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张悦 白颖/河北农业大学
新的时代背景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但随之而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之并存。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日臻完善,新的经济架构、管理理念、产业格局等打破传统并日趋成熟。企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业态变革的参与者、践行者和引领者,是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未来发展需求,注重立体化、多层次、多元化,积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探索更加科学的企业运营模式以实现最终发展战略,这同时也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传统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尤其是面临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的领域,目前内部审计现有体系已逐渐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要重新对其功能和目标进行定位,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的能力、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改善企业管理,增加企业价值。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内部审计的政策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重新明确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各项政策紧扣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持续关注内部审计层次、领域及实施效果的提升,这些均对内部审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期望(见表1)。
世界进入网络时代与智能时代,内部审计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准则、新政策、新标准持续出台,全球行业监管更加严格。在信息化程度方面,公司业务信息化程度能达到90%以上,无论是原、产、供、销、存哪一个方面都能做到信息的追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大到企业间内部网业务数据的智能交互系统,小到企业内部工作督办自动化业务,一系列更高效的管理及发展模式正在打破传统。会计工作也从计算机辅助会计、会计电算化向财务智能方向发展。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对企业发展与商业运营形成了极其广泛的触动,同时也对会计核算体系及有关从业者造成极大的影响。如生产者利用业财融合通过均衡内部各组织之间的利益以加强企业风险预警、提升企业效益;大型企业集团利用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财务制度改革、整合财务资源、强化财务集中管控,一系列财务新工具、新模式、新体系已经开始持续涌现。
表1 近年国家有关内部审计会议或文件内容列表
在单一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其功能和目标也更为明确:内部审计应充分发挥监督、评价和咨询的功能,不仅要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相应业务活动的真实、合法及效益性进行监督,还要将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应对贯穿始终以促进企业治理活动的完善,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如图1 所示。总之,新形势下,在目标上定位于纠错防弊及保障企业资财安全、实务操作中偏重于评价企业业务活动公允合规的监督监察型审计,正逐步向管理服务型审计转变。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和其他管理人员一样共同参与企业管理,这不仅仅包括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执行及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评估,还包括对各个业务执行环节中存在各类状况的识别、分析、解决以及反馈。应合理地发挥内部审计咨询服务的功能,将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提炼成建议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防患于未然,以最终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图1 内部审计功能定位图
各类新业态及商业模式日益丰富,传统的交易环境正在被逐步替代,各类动态交互信息极大地拓展了交流渠道及方式,智能科技为现代审计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联网审计、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已逐步改变着目前的审计方式。随着企业智能财务、基于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云存储”管理数据等逐步获得应用与推广,全面审计可行性越来越获得认可,而审计工作能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作业系统可供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多,如图2 所示,可操作性越来越强[1]。企业需要应用与自身相适应的智能系统平台,建立起整套完善的内部审计流程,以全局性、整体性的思维,创新发展信息化审计、大数据审计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不仅需要审计从业人员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还需要形成具备审计、信息、法律等多方面技能的多元化内部审计人才架构与之相匹配。
图2 内部审计数据分析工具和作业系统图
内部审计必须有与其功能及目标匹配的审计组织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突出审计决策机制的集中与科学化审计决策是最终目的和根本导向,决策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对审计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有重大影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组织形式、经营管理特征及财务活动具体情况,优化其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具体组织结构,明确不同层级不同业务的职责和权限。在优化组织布局下成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应由总审计师及企业治理层选派成员组成,由董事会领导并负责内部审计战略性决策的制定,以机构组织扁平化为原则设立指挥平台以领导和协调审计机构执行具体业务。虽然审计机构与其他行政部门平行设置,但其业务要向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同时负责并报告工作结构图,如图3 所示。与其他模式相比,这种组织模式是目前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组织结构的最佳模式,相比其他结构而言,其层次有利于通过提升独立性来进一步实现客观、公正,有利于企业在充分明确各个审计岗位权责的同时,实现同级间相互独立、相互约束,通过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以达到服务企业合理识别并规避风险、最终提高整体运营管理能力的目标。最后,具体审计机构内部职能部门的设置要强调对新技术部门的重视,基础技术应由专职部门做好软硬件设施及数据平台建设,应用技术方面应由专业团队进行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和维护。
图3 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图
基于内部审计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要求,审计人才的个性特征要突出专业性和高素质,人才的配置要求应体现团队化和科学性。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与管理的专业化与团队化的现代审计工作是人才和技术的优化配置与有效融合。目前大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综合性人才,现有审计人员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审计人员对专业基础的掌握尚可,但欠缺系统的思维方式、综合的分析能力,熟悉、精通审计和计算机、数据分析甚至法律等专业的高端综合性人才更是极为少见。而且有关审计人员在年龄构成、专业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失衡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所以应针对现有人员专业背景及其特点,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法律、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才以完善内部审计团队的专业构成,特别是吸引既有审计与信息技术专业背景,又具有企业生产管理相关工作经验的多元复合型人员加入。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应该着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以不断增强现有审计人员的审计创新能力;要高度重视激励考核措施和管理文化,激发审计人员自我提升动力[2]。加强轮岗流动,鼓励内部交流锻炼也是优化审计人员技能的重要途径,如图4所示。
通过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以增强内部审计在企业事务中的话语权,通过加强审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合作以更好地发挥其咨询服务功能,以此提升审计成果的高质量,而质量得到保证是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利用的基本前提。最终审计成果的出具应以服务企业增值为导向,所以应紧扣自身促改增效主题,探究提升审计整改成效的实现路径。作为内部审计工作最后的关键部分,能否有效保障审计成果发挥其效能是能否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完善组织风险管理、治理过程,以最终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要从制度、流程、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内审整改体系。应通过完善企业审计整改问责和成果运用的条款,在企业章程中加以明确并增加法律层面的支撑和保障机制以应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整改问责机制不明确、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现状,而机制的健全离不开其整体联动效能的发挥,这就需要各个有关层级及部门加强沟通及协调合作,如定期或针对特殊项目不定期组织联席会议,明确责任并监督落实,以最终保障审计成果效能的发挥[3]。
图4 审计人员能力提升模式图
增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能力对内部审计功能与目标的最终实现以及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首先需要转变旧有工作理念,树立内外审计密切配合、互为依赖的发展理念。要从内部审计人员角色人手,引导其客观审视外部审计所提供的技术优势,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认知与执业判断力,能够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合理、恰当地利用外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另外,内部、外部审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离不开健全的协调机制作为保障,在明确内部审计职能、近期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基础上,应由内部审计负责人负责组织企业治理层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横向与纵向协调及沟通。双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制定协作协议,就协作规范、计划、权责等事项纳入协议范围并遵照执行。这样,在有效的协作机制保障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就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审计策略、审计成果等项目的及时沟通及交流,能够最大限度地在补充外部审计成果的同时促进内部审计高效率地实现企业增值的总目标。