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墩身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2020-08-09 03:52周志刚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墩身铁路桥梁骨料

周志刚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

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存在工期长、风险高等多重特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对此,需从裂缝的具体成因出发,提出合适的整改措施,为铁路桥梁工程的开展提供支持,最大程度上避免铁路建设缺陷,创造安全的施工与运营环境。

1 工程概况

某铁路桥梁工程中,墩身结构强度等级为C30,为圆端形重力式桥墩,坡比35∶1,各墩身高度有所不同,介于12~30m。利用大型定型钢模板辅助施工,拌合站用于配制施工所需混合料,由混凝土罐车转移至施工区域并利用吊车吊送入模。由于墩身施工量较大,采取多次施工的方式,单个墩身3~4次。现场作业环境复杂,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尽管采取了科学的防控措施,但依然难以避免裂缝问题,不利于墩身施工质量,加大安全隐患。鉴于此,文章根据裂缝的实际情况,经探讨后总结防治措施。

2 铁路桥梁墩身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及成因分析

2.1 裂缝类型

根据铁路桥梁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特点可以得知,裂缝的形式较为丰富,常见有干缩裂缝、沉陷裂缝、因外力作用产生的裂缝等。也可以以裂缝贯穿程度为判别依据进行分类,主要评定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两项指标。若h≤0.1H,可视为表面裂缝;若为0.1H<h<0.5H,此时裂缝程度有所提升,为浅层裂缝;若为0.5H≤h<1.0H,可视为纵深裂缝;特殊情况下h=H,则为贯穿裂缝[1]。

2.2 混凝土裂缝成因

根据大量工程案例,混凝土裂缝的生成机制较为复杂,容易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因此,准确分析裂缝成因并非易事,实际分析工作中要兼顾裂缝发生区域与表象综合判断。

(1)干缩裂缝。水分蒸发极容易产生干缩裂缝。蒸发过程具有持续性,主要表现为由表及里的规律,由于湿度分布不均,墩身各区域干缩变形程度也存在差异。通常,若水泥用量增加,该批次混凝土出现干缩变形的程度也更深,当出现干缩变形现象后,会产生明显的干缩应力,若该值不断加大并且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将引发干缩裂缝现象。从发生时间来看,墩身浇筑结束后易出现干缩裂缝;从分布上来看,呈现出不规则分布的特点,宽度普遍介于0.1~0.4mm。干缩裂缝如图1所示。

图1 干缩裂缝

(2)收缩裂缝。此类型裂缝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凝结前,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表面大量失水从而形成裂缝,成因较为复杂,如水灰比不当、环境温度偏高、混合料凝结时间不合理等。

(3)温度裂缝。结束混凝土浇筑作业后,常出现明显的水化热聚集现象,具体表现为混凝土内部温度偏高且难以在短时间内降低,因风力等因素的影响表面散热较快,使得混凝土存在内外部温差,最终形成温度裂缝,以浇筑中后期发生概率最高。温度裂缝的分布较为规则,主要集中在结构薄弱处,宽度多达到0.2mm以上。根据裂缝贴片观测结果得知,由于现场温度的变化,裂缝的生成情况也随之发生改变。混凝土温度裂缝水热化聚集现象如图2所示。

图2 混凝土温度裂缝水热化聚集现象

(4)工艺水平引发的裂缝。①浇筑作业时速度未控制好,缺乏可靠的振捣措施;②养护工作未做到位;③浇筑缺乏持续性,间歇时间偏长,且缺乏对接茬处的有效处理;④模板稳定性不足,伴随有下沉或是失稳现象,受此影响已浇筑的构件易出现裂缝;⑤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因自重形成裂缝[2]。

3 铁路桥梁裂缝的防治措施

3.1 优化混凝土配比

以不影响混凝土强度为基本前提,做好混凝土配比的设计工作。单位水泥用量要得到有效控制,可适当降低一些,挑选适量的骨料用于拌制作业。降低水灰比,在控制水化热现象的同时还可避免外观残缺。水泥用量的增加必须合理,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多数工程项目中常采取大量增加水泥的方法,尽管整体强度有所提升,却存在大范围收缩现象,反而加剧了水化热,易引发混凝土开裂问题。

(1)水泥品种选择。放热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泥水化热水平,混合料拌制时要尽可能选择低中热水泥。水泥矿物中含有丰富的C2S和C2A,这两类物质均会引发水泥水化热现象,因此在选择水泥时要关注这两类物质的含量,需使其保持较低的水平。

(2)骨料的选择。要求所使用的骨料级配良好,中砂含泥量<3%,泥块量<1%,针片状含量<15%。以设计要求为准,若砂、石含泥量超出合理范围,不可投入使用。

(3)减少水泥用量。以不影响混凝土强度与坍落度为基本前提,尽可能挑选大粒径骨料,采取掺入粉煤灰的方式可达到减少水泥用量的效果。采取此方法后,水泥用量较原方案可减少25%~30%。

(4)混凝土的要求。以不影响泵送作业为基本前提,适当地降低坍落度。根据施工现场施工环境,若为高温天气,此时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阴雨天气可适当降低,为140~160mm。

3.2 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1)降低骨料温度。通过对原材料预冷却的方式,在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水化热峰值,此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有所减小,缓解了温度变形现象。关于预冷却方法的选择,较为可行的是冷却拌合水的方式,或是对粗细骨料采取预冷措施。

(2)采取合适的钢筋施工方法。工作平台的搭建至关重要,是实现施工作业的基础,可避免对钢筋的扰动;在原有钢筋网的基础上增设支撑钢筋,并采取焊接措施使其形成稳定性较好的钢筋骨架,保证钢筋位置不发生变化。

(3)增设构造钢筋。墩身下部易出现开裂现象,因此该区域要设置适量构造钢筋,采取小间距的方法,此举可提升混凝土的完整性,避免裂缝现象。控制全截面的配筋率,该指标以0.3%~0.5%为宜。

(4)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若要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情况,必须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而影响该指标的关键在于出机温度,同时还要兼顾运输工具的工作状况、现场气候等。总体上看,需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转运次数,若遇到高温施工环境,则要在低温时段施工,入模温度≤30℃;而在冬季温度较低时,严格控制入模温度,至少要达到5℃。

(5)采取措施解决混凝土泌水问题。因振捣作业的影响易出现泌水现象,施工中要从根本上消除泌水,使得混凝土各层达到紧密连接的效果,以免对混凝土抗裂性造成不良影响。

(6)加强测温监控。做好对混凝土温度的监测工作,根据所得结果分析内外温差值,若超过25℃则要采取处理措施,如浇冰水的方法,使得内外温差缩小。

(7)养护措施。结束浇筑作业后,养护措施也应落实到位,此项工作直接影响墩身的整体质量。养护的关键在于温度与湿度的合理性,现阶段较为典型的有降温法、保温法等。具体而言,降温法的工艺要点在于向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过灌入冷却水的方式降低内部温度。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降温法的适用性较好,因此在多数工程中都取得了广泛应用。保温法的关键在于保温材料,将其覆盖在混凝土表面,抑制表面温度的快速蒸发,缩小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此方法在多数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部分情况下还会使用保湿法,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通过蓄水、洒水等方式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3.3 冷却管降温和保温措施

经灌注施工后,大体积混凝土将出现内部温度大幅提升的现象,产生的内外温差偏大,若缺乏合理的控制措施,极容易出现裂缝。为缓解此问题,可使用“内降外保”的方式[3]。“内降”指的是在混凝土内部设置适量的冷却管,通过持续性的通水达到降温的效果,并生成测温记录,分析混凝土芯部温度,若该值与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大体一致,即可停止通水。冷却管选择的是薄壁钢管,为提升降温效果,层间距与横向间距均为1.0m,加强弯头接管,使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且要检查混凝土管的状态,避免堵塞。部分混凝土体积较大,此时要通过接长冷却管的方式使其贯穿于整个结构中,可设置多个独立循环单元,目的在于缩短管内循环时间,改善降温效果。关于测温管的选择,可行的有PVC管或钢管,确定混凝土平面对称轴线,于该处设置测点,沿着浇筑体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测温点。为保证测温结果的准确性,要求测温计在孔内持续停留的时间要达到3min或更长。关于“外保”,可在混凝土上覆盖土工布,目的在于控制表面温度的快速蒸发,以达到保温的效果,缩小与混凝土温度的温差,确保混凝土内外部的整体质量。

4 结束语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材料,但易出现裂缝病害,不仅影响整体观感,还会对结构物的承载力造成影响,随之出现钢筋锈蚀等问题,混凝土的碳化现象愈发明显,整体耐久性持续下降,无法为结构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甚至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此,必须在施工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分析可能出现的裂缝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确保混凝土使用效果,为工程项目的持续运营创造稳定环境。

猜你喜欢
墩身铁路桥梁骨料
铁路桥梁墩身混凝土开裂原因研究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高效保湿养护膜在桥梁墩身混凝土养护中的应用
高速铁路桥梁地段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的探讨
浅谈上行式移动模架在铁路桥梁中的应用
论V型刚构墩身的施工要点
高烈度抗震设防区域高速铁路桥墩密布钢筋施工控制技术
骨料自动温控技术
BIM技术在铁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