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全新意蕴

2020-08-08 06:08王惠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共治共识共同体

王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词语,“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以往社会治理经验,把握新时代社会治理规律提出的一个创新概念,标志着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已经有了更高标准的战略规划和全新布局。

聚焦中国特色,领会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意蕴

“社会治理共同体”最早是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随后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把它写入党的文件。和此前“社会治理格局”相比较,“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强调社会治理的各个主体之间命运相关、风险共担的高度耦合性,凸显出主体意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共同性。以“命运共同体”姿态赋予社会治理全新定位,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这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使命所在,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全新历史起点,正确研判国内外发展现实,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逻辑,对于社会治理做出的最新战略判断,无疑具有很强的中国适用性。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社会治理的首次提出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再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尘埃落定,给社会赋权,重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战略选择。作为完善社会治理制度的实践进路,打造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化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更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形成新型政社关系,消除争端,形成合力,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以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围绕全新制度,把握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治理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符合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是重大制度创新。作为社会治理制度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整个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定位和构建逻辑都是围绕着“共建共治共享”这三个关键词展开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三个“人人”正是对应“共建共治共享”三个维度,它们之间互为因果、环环相扣,一以贯之的是“人民主体性”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的实现问题,怎样凝聚人人有责的治理共识,这是整个社会治理共同体良性运行的逻辑起点;如何激发出人人尽责的治理活力,这是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的动力所在;最终实现人人享有的治理目标,这是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的终极价值归属。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来达到整合社会价值、激发社会活力、共享治理成果,最终形成一个达成共识、多元共治、彼此共赢的全新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提供全新语境和解决方案。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共”体现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对新冠疫情、面对发展困境、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全新期待,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达成共识,凝聚人心,重建信心,形成整个社会的团结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用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共识恢复经济,深化改革发展,助力实现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凝聚一种人人有责的治理共识,体现的是全新的责任归位,需要社会治理中的各个主体明晰角色职责,做到各司其职,用负责任的担当意识共同建设一个秩序井然的小康社会。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共”体现在多方共治,激发活力。要想把价值共识变成社会实践,激发人人尽责的治理活力必不可少。如何确保社会治理中主体尽责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落实不同主体严格履责,各尽其能,行动到位,充分赋权和构建渠道至关重要。比如民主协商就是在尊重各个治理主体多样化利益诉求基础上整合需求、达成共识、共同行动的过程,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真正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效。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共”体现在公平分配,推动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在一个社会中,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成果的公平正义分配。只有公平公正行使公共权力,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让每个治理主体都能各得其所,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最大化,提升治理效能,实现风险共担,达到多方共赢。

坚持人民至上,定位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旨归

打造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人”一词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治理过程,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公报中明确指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回看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其实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一路走来,闯风雨、涉激流、跨险峰,无论面临什么样的艰难境地,始终不变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就是说我们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领域,当然包括社会治理领域,都是围绕这样一个价值基点展开的。新的时代不断为我们提出全新的治理难题,面对新冠疫情的来势汹汹,党中央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体现出的是重大关头党的坚定价值立场;面对经济社会秩序的严重冲击,全力推进“六稳六保”的底线坚守,坚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的战略布局, 体现的是关键时刻党的人民情怀。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向世界交出了一份给力的中国答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克难,出色地完成一张又一张艰难的考卷,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们党一如既往、无所畏惧地大步向前,根本就在于我们精准定位了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根本价值旨归。坚持人民至上诠释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人民情怀和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带着这样一份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建立起来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也必将会凝聚起社会治理的磅礴力量,化解社会矛盾,降低治理风险,推进社会整合,形成认同共识,实现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融共赢。(作者系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吉林省委黨校讲师)

责任编辑/李    文

猜你喜欢
共治共识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乐融融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BEIJING CONSENSU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d education(Ⅲ)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汪毅毅作品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