泉上林、长陵西神、卫字瓦当等。古时炼瓦多坚细,后代好事者每有将之磨为砚者云。
笔者对文字瓦当很感兴趣,今就此欣赏几枚文字瓦当。
一字瓦当:
图1、图2,“冢”字瓦当。汉代,汉长安城遗址出土2件。当径15.7-16.5、轮宽1.1-1.5、厚1.8厘米。一件当面中部阳文篆书一大“冢”字,下绘一正面直立小鸮,冢字左右以纽丝填补空间,上部饰单线水波纹。上下各并列3个小乳钉。另一件(图2)轮内单线弦纹,当面阳文篆书一圆形“冢”字。前者文字方直,后者圆转曲屈,较其他遗址出土的冢字瓦当别具一格。现藏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冢”字,古今含义是一致的。“家”字古今含义则有所不同,在汉代“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一家一户”;另一含义,则是高级封建贵族的专称,是包含有封建等级的意义在内,就是指天子的家、诸侯王的家和列侯的家,他们家中成员均可称之为“家”。历史典籍的记载和大量考古资料证实,在汉代“家”是皇后、王后、太子、公主、列侯等高级封建贵族的专称。一般官吏或百姓是不能称“家”的。
汉代“家”和“冢”字的认识,使我们对汉瓦当文字中“冢”到底是何字?何意?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这瓦当出土的地点来看。如“万家冢当”和“巨杨冢当”。此瓦当分别采集于陕西凤翔县的秦雍城及附近秦汉宫殿、宗庙遗址,与其一同发掘的瓦当还有“蕲年宫当”“长生未央瓦当”。所以“万岁冢当”和“巨杨冢当”,应是“万岁家当”和“巨杨家当”。“冢”字瓦当,据陕西考古队简报记述,出土于陕西甘泉县城西北部的鳖盖峁、太平梁地区的古墓区,故此“冢”字瓦当不是“家”,而是“冢”字瓦当。
图3,汉代“卫”字瓦当。传世很多,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当面为一“卫”字,通常占满当面。有的“卫”字较小,字外有一周网纹。有的当面或涂朱色,或涂白垩。如在陕西淳化县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出土的一件,直径15、边轮宽1.2厘米,当面为隶书的“卫”字,从出土地点来看,应属汉甘泉宫卫尉官署所用之瓦。
二字瓦当:
图4,汉代“成山”瓦当。“成山瓦当”由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捐赠,珍藏于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陳列馆。“成山瓦当”为泥质灰陶,圆形,直径15.4厘米,当面纹饰模压而成。整个瓦当当面为单线弦纹组成圆圈,把瓦当分成内外圆两部分,外圆再用双线分成四个扇面形,扇面内以阳线绘成四个对称卷云纹,中心单线圆以阳文篆书绘写“成山”二字,“成”字约占空间的三分之二,“山”字约占三分之一,比例协调,疏密得当,构成一幅较典型的汉代瓦当。
“成山”瓦当原物在一木盒内,盒面正中开圆孔,露出当面,圆孔之外有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邵章鉴赏后的墨书行楷题记:“《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游海上,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之七为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冣凥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韦昭注:成山,在东莱不夜。不夜城古有日夜出,故名。是瓦出福山王氏,正直其域,且金石家悉未著录,殆可与羽阳、兰池同为秦瓦之炳煌者。丙寅冬日,古杭邵章伯褧记于六通馆南轩。”其末又有两方朱色二字印文,其一为白文“邵章”,其二为朱文“伯褧”。这段文字题记表明,该“成山瓦当”在路易·艾黎收藏之前,曾经是福山王氏收藏,后经邵章收藏。
邵章(1872—1953),近现代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根据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来看,“成山瓦当”并非出土于山东成山祠遗址的秦代瓦当,而是出土于陕西眉县成山宫遗址的汉代瓦当。路易·艾黎捐赠的“成山瓦当”与陕西眉县成山宫遗址出土的“成山”瓦当(图5)在大小、字体、形状、纹饰及质地上是完全相同的,表明它应该也是出自陕西眉县成山宫遗址,并非山东荣成成山祠遗址。
图5,汉代“成山”瓦当。陕西眉县成山宫遗址出土。
图6,汉代“上林”瓦当。此方“上林”圆瓦当,边轮边廓完整,瓦边平整较为宽阔。整瓦当直径15、瓦心直径13厘米。瓦面自上而下模印篆书“上林”两字。该面瓦当在陕西西安上林苑遗址出土,属西汉时期产品。上林瓦当显然为苑名的题书。汉代文景时期出现的文字瓦当,所用文字绝大多数为篆书。
图7,“大汉上林苑”石标。杜陵是大汉上林苑生态景区的主体部分,位于西安曲江新区雁翔路最南端,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旁边是“万亩都市森林”,与曲江唐文化旅游区一起描绘了一幅汉唐历史文化交融的盛景。“上”就是皇上、上层,因此上林苑可以理解为皇上的林苑,是古代皇帝及皇室成员游玩、打猎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苑囿,以秦汉时期最为恢弘。上林苑最早出现在秦朝,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大肆扩建,范围远远超出了长安城,覆盖了当时的长安城以及今天的蓝田、周至、鄠邑以东、渭河以南、秦岭以北大部分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图8,汉代“佐弋”瓦当。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3.3、当厚2.3厘米,当面自右向左横书篆体“佐弋”二字,字外有弦纹一周。“佐弋”二字由右而左书写,结体斜势,线条圆和苍润,呈现出怒张威发、骨硬气猛、颖达劲利的势态,令人望而生畏、畏而止步。《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少府,秦官……属官有……考工室、左弋……”“佐弋”即“左弋”,此瓦应为佐弋官署建筑所用。
三字瓦当:
图9,汉“甲天下”瓦当。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直径19.8厘米,灰陶质。此件瓦当面上部为一马一鹿图案,左右并列,下部“甲天下”3字凸起,沿圆弧逆时针排列,篆书体。“甲”作序数时为第一的代称,《文选·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李善注引薛综曰“甲,言第一也”。“甲天下”有显示地位之意。出自陕西省淳化县。
图10,汉代“有万憙”瓦当。吉语用瓦。直径15.6厘米。中心圆外双栏四格界,“万”字篆书书于中心圆内,其上下两侧格界内饰一卷云纹,左右两侧格栏内篆书“有”“憙”。出自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
图11,汉代“宜侯王”瓦当。官署用瓦,直径16.2厘米。中心圆外两道竖栏与三道横栏构成十字格界,每格饰一卷云纹,外周一圈网格纹。“宜侯王”三字上下排列于竖栏内。“宜侯王”,即适宜侯王、对侯王有益。“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出自四川省。
四字瓦当:
图12,“汉并天下”瓦当(汉)。记事类用瓦。圆形,直径17.9厘米。中心圆突外双栏四格界,每格一字,篆书。结体随圆就势,笔画盘曲自如。“汉并天下”,意为汉武帝打败匈奴,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极其自豪而制瓦称耀天下。出土自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
图13,西汉“单于天降”瓦当。泥质灰色,径17.1厘米,圆形,边轮宽,筒部残留一部分,1954年内蒙古包头墓葬出土,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的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之后这个称号一直继承下去,直到匈奴灭亡为止。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的称号,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图14,“长乐未央”瓦当(汉)。吉语用瓦。圆形,直径19.5厘米。中心圆突外双重弦纹,弦纹间连球纹。圆外双栏四格界,每格一字,篆书。结体随圆呈斜势,字体疏朗规整,线条柔和劲挺、富有流动之美,瓦当边轮亦饰有回形纹饰,堪为佳品。“长乐未央”是汉代最为常见的吉语瓦当。出自汉长安城遗址。
五字瓦当:
图15,“鼎湖延寿宫”瓦当。直径16.8、窄边轮0.8-1.0厘米,重0.765千克。当面轮内侧凸起单弦纹,当心“宫”字,外延正十字双线界格。此宫为汉武上林苑离宫之一,在蓝田焦岱镇。传轩辕升天于蓝田鼎湖。
图16,“延寿长相思”瓦当。陕西安康市博物馆藏。灰陶质地,直径19.3、厚2.2厘米。篆体“延寿长相思”五字,细致紧密,流畅生动,布局合理。两汉时期的人是黄道思想,追求长生,而且希望和心爱的人一起。
在汉代“相思”这一主题,始终是“铭文”中最主要的题材之一。尤其是西汉初建到昭宣中兴这百年间,战乱甫定,百废待兴,差役、徭役难免严重;又兼文景之时诸王内乱,交相征伐;汉武用兵南越,北击匈奴,开拓疆土,大量青壮男子被迫抛妻弃子,入军从征,戍守边疆。汉乐府诗所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之句,正是当时残酷兵役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有一种怨别离、重相思的风气在西汉社会上流行起来,故各种文物上频现的“长相思”字样正是这种相思文化的产物。
六字瓦当:
图17,“大吉宜子万岁”瓦当(东汉)。直径17.6厘米。到了汉代,开始出现文字瓦当。与花纹瓦当不同,文字瓦当用一些吉祥、祝愿的话语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状态与精神追求,如天齎、家富北海、万岁、吉羊宜官、宫宜、圣王长兴、大吉宜子万岁等。齐瓦当是以齐国故都临淄为中心,齐境出土的、年代为周至两汉的瓦当。“齐瓦当以齐文化为基础,自始至终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它采用经过筛选的黄土做坯,高温烧制,其质地细密坚硬,色泽均匀,表里一致,呈灰或蓝灰色。”据有关专家介绍,齐瓦当是最能代表齐国的图腾崇拜和民俗民风的文物遗存。
图18,“千秋万岁富贵”瓦当。汉代,直径18厘米。千秋,指千年时间。形容时间很长。语出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在汉代文字瓦当中出现大量“千秋万岁”,其含义,当时的人们无非是想讨一个吉利,希望可以千秋万世永久长存。富贵,现指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也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愿望。
七字瓦当:
图19,“千秋万岁乐未央”瓦当。汉代,直径17.5厘米。也是一种吉语瓦当。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藏。
图20,“日入百金米千石”瓦当。汉代,直径18厘米。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藏。这件瓦当显示,此建筑房舍的主人的欲望,想日进百金、米千石!
八字瓦当:
图21,“长乐延年益寿富贵”瓦当。汉代吉语瓦当,直径17.8厘米。此瓦当宽平沿,其内饰两道凸弦纹,当面中间饰一凸纹方框,其内浮雕一只蟾蜍,方框四边外各置篆字“长乐”“延年”“益寿”“富贵”。蟾蜍是幸福的象征。不论是神话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为人类做了很多好事。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它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癞蛤蟆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它捕食的对象是蜗牛、蛞蝓、蚂蚁、蝗虫和蟋蟀等。从它身上提取的蟾稣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图22,“千秋万岁与天毋极”瓦当。汉代,直徑17.8厘米。此瓦当面沿凸起素平,其内饰一道凸弦纹,双凸线十字格,中心一道凸弦纹内饰双矩尺纹,外区分别模印阳文篆书:“千秋”“万岁”“与天”“毋极”。“与天毋极,与地相长。怡乐未央,长毋相忘”的意思是:和天不相及 ,和地不相长,快乐不会结束,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对方。出自孔苑的《长毋相忘》。
九字瓦当:
图23,“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瓦当。汉代,直径18厘米。此当面沿较宽平素,其内饰一道凸弦纹,内用凸竖线分三块,右块中部置一道横凸线,两格内篆书“延寿”;中块内置三道横凸线,分四格,内篆书“万岁常与”;左块置横两道凸弦,三格分别篆书“天久长”三字。文字及构图,美不胜收。
图24,“千秋永寿长乐未央昌”瓦当。汉代,直径17.6厘米。宽平素沿,一半边沿残缺。沿内饰一道凸弦纹,中心饰大圆钮,乳钉纹圆钮座。钮座外模印一周篆书铭文:“延年永寿乐未央昌”九字。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藏。
十字瓦当:
图25,“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瓦当。汉代,直径18.5厘米。平素宽沿,沿内凸起一道弦纹。其内中心饰大圆钮,钮外模印阳文篆书:“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十字。千秋万岁: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或婉言帝王之死的意思;长乐未央 :长久欢乐,永不结束。“长乐未央”一词应在商纣之后,它的意思是:天子与各地诸侯长和,则国能传之“千秋万岁”,1954年在包头汉墓出土的“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瓦当残片便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西汉宫殿有名为长乐宫、未央宫,有国祚绵长之意。
十二字瓦当:
图26,“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瓦当。咸阳文庙存。秦代,直径16.5厘米。此当面文字分三行竖列,行间及四周为乳钉和四叶纹。篆有方圆两种,婉转刚劲,秀整可爱,布局协调,纹饰随圆形当面变化。表达了秦始皇“天命”“神授”及“千秋万岁”永恒不变的思想。
二十一字瓦当:
图27,汉代“程氏富贵为天恩福禄延年 保子孙长宜官秩寿万年”瓦当。直径20厘米,平素宽沿(有残),沿内饰二道凸弦纹,中心置一大圆钮,钮压双凸线构成的十字纹,十字间饰四个云头纹;二道凸弦纹间是铭文带,篆书:“程氏富贵为天恩福禄延年 保子孙长宜官秩寿万年”21字,是目前中国古代瓦当字数最多的一枚。这枚瓦当,可能是程氏家庙上的构件,表达程氏的一种美好企望。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藏。
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内容丰富,辞藻极为华丽。其内容既有吉祥颂祷之词,也有官苑、陵墓、仓庾、私宅等名称。
汉代瓦当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书法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